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换热器进出水换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958826 阅读:6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3: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换热器进出水换向装置,属于换热设备技术领域。包括换热器本体,换热器本体包括第一水侧接口、第二水侧接口、氟侧液体管路和氟侧气体管路,在换热器本体外侧固定设置支撑竖板,在支撑竖板上固定设置换向管路,换向管路的换向切换由各个电动阀门完成。通过控制器控制各个电动阀门的工作运行,使得在任何工况下换热器氟侧与水侧始终保持逆向换热,增大换热量,提高换热效率;且将各个电动阀门及水管接口均固定设置在支撑竖板上,支撑竖板设置在换热器外侧上,便于管路的连接以及管路的连接布局。以及管路的连接布局。以及管路的连接布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换热器进出水换向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换热设备
,具体涉及一种换热器进出水换向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以往的氟

水换热器装置或风冷热泵冷热水机组中,换热器氟侧制冷剂的流向在冬夏季不同工况时的方向是相反的,而换热器水侧水流流向是固定不变的,这就导致夏季制冷和冬季制热两种工况其中之一,其换热器氟侧和水侧流体的流向相同,进行顺流换热,另一种工况时则流向相反,进行逆流换热。同等条件下,相较于顺流换热,逆流换热可使热交换更加充分,提高换热效率,增大换热量。顺流换热节能效益不如逆流换热,水侧液体流向固定的换热装置的节能效益有待通过改变结构的方式进行提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
技术介绍
中指出的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换热器进出水换向装置。
[0004]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0005]一种换热器进出水换向装置,包括换热器本体,所述换热器本体包括第一水侧接口、第二水侧接口、氟侧液体管路和氟侧气体管路,所述第一水侧接口管路连接第一水管接头,所述第一水管接头管路连接第一电动阀门,所述第一电动阀门管路连接第二水管接头,所述第二水管接头管路连接出水接口,所述第一水管接头固定连接第一转向管路的一端,所述第一转向管路上固定设置第二电动阀门,所述第二水侧接口管路连接第三水管接头,所述第三水管接头管路连接第三电动阀门,所述第三电动阀门管路连接第四水管接头,所述第四水管接头管路连接进水接口,所述第三水管接头固定连接第二转向管路的一端,所述第二转向管路上固定设置第四电动阀门,所述第一转向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水管接头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向管路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水管接头固定连接。
[0006]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水管接头、所述第二水管接头、所述第三水管接头和所述第四水管接头四者均固定设置在支撑竖板上,所述换热器本体包括支撑外框,所述支撑竖板与所述支撑外框固定连接。
[0007]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水管接头、所述第二水管接头、所述第三水管接头和所述第四水管接头四者均设置为三口连接头,所述三口连接头包括三个连接口,所述连接口套接配合连接管的一端,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接锯齿纹,所述连接管外侧螺纹配合密封旋钮,所述密封旋钮设置有内螺纹,所述连接口设置有外螺纹,所述密封旋钮与所述连接口螺纹配合,所述连接管外侧通过设置的环型凹槽设置有密封圈,所述密封圈处于所述密封旋钮与所述连接口之间,所述密封旋钮和所述连接口均设置有与所述密封圈相适配的弧形槽。
[0008]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水管接头的一个所述连接口贯穿所述支撑竖板,所述第一水管接头的一个所述连接口处于所述支撑竖板的一侧,所述第一水管接头的两个所述连接口处于所述支撑竖板的另一侧,所述第二水管接头的三个所述连接口均
处于所述支撑竖板的同一侧,所述第三水管接头的一个所述连接口贯穿所述支撑竖板,所述第三水管接头的一个所述连接口处于所述支撑竖板的一侧,所述第三水管接头的两个所述连接口处于所述支撑竖板的另一侧,所述第四水管接头的三个所述连接口均处于所述支撑竖板的同一侧,所述第一水管接头、所述第二水管接头、所述第三水管接头和所述第四水管接头四者均通过设置的安装基座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竖板上。
[0009]根据本技术的一个实施例,所述第一电动阀门、所述第二电动阀门、所述第三电动阀门和所述第四电动阀门四者均电性连接控制器,所述第一电动阀门、所述第二电动阀门、所述第三电动阀门、所述第四电动阀门和所述控制器均固定设置在所述支撑竖板上。
[0010]综上所述,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1]通过控制器控制各个电动阀门的工作运行,使得在任何工况下换热器氟侧与水侧始终保持逆向换热,增大换热量,提高换热效率;且将各个电动阀门及水管接口均固定设置在支撑竖板上,支撑竖板设置在换热器外侧上,便于管路的连接以及管路的连接布局。
