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建筑的悬挂托换体系及托换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968615 阅读:3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1:29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既有建筑的悬挂托换体系及托换方法,本发明专利技术利用既有建筑外围场地的桩基或新建地下室的围护结构作为托换竖向支承体系的受力点,无需在建筑内部施工桩基:无需拆除既有建筑的内部梁板体系,对既有建筑内部的地坪破坏范围较小;仅在建筑外围施工托换桩基,建筑正下方无任何托换桩,仅有地下室结构所需的工程桩,对地下室开发期间的挖土作业更为有利。本发明专利技术悬挂托换体系利用钢绞线的拉力对既有建筑进行托换和提升,受力稳定性更佳。采用拉力控制,在转化完成前,既有建筑的自重完全由悬挂体系承担;转化过程可通过缓慢释放悬挂体系的拉力,实现平稳转换。既有建筑提升后,还可方便实现既有建筑下方增层施工。还可方便实现既有建筑下方增层施工。还可方便实现既有建筑下方增层施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既有建筑的悬挂托换体系及托换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既有建筑的悬挂托换体系及托换方法。

技术介绍

[0002]既有建筑的存量挖掘和地下空间开发已成为城市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浅基础的既有建筑,地下空间开发前一般需要进行基础托换,当场地条件不足时,可能还涉及到建筑平移所需的基础托换。
[0003]传统的基础托换技术,是在形成既有建筑的托盘体系后,通过桩基与托盘体系相连,形成既有建筑的竖向支承。然而,与托盘体系相连的桩基,大部分需要在既有建筑内部施工。一方面建筑内部净空较低、施工难度较高。另一方面,也易对既有建筑的地坪造成破坏。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既有建筑的悬挂托换体系及托换方法。
[0005]为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既有建筑的悬挂托换体系,包括
[0006]设置于既有建筑的底层的基础托换梁体系,所述基础托换梁体系上设置有悬挂锚具;
[0007]设置于既有建筑的外围场地的地面下的托换桩基或基坑围护结构;
[0008]钢立柱,所述钢立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既有建筑的悬挂托换体系,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既有建筑的底层的基础托换梁体系,所述基础托换梁体系上设置有悬挂锚具;设置于既有建筑的外围场地的地面下的托换桩基或基坑围护结构;钢立柱,所述钢立柱的底端与所述托换桩基或基坑围护结构的连接;钢桁架梁,所述钢桁架梁安装于所述钢立柱的顶端;设置于所述钢立柱和钢桁架梁上的悬挂机构;设置于所述钢立柱上的悬挂提升同步控制系统,其中,所述悬挂提升同步控制系统与所述悬挂机构连接。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建筑的悬挂托换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基础托换梁体系包括:连接于既有建筑的底层的夹墙梁和穿墙梁。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建筑的悬挂托换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悬挂机构包括:对应于悬挂锚具的各托换点位的滑轮、钢绞线和卷扬机。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既有建筑的悬挂托换体系,其特征在于,其中,各个滑轮设置于所述钢桁架梁上,所述卷扬机设置于所述钢立柱上,跨过各个滑轮的钢绞线的一端与所述卷扬机,所述跨过各个滑轮的钢绞线的另一端与所述悬挂锚具连接,所述悬挂提升同步控制系统与所述卷扬机连接。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既有建筑的悬挂托换体系,其特征在于,各钢绞线上还设置有拉力传感器,所述悬挂提升同步控制系统与所述拉力传感器连接。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既有建筑的悬挂托换体系,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悬挂锚具的各个托换点位的静力水准仪,所述悬挂提升同步控制系统13与各个托换点位的静力水准仪连接。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建筑的悬挂托换体系,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设置于所述悬挂锚具的各个托换点位的倾斜传感器,所述悬挂提升同步控制系统与各个托换点位的倾斜传感器连接。8.一种既有建筑的悬挂托换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对既有建筑的门窗、墙体和重要构件进行...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竹君李坤徐玉严凯开富秋实汪思满章谊龙莉波张敏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建工二建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