一种分段式控制的flash型FPGA的配置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968779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1:3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分段式控制的flash型FPGA的配置方法,涉及flash型FPGA领域,该方法依次对flash开关单元执行若干次配置操作,每一次配置操作按照相应的操作参数进行,且执行完一次配置操作后回读flash开关单元的电流,并基于回读的电流调整下一次配置操作的操作参数,直至完成配置操作;该方法采用分段式控制的编程和擦除流程,及时调整编程和擦除时的操作参数,可以实现对flash开关单元在擦除和编程后阈值电压分布的精确控制,保证了驱动的一致性和低的关断电流,为flash型FPGA提供了高精度的延迟参数和低的静态功耗。高精度的延迟参数和低的静态功耗。高精度的延迟参数和低的静态功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分段式控制的flash型FPGA的配置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flash型FPGA领域,尤其是一种分段式控制的flash型FPGA的配置方法。

技术介绍

[0002]flash型FPGA是基于flash存储技术的可编程逻辑电路,由flash开关单元(flash cell)构成可编程的布线开关矩阵,信号分别从flash cell的源端和漏端输入和输出,通过对flash cell的配置,选择不同的flash开关单元的通路,从而实现用户的可编程逻辑功能。
[0003]以flash开关单元采用Sense_Switch结构为例,请参考图1所示的结构图,每个flash开关单元包括制作在衬底上的编程管和开关管,编程管的漏极和源极连接位线BL和BLN,开关管的漏极和源极作为信号输入端Signal_in和信号输出端Signal_out。编程管和开关管的浮栅FG共用。浮栅FG和衬底之间是TO层(隧道氧化层),约8nm厚度。浮栅FG和控制栅CG之间是IPD层(中间电介质层),为三明治式的ONO层,约20nm厚度。对编程管编程后电子进入浮栅FG中,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分段式控制的flash型FPGA的配置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依次对flash型FPGA中的flash开关单元执行若干次配置操作,每一次配置操作按照相应的操作参数进行,且执行完一次配置操作后回读flash开关单元的电流,并基于回读的电流调整下一次配置操作的操作参数,直至完成对flash开关单元的所有配置操作,回读的flash开关单元的电流与flash开关单元的阈值电压相关,所述配置操作为擦除操作或编程操作。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操作参数包括电压参数和操作时长,所述电压参数包括施加在flash开关单元的栅极、源极和漏极上的电压,操作时长是在所述flash开关单元上施加所述电压参数的时长。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配置操作为擦除操作时,依次执行的各次擦除操作的操作参数实现的擦除强度依次降低;当配置操作为编程操作时,依次执行的各次编程操作的操作参数实现的编程强度依次降低。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依次执行的各次擦除操作施加在flash开关单元的栅极和源极上的电压保持不变,施加在flash开关单元的漏极上的电压依次降低和/或执行的各次擦除操作的操作时长依次减小。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配置操作为擦除操作时,在相应的操作时长内,在flash开关单元的栅极上施加相应的电压的操作包括:在flash开关单元的栅极上施加负电压的擦除缓冲电压并持续缓冲时长后,升高栅极的电压至相应的负电压并持续预定时长后,降低至所述擦除缓冲电压并持续缓冲时长后,降低至0V。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当配置操作为编程操作时,在相应的操作时长内,在flash开关单元的漏极上施加相应的电压的操作包括:在flash开关单元的漏极上施加负电压的编程缓冲电压并持续缓冲时长后,升高漏极的电压至相应的负电压并持续预定时长后,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正州单悦尔张艳飞谢文虎孙佩胡恩泽
申请(专利权)人:无锡中微亿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