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蓄热式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950125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4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蓄热式压缩空气储能系统,系统包括供热回路、供冷回路、蓄热回路、蓄热装置、压缩回路、蓄热供热循环回路、蓄热供热循环装置、储气回路、释热回路,所述供热回路与蓄热回路相连接,蓄热装置还连接预热结构,蓄热供热循环装置连接在蓄热装置的外周,蓄热供热循环管道可通过环形固定件及锁紧螺钉进行固定连接,蓄热供热循环回路连接蓄热回路,蓄热供热循环装置与蓄热装置连接,蓄热供热循环装置包括蓄热供热管道、供热端、循环结构及加热结构,蓄热循环管道螺旋布置在蓄热装置外部,蓄热供热管道外部具有环形保温板,蓄热供热管道和环形保温板与蓄热罐通过固定结构连接,螺旋布置的蓄热循环管道能够对蓄热装置进行均匀保温加热。置进行均匀保温加热。置进行均匀保温加热。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蓄热式压缩空气储能系统


[0001]本技术涉及压缩空气储能
,具体涉及一种蓄热式压缩空气储能系统。

技术介绍

[0002]压缩空气蓄能是利用电力系统负荷低谷时的剩余电量,由电动机带动空气压缩机,将空气压入作为储气室的密闭大容量地下空间,即将不可储存的电能转化成可储存的压缩空气的气压势能并储存于贮气室中。当系统发电量不足时,将压缩空气经换热器与油或天然气混合燃烧,导入燃气轮机做功发电,满足电力系统调峰需要。压气机、电动机、贮气室等组成的蓄能子系统将电站低谷的低价电能通过压缩空气储存在岩穴、废弃矿井等贮气室中,蓄能时通过联轴器将电动发电机和压气机耦合,与燃气轮机解耦合。电力系统高峰负荷时,利用压缩空气燃烧驱动燃气轮机发电,燃气轮机、燃烧室以及加热器等发电子系统,发电时电动发电机与燃气轮机耦合,与压气机解耦合。但是现有技术中对于蓄热装置的保温技术还有待提高,保温效果一般。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蓄热式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供热回路、供冷回路、蓄热回路、蓄热装置、压缩回路、蓄热供热循环回路、蓄热供热循环装置、储气回路、释热回路,所述供热回路与蓄热回路相连接,所述蓄热装置还连接预热结构,所述蓄热供热循环装置连接在蓄热装置的外周,蓄热供热循环管道可通过环形固定件及锁紧螺钉进行固定连接。
[0004]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蓄热供热循环回路连接蓄热回路,所述蓄热供热循环装置与蓄热装置连接,所述蓄热供热循环装置包括蓄热供热管道、供热端、循环结构及加热结构,所述蓄热循环管道螺旋布置在蓄热装置外部,所述供热管道包括进气口、出气口、进气管道及出气管道,所述进气口连接供热端,所述出气口连接循环结构,进气端和出气端设置有控制阀,所述蓄热供热管道外部还具有一环形保温板,所述蓄热供热管道和环形保温板与蓄热罐通过固定结构连接固定。螺旋布置的蓄热循环管道能够对蓄热装置进行均匀保温加热,蓄热循环管道的中部可以设置用于支撑其在蓄热装置上的支撑凸起。
[0005]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循环结构包括循环风机,所述供热端处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可以通过温度传感器实时检测管道内部加热气体的温度,所述加热结构包括加热腔,加热腔内部具有加热组件,气体通过蓄热供热管道通过循环风机后进入到加热腔内部进行加热后通过供热端进入进气管道。
[0006]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供热端与循环结构之间以及出气管道与循环结构之间具有向内的折弯部,折弯部连接的循环结构能够保持循环结构与蓄热供热管道外侧并齐,有利于减少设备使用空间。
[0007]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进气端处设置过滤结构,过滤结构与进气管道
密封连接,过滤结构内部具有过滤网,过滤网之间设置有干燥结构,能够对空气中湿气进行干燥。
