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曾十燕专利>正文

一种脖颈劳损水肿消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965845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9 11:2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消除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脖颈劳损水肿消除装置。需要设计一种方便人们对脖颈处进行按摩,治疗效率高的脖颈劳损水肿消除装置。一种脖颈劳损水肿消除装置,包括有安装座、外壳、按摩柱、驱动装置和横移装置,安装座右部固接有外壳,安装座内设有用于按摩的按摩柱,外壳上设有提供动力的驱动装置,安装座上设有用于移动的横移装置,横移装置与驱动装置滑动连接,横移装置与按摩柱转动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拉动弓形板向下摆动,从而使得第二转轴向前移动带动按摩柱向前移动,按摩柱向前移动对脖颈处进行按摩,进而松开弓形板,按摩柱也就向后移动复位再次对脖颈处进行按摩,如此反复,可不断对脖颈处进行按摩,治疗效率高。治疗效率高。治疗效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脖颈劳损水肿消除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消除装置,尤其涉及一种脖颈劳损水肿消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当人们脖颈处过度劳损时,脖颈会产生水肿情况,大多数都会进行按摩去除水肿。
[0003]专利申请CN209695481U,公开日为20191129。公开了一种一脖颈护理装置,被应用于护理人体的脖颈部位,包括:脖颈护体,其中所述脖颈护体包括外表层,内表层以及调节件,其中所述外表层和所述内表层之间定义一充气层,所述调节件调节所述脖颈护体的尺寸;充气设备,所述充气设备连接所述充气层,以向所述脖颈护体充气;以及护理设备,其中所述护理设备设置于所述内表层并对应人体脖颈位置设置,所述脖颈护理装置被适用于护理患者的脖颈部分,达到辅助康复的作用。虽然该装置可达到辅助康复的作用,未能对脖颈进行按摩功能,十分不便,治疗效率低。
[0004]因此需要设计一种方便人们对脖颈处进行按摩,治疗效率高的脖颈劳损水肿消除装置,以解决现有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未能对脖颈进行按摩功能,十分不便,治疗效率低的缺点,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方便人们对脖颈处进行按摩,治疗效率高的脖颈劳损水肿消除装置。
[0006]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途径实现:一种脖颈劳损水肿消除装置,包括有安装座、外壳、按摩柱、驱动装置和横移装置,安装座右部固接有外壳,安装座内设有用于按摩的按摩柱,外壳上设有提供动力的驱动装置,安装座上设有用于移动的横移装置,横移装置与驱动装置滑动连接,横移装置与按摩柱转动连接
[0007]更进一步的,驱动装置包括有第一转轴、弓形板、滑动块、弧形槽块、扭力弹簧和槽柱,外壳右部中间转动式设有第一转轴,第一转轴上固接有弓形板,外壳中部固接有用于导向的弧形槽块,弧形槽块内滑动式设有滑动块,滑动块与弓形板固定连接,第一转轴前后两侧都绕有扭力弹簧,扭力弹簧一端与弓形板连接,扭力弹簧另一端与外壳连接,第一转轴中部固接有槽柱。
[0008]更进一步的,横移装置包括有滑杆、第一滑动杆、一字槽板、C型板、滑动柱、连接板和第二转轴,外壳内侧面左部之间固接有两根滑杆,安装座右部滑动式设有第一滑动杆,第一滑动杆上滑动式套装有一字槽板,两根滑杆之间滑动式设有C型板,C型板与一字槽板固定连接,C型板右部上下两侧都固接有滑动柱,滑动柱位于槽柱滑槽内,滑动柱与槽柱滑动连接,安装座左部滑动式设有第二转轴,第一滑动杆上下两侧都固接有连接板,连接板与第二转轴转动式连接,第二转轴与按摩柱固定连接。
[0009]更进一步的,还包括有用于贴合的挤压装置,挤压装置包括有固定板、滑动板、第二滑动杆、第一复位弹簧、棘轮和棘条,安装座外前侧面固接有固定板,固定板中部滑动式
设有用于挤压脖颈的滑动板,滑动板中间固接有第二滑动杆,第二滑动杆与固定板滑动连接,第二滑动杆上绕有第一复位弹簧,第一复位弹簧一端与固定板连接,第一复位弹簧另一端与滑动板连接,滑动板右部上侧固接有棘条,第一转轴前部固接有棘轮,棘轮能够与棘条啮合。
[0010]更进一步的,还包括有用于限位的锁定装置,锁定装置包括有固定槽板、活动勾板、滑动勾块、第二复位弹簧、复位斜板和第三复位弹簧,固定板前侧面左部固接有固定槽板,滑动板前侧面左上部固接有活动勾板,固定槽板内滑动式设有用于限位的滑动勾块,活动勾板向右移动能与滑动勾块接触,滑动勾块底部与固定槽板内底部之间左右对称固接有第二复位弹簧,固定槽板下部左侧滑动式设有用于复位的复位斜板,复位斜板内侧面与固定槽板左侧面下部之间设有第三复位弹簧,复位斜板与滑动勾块接触。
[0011]更进一步的,还包括有用于驱动按摩柱转动的自转装置,自转装置包括有齿轮和弧形齿条,安装座外上下两侧左部都固接有弧形齿条,第二转轴上下两侧都固接有齿轮,齿轮与弧形齿条啮合。
[0012]更进一步的,还包括有用于清理按摩柱的清扫装置,清扫装置包括有安装板和海绵片,安装座内上下两侧中部之间固接有安装板,安装板左侧面固接有海绵片。
[0013]更进一步的,按摩柱上间隔设有橡胶小凸块。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其显著进步在于:1、本专利技术拉动弓形板向下摆动,从而使得第二转轴向前移动带动按摩柱向前移动,按摩柱向前移动对脖颈处进行按摩,进而松开弓形板,按摩柱也就向后移动复位再次对脖颈处进行按摩,如此反复,可不断对脖颈处进行按摩,治疗效率高。
[0015]2、本专利技术在挤压装置的作用下,滑动板向右移动使得脖颈处更加贴合按摩柱,如此,可使得脖颈处更加贴合按摩柱。
