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污水生态无害化处理的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967963 阅读:5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1:27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生活污水生态无害化处理的系统,涉及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生活污水生态无害化处理的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化粪池、清液收集池和除臭池,所述除臭池的出水口还设置有生态处理池,所述生态处理池包括设置于中心的藻处理生态池以及多个蚯蚓生态滤池,多个所述蚯蚓生态滤池设置于藻处理生态池四周,所述藻处理池于蚯蚓生态滤池对应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透水孔。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生活污水生态无害化处理的系统,通过除臭池、藻处理生态池和蚯蚓生态滤池对收集到生物污水进行处理,生态、环保,且处理过程中的藻类、蚯蚓等还能够进行后续资源化利用。行后续资源化利用。行后续资源化利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生活污水生态无害化处理的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污水处理
,尤其涉及生活污水生态无害化处理的系统。
[0002]背景
[0003]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生活污水排放量逐年增加,造成水体环境污染日趋严重。生活污水污染物主要是有机物,如淀粉、脂肪、蛋白质、纤维素、糖类、矿物油等,造成水体中的COD(化学需氧量)及BOD5(生物需氧量)数值较高,这些水体的不处理或不达标排放将会对环境造成极大的污染。目前国内外对生活污水处理技术主要为生化法(活性污泥法、MBR法)和电化学法。其中,电化学法主要利用电化学方法对污水中的有机物进行物理去除或直接氧化,降低水中COD及BOD5值,同时产生氧化剂,杀灭水中大肠杆菌。生化法则利用微生物对生活污水中有机物的分解消化作用,生成对环境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从而达到对污水净化的目的,随着环境保护的日益重视,生态的处理方法日益得到重视。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公开生活污水生态无害化处理的系统,通过除臭池、藻处理生态池和蚯蚓生态滤池对收集到生物污水进行处理,生态、环保,且处理过程中的藻类、蚯蚓等还能够进行后续资源化利用。
[0005]具体的,本专利技术的生活污水生态无害化处理的系统,包括依次连接的化粪池、清液收集池和除臭池,所述除臭池的出水口还设置有生态处理池,所述生态处理池包括设置于中心的藻处理生态池以及多个蚯蚓生态滤池,多个所述蚯蚓生态滤池设置于藻处理生态池四周,所述藻处理池于蚯蚓生态滤池对应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透水孔。<br/>[0006]本专利技术的生活污水生态无害化处理的系统,采用化粪池对生活污水进行收集,收集到的上清液进入清液收集池,再经过除臭池处理消除臭味,最后打入生态处理池,首先通过藻处理生态池中的藻类对污水中的氮、磷等元素进行吸收处理,然后通过侧壁上的透水孔渗入蚯蚓生态滤池,利用土壤对污水进行过滤,再经过蚯蚓对土壤进行处理,以此达到对生活污水进行生态无害化处理的效果,不仅绿色环保,其中的藻类、蚯蚓还能够进行后续的资源利用,而经过蚯蚓处理后的土壤肥力好,可以用于种植作物达到资源利用的目的。
[0007]进一步,所述藻处理生态池内养殖了斜生栅藻和小球藻,所述斜生栅藻和小球藻的养殖密度比为3:1。
[0008]进一步,所述蚯蚓生态滤池中蚯蚓养殖密度为1.5

2万条每平方米。
[0009]进一步,所述蚯蚓生态滤池和藻处理生态池之间填充有挡土过滤层,所述挡土过滤层由若干改性陶瓷微球填充形成。
[0010]挡土过滤层的设置,一方面,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蚯蚓生态滤池中的土壤侵蚀到藻处理生态池,另一方面,改性陶瓷微球的设置,能够对进入到蚯蚓生态滤池中的水进行一个预处理,特别是在处理初期,藻处理生态池中的处理效果稍弱,通过挡土过滤层能够对渗进蚯蚓生态滤池中的水中的污染物进行一个初步的吸收,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处理效果的稳定性。
[0011]进一步,所述挡土过滤层内水平设置有若干分隔网,若干所述分隔网均匀布置在挡土过滤层内。
[0012]通过设置的分隔网能够方便对挡土过滤层内的改性陶瓷微球进行更换。
[0013]进一步,所述改性陶瓷微球是以多孔陶瓷微球为核心,核心外包裹了聚羟基脂肪酸酯/过氧化钙复合层,所述聚羟基脂肪酸酯/过氧化钙复合层为多孔结构。
[0014]本专利技术的改性陶瓷微球,其核心和包裹的聚羟基脂肪酸酯/过氧化钙复合层均为多孔结构,赋予了整个改性陶瓷微球较高的吸附能力,同时,外部包裹的聚羟基脂肪酸酯/过氧化钙复合层在处理的过程中,聚羟基脂肪酸酯逐渐分解,露出的过氧化钙分解产生氧气,能够持续的为藻处理生态池补充氧气,促进藻类的生长,保证处理效果;当外部的聚羟基脂肪酸酯/过氧化钙复合层消耗完成后,剩下的多孔陶瓷微球取出后可以加入藻处理生态池中,利用多孔陶瓷微球对藻生态处理池中的藻类进行吸附、收集处理,以此来控制藻处理生态池中藻类的密度,防止藻类过于密集,反而影响水质,而回收的多孔陶瓷微球在清洗干净后可以再次重复利用。
[0015]进一步,所述改性陶瓷微球的制备方法为:
[0016]S1:取盐酸多巴胺加入磷酸盐缓冲液中,搅拌溶解后加入1

