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充电桩桩体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951127 阅读:5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4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出一种智能充电桩桩体防护装置,用以解决传统充电桩由于不具备防护、减震等功能而容易造成损坏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包括充电桩本体,所述充电桩本体的外部设置有防护壳体,防护壳体内分别设置有与充电桩本体相匹配的减震组件和固定组件,防护壳体的顶部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与充电桩本体内部的充电电池相连接;所述防护壳体上还安装有照明模块、摄像模块、环境检测模块、报警模块和控制模块,且照明模块、摄像模块、环境检测模块和报警模块均与控制模块相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防护、减震、散热以及环境异常预警等功能,整体结构简单,设计巧妙,且防护效果好。且防护效果好。且防护效果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智能充电桩桩体防护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智能充电桩
,具体涉及一种智能充电桩桩体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充电桩其功能类似于加油站里面的加油机,可以固定在地面或墙壁,安装于公共建筑和居民小区停车场或充电站内,可以根据不同的电压等级为各种型号的电动汽车充电。人们可以使用特定的充电卡在充电桩提供的人机交互操作界面上刷卡使用,充电桩显示屏能显示充电量、费用、充电时间等数据。传统的充电桩没有防护结构,也没有设置减震结构,导致充电桩容易受到外界环境的作用力发生损坏;而且还普遍存在散热效果差,导致内部组件容易受热发生损坏,减少装置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3]针对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本技术提出一种智能充电桩桩体防护装置,解决了传统充电桩由于不具备防护、减震等功能而容易造成损坏的技术问题,同时提高了散热效果。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智能充电桩桩体防护装置,包括充电桩本体,所述充电桩本体的外部设置有防护壳体,防护壳体内分别设置有与充电桩本体相匹配的减震组件和固定组件,防护壳体的顶部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太阳能电池板与充电桩本体内部的充电电池相连接;所述防护壳体上还安装有照明模块、摄像模块、环境检测模块、报警模块和控制模块,且照明模块、摄像模块、环境检测模块和报警模块均与控制模块相连接。
[0005]所述防护壳体上设有与充电桩本体相匹配的容纳槽,容纳槽的底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导槽,导槽内设置有与充电桩本体相匹配的传送件,且传送件与导槽的侧壁转动连接;充电桩本体通过传送件滑动安装入容纳槽内。
[0006]所述减震组件包括上侧减震组件、后侧减震组件和下侧减震组件,上侧减震组件、后侧减震组件分别对应固定在防护壳体的顶壁和后侧壁上,下侧减震组件通过升降驱动装置与防护壳体的底壁相连接;所述上侧减震组件、后侧减震组件和下侧减震组件均包括压板、缓冲软垫和多组缓冲连接件,上侧减震组件和后侧减震组件中的缓冲连接件一端固定连接防护壳体的内壁、另一端固定连接压板,下侧减震组件中的缓冲连接件一端固定连接升降驱动装置、另一端固定连接压板;缓冲软垫设置在压板上且与充电桩本体相配合。
[0007]每组缓冲连接件均包括固定座、减震弹簧、限位板和连接块,且上侧减震组件和后侧减震组件中的固定座固定在防护壳体的内壁上,下侧减震组件中的固定座固定在升降驱动装置上;所述固定座上设有限位槽,减震弹簧安装于限位槽内,减震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限位槽的内壁、另一端固定连接限位板;限位槽内设有与限位板相匹配的滑道,限位板滑动设置在滑道内;连接块的一端固定连接限位板、另一端固定连接压板。
[0008]所述升降驱动装置包括电动液压杆和支撑板,电动液压杆固定在防护壳体的底
部,电动液压杆的伸缩端固定连接支撑板;下侧减震组件中的固定座固定在支撑板上。
[0009]所述固定组件设置有多组且对称分布在防护壳体的左右两侧;固定组件包括顶块、螺杆、螺纹座和转柄,螺纹座固定在防护壳体的外侧壁上,螺杆穿设在螺纹座内并与螺纹座螺纹连接;螺杆的外端固定连接转柄,螺杆的内端穿过防护壳体的侧壁并通过轴承与顶块转动连接,顶块与充电桩本体相配合,且顶块与充电桩本体之间设置有防滑垫。
[0010]所述太阳能电池板倾斜设置在防护壳体的顶部,且太阳能电池板的底部与防护壳体固定连接,太阳能电池板的顶部通过支板固定在防护壳体上,太阳能电池板的左右两侧均设置有防水檐。
[0011]所述照明模块包括若干个LED灯,LED灯均匀分布在防护壳体的顶壁上;摄像模块采用红外摄像头,红外摄像头安装于支板上;且LED灯和红外摄像头均与控制模块相连接。
[0012]所述环境检测模块包括温度传感器和烟雾传感器,温度传感器安装于充电桩本体的外壁上,烟雾传感器安装在防护壳体的内壁上;报警模块采用声光报警器,声光报警器安装在防护壳体上;且温度传感器、烟雾传感器和声光报警器均与控制模块相连接。
