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冠脉介入术后手部功能锻炼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952347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5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冠脉介入术后手部功能锻炼装置,包括基座,基座的前端设有球形壳,球形壳的内表面设有多个滑轨,靠近球形壳的内侧且位于基座上设有波纹管式的气囊,气囊充满气后的形状与球形壳相同,且在气囊的一侧面设有带有六个指套的手套,每个指套内均夹设有弹簧管,球形壳的底端设有与气囊相连通的气泵,手套的腕部一端且位于基座上设有腕部固定块,腕部固定块的中部设有与手套腕部连通的通道,腕部固定块的顶部设有控制模块,每个滑轨的外侧均通过滑块与气囊的一端侧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以更舒适的方式进行锻炼活动,且减少了二次损伤,可设定屈伸间隔时间,也可做主动锻炼活动。锻炼活动。锻炼活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冠脉介入术后手部功能锻炼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康复设备领域,具体为一种冠脉介入术后手部功能锻炼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经桡动脉穿刺的冠脉介入手术患者,术后因使用止血器的压迫穿刺处止血,及因术后制动导致手部因循环减慢,而出现手部肿胀的现象,因此手不需要锻炼活动以助于缓解和恢复,但是大多数病患很难坚持做相关的手部屈伸活动,常常需要借助相关锻炼器械,现有的手部锻炼器械通过机械牵拉手指端实现屈伸运动,但是该种方式舒适性较差,对于指端缺乏保护机制,屈伸间隔时间不能根据患者情况进行改变,因此以上问题亟待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
技术介绍
存在的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冠脉介入术后手部功能锻炼装置,以更舒适的方式进行锻炼活动,且减少了二次损伤,可设定屈伸间隔时间,也可做主动锻炼活动。
[0004]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0005]本技术一种冠脉介入术后手部功能锻炼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前端设有球形壳,球形壳的内表面设有多个滑轨,靠近球形壳的内侧且位于基座上设有波纹管式的气囊,气囊充满气后的形状与球形壳相同,且在气囊的一侧面设有带有六个指套的手套,每个指套内均夹设有弹簧管,球形壳的底端设有与气囊相连通的气泵,手套的腕部一端且位于基座上设有腕部固定块,腕部固定块的中部设有与手套腕部连通的通道,腕部固定块的顶部设有控制模块,每个滑轨的外侧均通过滑块与气囊的一端侧固定连接。
[0006]进一步的,所述手套上设有两个对称的拇指指套。
[0007]进一步的,所述控制模块与气泵电连接,且控制模块由PLC控制器、数显屏、时间调节按键和开关组成。
[0008]进一步的,所述基座内设有与控制模块电连接的可充电电源。
[0009]进一步的,所述通道内表面固定设有气囊圈。
[0010]进一步的,所述气泵为可充放气式气泵。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该种冠脉介入术后手部功能锻炼装置,通过设置球形壳并在其表面设有滑轨,在气囊充气膨胀时会在气囊的推动下引导气囊膨胀打开,从而使位于气囊一侧穿在手套内的手部发生弯屈、放气时恢复伸直状态,通过设置控制模块可设置屈和伸的间隔时间,以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附图说明
[0012]附图用来提供对本技术的进一步理解,并且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与本技术的实施例一起用于解释本技术,并不构成对本技术的限制。在附图中:
[0013]图1是本技术一种冠脉介入术后手部功能锻炼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0014]图2是图1的剖视图;
[0015]图3是图2中气囊收起后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为使本技术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技术。
[0017]如图1~3所示,一种冠脉介入术后手部功能锻炼装置,包括基座9,基座9的前端设有球形壳1,根据手部屈伸轨迹制成的球面,球形壳1的内表面设有多个滑轨6,靠近球形壳1的内侧且位于基座9 上设有波纹管式的气囊7,可利于气囊7的收起,气囊7充满气后的形状与球形壳1相同,使其充气后能够帮助手部指端实现弯屈,且在气囊7的一侧面设有带有六个指套的手套2,每个指套内均夹设有弹簧管10,在手部弯屈结束后,由于弹力作用会使手部自动恢复至伸直状态,球形壳1的底端设有与气囊7相连通的气泵8,用于为气囊 7充气和放气,手套2的腕部一端且位于基座9上设有腕部固定块5,用于套在手腕部,把腕部固定块5的中部设有与手套2腕部连通的通道4,用于手部插入到手套2内,腕部固定块5的顶部设有控制模块 3,用于控制气泵8的工作及调节气泵8充放气的间隔时间,每个滑轨6的外侧均通过滑块11与气囊7的一端侧固定连接,便于引导气囊7沿着滑轨6的轨迹膨胀,起到带动指端弯屈的作用。
[0018]其中,手套2上设有两个对称的拇指指套,可适应两只手的使用。
[0019]其中,控制模块3与气泵8电连接,且控制模块3由PLC控制器、数显屏、时间调节按键和开关组成,时间调节按键通过PLC控制器调节气泵8的充放气间隔时间,从而调节屈和伸的间隔时间。
[0020]其中,基座9内设有与控制模块3电连接的可充电电源,为装置供电。
[0021]其中,通道4内表面固定设有气囊圈,套紧手腕部且提高舒适度。
[0022]其中,气泵8为可充放气式气泵,可以充气和放气。
[0023]需要说明的是,本技术为一种冠脉介入术后手部功能锻炼装置,具体工作时,通过腕部固定块5的通道4将需要锻炼的手插入手套2内,然后打开控制模块3上的开关,并通过时间调节按键设置气泵8充气和放气的间隔时间,当气泵8开始为气囊7充气时,气囊7 逐渐膨胀并随着滑块11沿滑轨6展开,期间带动手指端进行弯屈,达到手部弯屈的作用,而在气泵8将气囊7内的气体排出时,气囊7 不断收缩,且在指套的弹簧管10的弹力作用下会带动手指逐渐恢复伸直状态,滑块11与气囊7也在弹力作用下回至原位置,从帮助患者手部而完成屈和伸的活动。
[0024]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技术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技术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技术的原理,在不脱离本技术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技术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技术范围内。本技术要求保护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书及其等效物界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冠脉介入术后手部功能锻炼装置,包括基座(9),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座(9)的前端设有球形壳(1),球形壳(1)的内表面设有多个滑轨(6),靠近球形壳(1)的内侧且位于基座(9)上设有波纹管式的气囊(7),气囊(7)充满气后的形状与球形壳(1)相同,且在气囊(7)的一侧面设有带有六个指套的手套(2),每个指套内均夹设有弹簧管(10),球形壳(1)的底端设有与气囊(7)相连通的气泵(8),手套(2)的腕部一端且位于基座(9)上设有腕部固定块(5),腕部固定块(5)的中部设有与手套(2)腕部连通的通道(4),腕部固定块(5)的顶部设有控制模块(3),每个滑轨(6)的外侧均通过滑块(11)与气囊(7)的一端侧固定连接。2...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萍唐荣芳
申请(专利权)人:盐城市中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