乙基

(3

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和N

羟基琥珀酰亚胺,搅拌混匀得到多巴胺磷酸盐缓冲液备用,将聚羟基脂肪酸酯用50wt%的乙醇溶液洗净、干燥后,浸泡于0.02g/ml的己二胺/异丙醇混合溶液中,在37℃下反应10min后取出,用去离子水洗净、干燥,再浸泡于多巴胺磷酸盐缓冲液中,室温接枝反应22

24h,反应完成后用温水洗净,干燥得到多巴胺接枝的聚羟基脂肪酸酯;
[0017]S2:将制备所得多巴胺接枝聚羟基脂肪酸酯溶解于N

甲基吡咯烷酮溶液中,加入多孔陶瓷微球以及碳酸钙颗粒,室温下搅拌反应30

40min,然后加入生理盐水,以100

120r/min速度进行搅拌10

20min后,捞出得到表面包覆有多巴胺接枝聚羟基脂肪酸酯/碳酸钙层的多孔陶瓷微球,干燥之后置于0.5%的戊二醛溶液中,加入纳米过氧化钙,在超声条件下进行搅拌分散,再滴加加入多巴胺磷酸盐缓冲液,在紫外光辐照的条件下反应10

12h,反应完成后取出,洗涤、干燥,得到改性陶瓷微球。
[0018]通过多巴胺对聚羟基脂肪酸酯进行接枝,能够增加聚羟基脂肪酸酯的粘附性能,有利于后续和多孔陶瓷微球、纳米过氧化钙之间的包覆,同时在后续进行过氧化钙复合时,在光照和交联剂作用下,多巴胺发生聚合,能够将纳米过氧化钙进行包覆,使得纳米过氧化钙能够更好固定在聚羟基脂肪酸酯基体上,从而有利于提高过氧化钙的负载量。
[0019]进一步,所述多孔陶瓷微球的预处理为:分别称取氧化铝、二氧化硅、丙烯酰胺、聚丙烯酰胺、过硫酸铵、粉煤灰加入球磨机,球磨混匀后,得到固含量为15

20%的料浆,在料浆中加入十二烷基硫酸钠,搅拌1

2h,静置12h,干燥后,于马弗炉中煅烧6

8h,取出碾磨得到多孔陶瓷微球粗品,将多孔陶瓷微球粗品,经清水洗净,烘干之后,置于等离子体反应器中进行等离子体反应5

10min得到多孔陶瓷微球。
[0020]进一步,所述等离子体反应是以空气作为工作气体,压力为25

30Pa,功率为100

120W。
[002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0022]1、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生活污水生态无害化处理的系统,通过除臭池、藻处理生态
池和蚯蚓生态滤池对收集到生物污水进行处理,生态、环保,且处理过程中的藻类、蚯蚓等还能够进行后续资源化利用。
[0023]2、本专利技术的生活污水生态无害化处理的系统,在藻处理生态池和蚯蚓生态滤池之间填充改性陶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生活污水生态无害化处理的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连接的化粪池、清液收集池和除臭池,所述除臭池的出水口还设置有生态处理池,所述生态处理池包括设置于中心的藻处理生态池以及多个蚯蚓生态滤池,多个所述蚯蚓生态滤池设置于藻处理生态池四周,所述藻处理池于蚯蚓生态滤池对应的侧壁上开设有若干透水孔。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生活污水生态无害化处理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藻处理生态池内养殖了斜生栅藻和小球藻,所述斜生栅藻和小球藻的养殖密度比为3: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生活污水生态无害化处理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蚯蚓生态滤池中蚯蚓养殖密度为1.5

2万条每平方米。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生活污水生态无害化处理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蚯蚓生态滤池和藻处理生态池之间填充有挡土过滤层,所述挡土过滤层由若干改性陶瓷微球填充形成。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生活污水生态无害化处理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挡土过滤层内水平设置有若干分隔网,若干所述分隔网均匀布置在挡土过滤层内。6.根据权利要求4或5所述的生活污水生态无害化处理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陶瓷微球是以多孔陶瓷微球为核心,核心外包裹了聚羟基脂肪酸酯/过氧化钙复合层,所述聚羟基脂肪酸酯/过氧化钙复合层为多孔结构。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生活污水生态无害化处理的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陶瓷微球的制备方法为:S1:取盐酸多巴胺加入磷酸盐缓冲液中,搅拌溶解后加入1

乙基

(3

二甲基氨基丙基)碳二亚胺盐酸盐和N

羟基琥珀酰亚胺,搅拌混匀得到多巴胺磷酸盐缓冲液备用,将聚羟基脂肪酸酯用50wt%的乙醇溶液洗净、干燥后,浸泡于0.02g/ml的己二胺/异丙醇混合溶液中,在37℃下反...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鲁仕宝李蔚徐萌邓晓军
申请(专利权)人:内江师范学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