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采区岩层漂移立体化监测的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967237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1:25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采区岩层漂移立体化监测的方法,涉及矿山监测技术领域。该方法采用多种监测手段相结合,对采区内的岩层漂移情况进行全方位的立体化监测,监测内容包括:巷道顶板和底板测孔方位角、测孔周边巷道顶底板收敛量、测孔周边巷道两帮移近量、测孔周边巷道扭转量、巷道帮部不同深度的煤柱应力随采面推进的变化量、测孔顶板和帮部的锚杆轴力、测孔顶板和帮部的锚索轴力;通过综合多种监测方法得到的监测数据,并对监测数据的综合分析,确定出岩层漂移的关键层位、运移路线、突变数值等漂移规律,其监测结果更加精准,符合工程实际,有助于发现巷道的不对称变形破坏的根源,从而更有效的指导巷道的支护设计,保证了矿井安全生产。安全生产。安全生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采区岩层漂移立体化监测的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矿山监测
,尤其是一种采区岩层漂移立体化监测的方法。

技术介绍

[0002]软弱岩层煤矿地质条件复杂,由于围岩岩性差以及高地应力、高地温、高渗透压和强采动干扰的影响,围岩变形量显著增大,煤柱破坏严重,巷道需要反复修复,给维护巷道稳定增加了难度,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和物力来保持巷道稳定。
[0003]煤层开采形成采空区,引起顶板围岩变形、破坏,顶底板岩层在重力及周边岩层牵引作用下,沿软弱岩层向采空区发生整体漂移滑动。这种岩层的整体的漂移滑动对巷道的变形破坏有着巨大的影响,在这种影响下的巷道变形破坏形式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其最典型的特征就是巷道变形破坏的方向性和非对称性。一般的对称性支护方案对这种非对称变形巷道的支护效果往往较差,致使巷道变形破坏难以控制,支护难度大幅提高。
[0004]针对巷道围岩变形与破坏的非对称现象,部分巷道虽采用了非传统的不均称支护,但是巷道支护失效与围岩状况恶化仍然不能得到改善,需要对顶底板围岩沿软弱岩层漂移进行位移监测,找到巷道不均称破坏的真正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采区岩层漂移立体化监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包括:S1.确定开采区域和老空区的位置,以及煤层条件、顶底板条件和水文地质条件;S2.回采巷道内布置多个监测点,在巷道内监测点的顶板和底板设置监测钻孔;S3.巷道的监测点处安装锚杆测力计和锚索测力计;S4.回采巷道煤柱一侧帮部安装钻孔应力传感器,监测煤柱应力变化;S5.设置测斜仪对钻孔进行监测,确定测孔的变形轨迹路线;S6.对巷道顶底板变形及两帮收敛量的进行监测;S7.对巷道扭转偏移量进行监测;S8.设置钻孔应力传感器和测力计,监测煤柱应力及锚杆锚索轴力;S9.监测钻孔设置钻孔窥视仪,得到钻孔窥视图;S10.对监测数据进行去噪声处理,并钻孔变形轨迹图,确定岩层漂移的关键层位、运移路线、突变数值,调整巷道支护参数。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区岩层漂移立体化监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钻孔的设置步骤包括:S201.根据巷道条件选择钻机的布置位置;S202.调整顶板钻孔的角度,按照预设角度进行钻孔;S203.钻孔完成后将套管插入孔内,并安装夹持装置,顶板孔完成后悬挂垂线确定底板孔的位置,调整钻机在底板进行钻孔;S204.完成底板钻孔后,安装套管并排出钻孔内的水;S205.通过注浆泵进行水泥注浆,注浆凝固后拆除夹持装置。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区岩层漂移立体化监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监测钻孔相邻的位置选择锚杆和锚索,安装测力计。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区岩层漂移立体化监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钻孔应力传感器以监测孔为中心向两侧设置钻孔应力传感器。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采区岩层漂移立体化监测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测斜仪的使用过程包括:S501.将测斜仪与手机连接,设置参数,并打开计时装置;S502.用保鲜膜和防水胶带缠绕测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廷春赵仁乐王永宝李春平管彦太赵宝相刘汉慈陈建刚朱庆文
申请(专利权)人:山东科技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