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CNN神经网络的隧道侵限预防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CNN神经网络的隧道侵限预防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随着地下轨道交通、引水隧洞的迅猛发展,新建隧道所遇到的水文地质环境较以往更加复杂,在其施工过程中难免会遇到富水地层。对于上软下硬地层隧道而言,上台阶拱脚往往坐落于全
‑
强风化岩层或土层,当拱脚遇水浸泡时,其承载力会发生极大程度地降低,从而导致初支结构发生整体下沉,进而诱发拱顶沉降进而导致初支严重的侵限,轻则影响二衬的施作,重则造成严重的隧道的坍塌事故,现场常采用预留拱顶变形量来抵消隧道拱顶的沉降,以避免初支侵限。但目前隧道中拱顶预留变形量设置往往是根据工程经验,难以准确把控,当设置的过大时,会造成二衬结构过后,浪费材料;当设置的过小时,会导致初支侵限。
[0003]综上,如何设置合理的拱顶预留变形量是隧道施工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CNN神经网络的隧道侵限预防方法,利用C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CNN神经网络的隧道侵限预防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S1:沿隧道轴向将隧道划分为n段,并在每段拱顶位置处布设沉降监测点;S2:基于隧道的地质纵断面图及现场实际施工揭露的岩土分界面情况,当岩土分界面位于上台阶拱脚以上时,上台阶拱顶的预留变形量设置为零,当岩土分界面位于上台阶拱脚以下时,确定上台阶拱脚距岩土分界面的高度h、上台阶拱脚处土体的含水率w、初步设置上台阶拱顶的预留变形量d;S3:根据S2中所述的h、w、d,测定不同含水率下上台阶拱脚处土体的物理力学参数,并结合地勘给出的各土层的物理力学参数,建立数值模型,计算拱顶和拱脚沉降值,通过与现场实测的沉降值进行对比、调整,确保数值模型的准确性;S4:以S2中所述的h、w、d为基准集,利用MATLAB分别生成正态分布的数组,通过S3中所述的数值模型计算出拱顶最大沉降值z,将符合0.9d≤z≤1.1d情况下的h、w作为输入层,d作为输出层,通过训练构建CNN神经网络;S5:将开挖隧道第i段时,掌子面对应的岩土分界面距底板的高度h
i
,上台阶拱脚处土体的含水率w
i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钢,张文涛,王树英,龚振宇,胡开富,雷波,韦炼,杨红霞,冯志耀,普恒,罗朋,占永杰,谭鹏昌,杨龙虎,
申请(专利权)人:中南大学云南省滇中引水工程建设管理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