附图说明
[0012]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3]图1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换热器制热的原理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换热器制冷的原理示意图;
[0015]图3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支撑竖板固定多个水管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4为本技术实施例中第一水管接头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5为本技术实施例中A处的结构放大图。
[0018]附图标记:1、换热器本体;2、第一水侧接口;3、第二水侧接口;4、氟侧液体管路;5、氟侧气体管路;6、第一水管接头;7、第一电动阀门;8、第二水管接头;9、出水接口;10、第一转向管路;11、第二电动阀门;12、第三水管接头;13、第三电动阀门;14、第四水管接头;15、进水接口;16、第二转向管路;17、第四电动阀门;18、支撑竖板;19、连接口;20、连接管;21、连接锯齿纹;22、密封旋钮;23、密封圈;24、弧形槽;25、安装基座;26、控制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0]如下参考图1

5对本技术进行说明:
[0021]一种换热器进出水换向装置,包括换热器本体1,换热器本体1包括第一水侧接口2、第二水侧接口3、氟侧液体管路4和氟侧气体管路5。第一水侧接口2和第二水侧接口3用于通水,氟侧液体管路4和氟侧气体管路5用于通入制冷剂,作为换热介质;当制冷剂从液态变化成气态时,汽化吸热,从而实现换热器的制冷功能,如图2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换
热器制冷的原理示意图;当制冷剂从气态变化成液态时,液化放热,从而实现换热器的制热功能,如图1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换热器制热的原理示意图。
[0022]因此,当换热器进行制冷或制热的时候,其氟侧的制冷剂流动方向是会发生改变的,在一般情况中,出水接口9的出水和进水接口15的进水是不会变化的。为了保证换热器氟侧与水侧始终保持逆向换热,因此,在换热器本体1外侧固定进出水换向装置。
[0023]如图3所示,为本技术实施例中支撑竖板18固定多个水管接头的结构示意图。换热器本体1包括支撑外框,支撑外框固定连接支撑竖板18,在支撑竖板18上固定设置第一水管接头6、第二水管接头8、第三水管接头12、第四水管接头14、第一电动阀门7、第二电动阀门11、第三电动阀门13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器进出水换向装置,包括换热器本体(1),所述换热器本体(1)包括第一水侧接口(2)、第二水侧接口(3)、氟侧液体管路(4)和氟侧气体管路(5),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侧接口(2)管路连接第一水管接头(6),所述第一水管接头(6)管路连接第一电动阀门(7),所述第一电动阀门(7)管路连接第二水管接头(8),所述第二水管接头(8)管路连接出水接口(9),所述第一水管接头(6)固定连接第一转向管路(10)的一端,所述第一转向管路(10)上固定设置第二电动阀门(11);所述第二水侧接口(3)管路连接第三水管接头(12),所述第三水管接头(12)管路连接第三电动阀门(13),所述第三电动阀门(13)管路连接第四水管接头(14),所述第四水管接头(14)管路连接进水接口(15),所述第三水管接头(12)固定连接第二转向管路(16)的一端,所述第二转向管路(16)上固定设置第四电动阀门(17);所述第一转向管路(10)的另一端与所述第四水管接头(14)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转向管路(16)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水管接头(8)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换热器进出水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管接头(6)、所述第二水管接头(8)、所述第三水管接头(12)和所述第四水管接头(14)四者均固定设置在支撑竖板(18)上,所述换热器本体(1)包括支撑外框,所述支撑竖板(18)与所述支撑外框固定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换热器进出水换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水管接头(6)、所述第二水管接头(8)、所述第三水管接头(12)和所述第四水管接头(14)四者均设置为三口连接头;所述三口连接头包括三个连接口(19),所述连接口(19)套接配合连接管(20)的一端,所述连接管(20)的另一端设置有连接锯齿纹(21);所述连接管(20)外侧螺纹配合密封旋钮(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芬胡广宇殷健吴帅帅
申请(专利权)人:雅克菲上海热能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