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烧结窑炉废气脱硫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953536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烧结窑炉废气脱硫系统,包括两抽风管、雾化喷淋室、填料塔,窑炉、雾化喷淋室与填料塔通过两抽风管依次连接,所述雾化喷淋室连接有第一循环沉淀池,所述第一循环沉淀池连接有第一投药池,所述填料塔底部成形有收集槽,所述收集槽连接有第二循环沉淀池,所述第二循环沉淀池连接有第二投药池,所述第一循环沉淀池与第二循环沉淀池共同连接有过滤池,所述过滤池连接有压滤装置;该脱硫系统通过设置雾化喷淋室与填料塔,利用雾化喷淋室与填料塔对废气进行二次喷淋,以有效祛除废气中绝大部分的硫,脱硫效果佳。脱硫效果佳。脱硫效果佳。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烧结窑炉废气脱硫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机械
,尤其是涉及一种烧结窑炉废气脱硫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脱硫,泛指燃烧前脱去燃料中的硫分以及烟道气排放前的去硫过程,是防治大气污染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窑炉在生产砖块等过程中,会产生大量含硫的废气,若不进行脱硫处理直接排放至大气,会造成严重的环境污染,而现有脱硫系统脱硫处理效果差,难以达到排放标准。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脱硫效果佳的烧结窑炉废气脱硫系统。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的方案为:一种烧结窑炉废气脱硫系统,包括两抽风管、雾化喷淋室、填料塔,窑炉、雾化喷淋室与填料塔通过两抽风管依次连接,所述雾化喷淋室连接有第一循环沉淀池,所述第一循环沉淀池连接有第一投药池,所述填料塔底部成形有收集槽,所述收集槽连接有第二循环沉淀池,所述第二循环沉淀池连接有第二投药池,所述第一循环沉淀池与第二循环沉淀池共同连接有过滤池,所述过滤池连接有压滤装置。
[000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脱硫效果佳,该脱硫系统通过设置雾化喷淋室与填料塔,利用雾化喷淋室与填料塔对废气进行二次喷淋,以有效祛除废气中绝大部分的硫,脱硫效果佳,整体实用性强;然后通过设置,过滤池与压滤装置,以将脱硫过程中,产生的沉淀物、污泥进行压滤处理,以便于后续的排放。
[0006]进一步地,所述抽风管上设置有增压风机。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后,实现抽吸并输送窑炉产生的废气。
[0007]进一步地,所述雾化喷淋室内设置有多条第一喷淋管,每条所述第一喷淋管均向下连接有第一喷淋头。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后,实现向废气喷出雾化的药剂,以使脱硫药剂与废气充分接触。
[0008]进一步地,所述填料塔由上至下等间隔设置有多层除雾层,所述除雾层之间设置有多条第二喷淋管,每条所述第二喷淋管均连接有第二喷淋头。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后,以使脱硫药剂与废气充分接触,同时在废气排出大气环境前将雾化的废气进行除雾处理。
[0009]进一步地,所述填料塔顶部设置有烟囱。
[0010]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循环沉淀池与多条第一喷淋管之间连接有第一抽吸泵,所述第二循环沉淀池与多条第二喷淋管之间连接有第二抽吸泵。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后,实现输送药剂。
[0011]进一步地,所述压滤装置包括底架以及设置于底架上的压滤袋、压滤液压缸、压滤
槽、多个压滤架,多个所述压滤架分别套装于压滤袋上,所述压滤液压缸连接其中一个压滤架用于推动多个压滤架相互靠近实现收紧压滤袋,所述压滤槽位于压滤袋正下方。本技术采用上述结构后,通过压缩压滤袋以完成废气沉淀物、污泥的压滤,压滤槽用于接收压滤袋流出的废水。
[0012]进一步地,所述过滤池底部连接有排污管,所述排污管的出料口位于压滤袋正上方。
[0013]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循环沉淀池与第一投药池之间连接有第一投药泵,所述第二循环沉淀池与第二投药池之间连接有第二投药泵。
附图说明
[0014]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5]图2为本技术的雾化喷淋室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3为本技术的填料塔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7]图4为本技术的压滤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8]其中,1为抽风管,11为增压风机,2为雾化喷淋室,21为第一喷淋管,22为第一喷淋头,23为第一抽吸泵,3为填料塔,31为除雾层,32为第二喷淋管,33为第二喷淋头,34为收集槽,35为烟囱,36为第二抽吸泵,41为第一循环沉淀池,42为第二循环沉淀池,43为第一投药池,431为第一投药泵,44为第二投药池,441为第二投药泵,5为过滤池,51为排污管,6为压滤装置,61为底架,62为压滤袋,63为压滤液压缸,64为压滤槽,65为压滤架,7为窑炉。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