[0016]3、本专利技术在清扫装置的作用下,按摩柱与海绵片接触,海绵片对按摩柱进行清理,如此,可避免按摩柱上残留杂质灰尘。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一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第二种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部分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驱动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5为本专利技术驱动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2]图6为本专利技术横移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3]图7为本专利技术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24]图8为本专利技术挤压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9为本专利技术挤压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6]图10为本专利技术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27]图11为本专利技术锁定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8]图12为本专利技术锁定装置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0029]图13为本专利技术自转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0]图14为本专利技术C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0031]图15为本专利技术清扫装置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32]附图标记说明:1、安装座,2、外壳,3、按摩柱,4、驱动装置,41、第一转轴,42、弓形板,43、滑动块,44、弧形槽块,45、扭力弹簧,46、槽柱,5、横移装置,51、滑杆,52、第一滑动杆,53、一字槽板,54、C型板,55、滑动柱,56、连接板,57、第二转轴,6、挤压装置,61、固定板,62、滑动板,63、第二滑动杆,64、第一复位弹簧,65、棘轮,66、棘条,7、锁定装置,71、固定槽板,72、活动勾板,73、滑动勾块,74、第二复位弹簧,75、复位斜板,76、第三复位弹簧,8、自转装置,81、齿轮,82、弧形齿条,9、清扫装置,91、安装板,92、海绵片。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并结合说明书附图给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
[0034]实施例1一种脖颈劳损水肿消除装置,如图1

图7所示,包括有安装座1、外壳2、按摩柱3、驱动装置4和横移装置5,安装座1右部固接有外壳2,安装座1内设有按摩柱3,按摩柱3上间隔设有橡胶小凸块,按摩柱3可实现对脖颈进行按摩,外壳2上设有驱动装置4,驱动装置4可实现提供动力,安装座1上设有横移装置5,横移装置5与驱动装置4滑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脖颈劳损水肿消除装置,包括有安装座(1)、外壳(2)和按摩柱(3),安装座(1)右部固接有外壳(2),安装座(1)内设有用于按摩的按摩柱(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驱动装置(4)和横移装置(5),外壳(2)上设有提供动力的驱动装置(4),安装座(1)上设有用于移动的横移装置(5),横移装置(5)与驱动装置(4)滑动连接,横移装置(5)与按摩柱(3)转动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脖颈劳损水肿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驱动装置(4)包括有第一转轴(41)、弓形板(42)、滑动块(43)、弧形槽块(44)、扭力弹簧(45)和槽柱(46),外壳(2)右部中间转动式设有第一转轴(41),第一转轴(41)上固接有弓形板(42),外壳(2)中部固接有用于导向的弧形槽块(44),弧形槽块(44)内滑动式设有滑动块(43),滑动块(43)与弓形板(42)固定连接,第一转轴(41)前后两侧都绕有扭力弹簧(45),扭力弹簧(45)一端与弓形板(42)连接,扭力弹簧(45)另一端与外壳(2)连接,第一转轴(41)中部固接有槽柱(46)。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脖颈劳损水肿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横移装置(5)包括有滑杆(51)、第一滑动杆(52)、一字槽板(53)、C型板(54)、滑动柱(55)、连接板(56)和第二转轴(57),外壳(2)内侧面左部之间固接有两根滑杆(51),安装座(1)右部滑动式设有第一滑动杆(52),第一滑动杆(52)上滑动式套装有一字槽板(53),两根滑杆(51)之间滑动式设有C型板(54),C型板(54)与一字槽板(53)固定连接,C型板(54)右部上下两侧都固接有滑动柱(55),滑动柱(55)位于槽柱(46)滑槽内,滑动柱(55)与槽柱(46)滑动连接,安装座(1)左部滑动式设有第二转轴(57),第一滑动杆(52)上下两侧都固接有连接板(56),连接板(56)与第二转轴(57)转动式连接,第二转轴(57)与按摩柱(3)固定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脖颈劳损水肿消除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有用于贴合的挤压装置(6),挤压装置(6)包括有固定板(61)、滑动板(62)、第二滑动杆(63)、第一复位弹簧(64)...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十燕
申请(专利权)人:曾十燕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相关技术
    暂无相关专利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