[0013]所述充电桩本体的顶部安装有散热风扇,防护壳体的顶部设有与散热风扇相匹配的散热窗口,散热窗口内安装有防尘网。
[0014]采用上述结构的本技术,将充电桩本体装入防护壳体内并利用固定组件固定,所设置的减震组件能够有效缓冲外界的作用力,对充电桩本体起到防护、减震的作用;同时设置有照明、摄像、环境检测、报警等模块,提高使用的方便性以及安全性;具有防护、减震、散热以及环境异常预警等功能,整体结构简单,设计巧妙,且防护效果好。
附图说明
[001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0016]图1为本技术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2为本技术防护壳体的底部剖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减震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充电桩本体1;防护壳体2,容纳槽21,导槽22,传送件23;太阳能电池板3;减震组件4,压板41,固定座42,减震弹簧43,限位板44,连接块45,缓冲软垫46;固定组件5,顶块51,螺杆52,螺纹座53,转柄54,防滑垫55;支板6;LED灯7;红外摄像头8;温度传感器9;烟雾传感器10;声光报警器11;电动液压杆12;支撑板13。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1]实施例1,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智能充电桩桩体防护装置,包括充电
桩本体1,所述充电桩本体1的外部设置有防护壳体2,防护壳体2上设有与充电桩本体1相匹配的容纳槽21,充电桩本体1滑动安装入防护壳体2内。优选为如图2所示,容纳槽21的底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向后延伸的导槽22,导槽22内设置有与充电桩本体1相匹配的传送件23,且传送件23与导槽22的侧壁转动连接,充电桩本体1通过传送件23滑动安装入容纳槽21内。所述的传送件23可采用现有的传送带组件,即包括传送带和其两端的传送轮,且两端的传送轮与容纳槽21的侧壁转动连接;或者直接采用多个并列设置的传送轮。使用时,将充电桩本体1放置在传送带或多个传送轮上,向容纳槽21内推入充电桩本体1即可,操作简单省力,十分方便。
[0022]进一步地,所述防护壳体2内设置有与充电桩本体1相匹配的固定组件5,固定组件5设置有多组且对称分布在防护壳体2的左右两侧,即将充电桩本体装入防护壳体内后利用固定组件进行固定。所述固定组件5包括顶块51、螺杆52、螺纹座53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智能充电桩桩体防护装置,包括充电桩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充电桩本体(1)的外部设置有防护壳体(2),防护壳体(2)内分别设置有与充电桩本体(1)相匹配的减震组件(4)和固定组件(5),防护壳体(2)的顶部设置有太阳能电池板(3),太阳能电池板(3)与充电桩本体(1)内部的充电电池相连接;所述防护壳体(2)上还安装有照明模块、摄像模块、环境检测模块、报警模块和控制模块,且照明模块、摄像模块、环境检测模块和报警模块均与控制模块相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智能充电桩桩体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壳体(2)上设有与充电桩本体(1)相匹配的容纳槽(21),容纳槽(21)的底部左右两侧均设置有导槽(22),导槽(22)内设置有与充电桩本体(1)相匹配的传送件(23),且传送件(23)与导槽(22)的侧壁转动连接;充电桩本体(1)通过传送件(23)滑动安装入容纳槽(21)内。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智能充电桩桩体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减震组件(4)包括上侧减震组件、后侧减震组件和下侧减震组件,上侧减震组件、后侧减震组件分别对应固定在防护壳体(2)的顶壁和后侧壁上,下侧减震组件通过升降驱动装置与防护壳体(2)的底壁相连接;所述上侧减震组件、后侧减震组件和下侧减震组件均包括压板(41)、缓冲软垫(46)和多组缓冲连接件,上侧减震组件和后侧减震组件中的缓冲连接件一端固定连接防护壳体(2)的内壁、另一端固定连接压板(41),下侧减震组件中的缓冲连接件一端固定连接升降驱动装置、另一端固定连接压板(41);缓冲软垫(46)设置在压板(41)上且与充电桩本体(1)相配合。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智能充电桩桩体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缓冲连接件均包括固定座(42)、减震弹簧(43)、限位板(44)和连接块(45),且上侧减震组件和后侧减震组件中的固定座(42)固定在防护壳体(2)的内壁上,下侧减震组件中的固定座(42)固定在升降驱动装置上;所述固定座(42)上设有限位槽,减震弹簧(43)安装于限位槽内,减震弹簧(43)的一端固定连接限位槽的内壁、另一端固定连接限位板(44);限位槽内设有与限位板(44)相匹配的滑道,限位板(44)滑动设置在滑道内;连接块(45)的一端固定连接限位板(44)、另一端固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向伟赵朋朱海辉刘思远
申请(专利权)人:漯河汇力实业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