[0020]参见附图1至附图4所示,一种烧结窑炉废气脱硫系统,包括两抽风管1、雾化喷淋室2、填料塔3,窑炉7、雾化喷淋室2与填料塔3通过两抽风管1依次连接,雾化喷淋室2连接有第一循环沉淀池41,第一循环沉淀池41连接有第一投药池43,填料塔3底部成形有收集槽34,收集槽34连接有第二循环沉淀池42,第二循环沉淀池42连接有第二投药池44,第一循环沉淀池41与第二循环沉淀池42共同连接有过滤池5,过滤池5连接有压滤装置6。
[0021]抽风管1上设置有增压风机11。
[0022]雾化喷淋室2内设置有多条第一喷淋管21,每条第一喷淋管21均向下连接有第一喷淋头22;填料塔3由上至下等间隔设置有多层除雾层31,除雾层31之间设置有多条第二喷淋管32,每条第二喷淋管32均连接有第二喷淋头33。
[0023]填料塔3顶部设置有烟囱35。
[0024]第一循环沉淀池41与多条第一喷淋管21之间连接有第一抽吸泵23,第二循环沉淀池42与多条第二喷淋管32之间连接有第二抽吸泵36;第一循环沉淀池41与第一投药池43之间连接有第一投药泵431,第二循环沉淀池42与第二投药池44之间连接有第二投药泵441;其中,分别向第一投药池43与第二投药池44投放不同剂量的脱硫剂,并在第一循环沉淀池41与第二循环沉淀池42内设置PH检测仪。
[0025]压滤装置6包括底架61以及设置于底架61上的压滤袋62、压滤液压缸63、压滤槽64、多个压滤架65,多个压滤架65分别套装于压滤袋62上,压滤液压缸63连接其中一个压滤
架65用于推动多个压滤架65相互靠近实现收紧压滤袋62,压滤槽64位于压滤袋62正下方。
[0026]过滤池5底部连接有排污管51,排污管51的出料口位于压滤袋62正上方。
[0027]在本实施例中,具体脱硫过程为:首先分别向第一投药池43与第二投药池44投放设定量的脱硫剂并放入设定量的水以溶解脱硫剂,然后分别通过第一投药泵431和第二投药泵441向第一循环沉淀池41和第二循环沉淀池42输入脱硫剂,配合PH检测仪以将第一循环沉淀池41和第二循环沉淀池42的PH值控制为碱性;
[0028]此时启动增压风机11,增压风机11将窑炉7内产生的废气抽吸至抽风管1内,再进入雾化喷淋室2内,启动第一抽吸泵23,第一抽吸泵23将第一循环沉淀池41内的药剂抽吸至多条第一喷淋管21,并经第一喷淋头22喷出,使大部分废气雾化,药剂从第一喷淋头22喷出后,吸收部分废气中的有毒气体,然后进入第一循环沉淀池41内;废气通过雾化喷淋室2后,通过抽风管1进入填料塔3内,此时启动第二抽吸泵36,第二抽吸泵36将第二循环沉淀池42的药剂抽吸至多条第二喷淋管32,并经第二喷淋头33喷出,以使废气中的有毒气体彻底雾化,并形成水滴下落至收集槽34内,再流入第二循环沉淀池42内,而剩余的无毒雾化废气向上升起,依次通过多层除雾层31后,重新形成气态废气经烟囱35排出大气。<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烧结窑炉废气脱硫系统,包括两抽风管(1)、雾化喷淋室(2)、填料塔(3),其特征在于:窑炉(7)、雾化喷淋室(2)与填料塔(3)通过两抽风管(1)依次连接,所述雾化喷淋室(2)连接有第一循环沉淀池(41),所述第一循环沉淀池(41)连接有第一投药池(43),所述填料塔(3)底部成形有收集槽(34),所述收集槽(34)连接有第二循环沉淀池(42),所述第二循环沉淀池(42)连接有第二投药池(44),所述第一循环沉淀池(41)与第二循环沉淀池(42)共同连接有过滤池(5),所述过滤池(5)连接有压滤装置(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烧结窑炉废气脱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抽风管(1)上设置有增压风机(11)。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烧结窑炉废气脱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雾化喷淋室(2)内设置有多条第一喷淋管(21),每条所述第一喷淋管(21)均向下连接有第一喷淋头(22)。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烧结窑炉废气脱硫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填料塔(3)由上至下等间隔设置有多层除雾层(31),所述除雾层(31)之间设置有多条第二喷淋管(32),每条所述第二喷淋管(32)均连接有第二喷淋头(33)。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烧结窑炉废气脱...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毅明林孟荘黄拓宇黄必耿陈建兴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省福日升绿色科技研究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