[0008]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预热结构包括预热罐,预热罐内部设置有加热件。
[0009]作为本技术的一种改进,所述折弯部设置为弯曲形状的管道结构,进一步地,也可以设置在直线状的管道结构。
[0010]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蓄热式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供热回路、供冷回路、蓄热回路、蓄热装置、压缩回路、蓄热供热循环回路、蓄热供热循环装置、储气回路、释热回路,所述供热回路与蓄热回路相连接,所述蓄热装置还连接预热结构,所述蓄热供热循环装置连接在蓄热装置的外周,蓄热供热循环管道可通过环形固定件及锁紧螺钉进行固定连接。所述蓄热供热循环回路连接蓄热回路,所述蓄热供热循环装置与蓄热装置连接,所述蓄热供热循环装置包括蓄热供热管道、供热端、循环结构及加热结构,所述蓄热循环管道螺旋布置在蓄热装置外部,述蓄热供热管道外部还具有一环形保温板,所述蓄热供热管道和环形保温板与蓄热罐通过固定结构连接固定。螺旋布置的蓄热循环管道能够对蓄热装置进行均匀保温加热。
附图说明
[0011]图1为本技术所述蓄热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2]图2为本技术环形保温板结构示意图。
[0013]附图标记列表:进气管道101,过滤结构102,控制阀103,进气口104,预热结构105,蓄热回路106,固定结构107,蓄热供热管道108,蓄热装置109,循环结构110,折弯部111,加热结构112,加热腔113,温度传感器114,蓄热供热循环装置115,环形保温板116,出气管道117,出气口118。
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明本技术,应理解下述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
[0015]实施例:本技术提供了一种蓄热式压缩空气储能系统,所述系统包括供热回路、供冷回路、蓄热回路106、蓄热装置109、压缩回路、蓄热供热循环回路、蓄热供热循环装置115、储气回路、释热回路,所述供热回路与蓄热回路106相连接,所述蓄热装置109还连接预热结构105,所述蓄热供热循环装置115连接在蓄热装置109的外周,蓄热供热循环管道可通过环形固定件及锁紧螺钉进行固定连接。所述蓄热供热循环回路连接蓄热回路106,所述蓄热供热循环装置115与蓄热装置109连接,所述蓄热供热循环装置115包括蓄热供热管道108、供热端、循环结构110及加热结构112,所述蓄热循环管道螺旋布置在蓄热装置109外部,所述供热管道包括进气口104、出气口118、进气管道101及出气管道117,所述进气口104连接供热端,所述出气口118连接循环结构110,进气端和出气端设置有控制阀103,所述蓄热供热管道108外部还具有一环形保温板116,所述蓄热供热管道108和环形保温板116与蓄热罐通过固定结构107连接固定。螺旋布置的蓄热循环管道能够对蓄热装置109进行均匀保温加热,蓄热循环管道的中部可以设置用于支撑其在蓄热装置109上的支撑凸起。所述循环
结构110包括循环风机,所述供热端处还设置有温度传感器114,可以通过温度传感器114实时检测管道内部加热气体的温度,所述加热结构112包括加热腔113,加热腔113内部具有加热组件,气体通过蓄热供热管道108通过循环风机后进入到加热腔113内部进行加热后通过供热端进入进气管道101。所述供热端与循环结构110之间以及出气管道117与循环结构110之间具有向内的折弯部111,折弯部111连接的循环结构110能够保持循环结构110与蓄热供热管道108外侧并齐,有利于减少设备使用空间。所述进气端处设置过滤结构102,过滤结构102与进气管道101密封连接,过滤结构102内部具有过滤网,过滤网之间设置有干燥结构,能够对空气中湿气进行干燥。所述预热结构105包括预热罐,预热罐内部设置有加热件。所述折弯部111设置为弯曲形状的管道结构,进一步地,也可以设置在直线状的管道结构。
[0016]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蓄热式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系统包括供热回路、供冷回路、蓄热回路(106)、蓄热装置(109)、压缩回路、蓄热供热循环回路、蓄热供热循环装置(115)、储气回路、释热回路,所述供热回路与蓄热回路(106)相连接,所述蓄热装置(109)还连接预热结构(105),所述蓄热供热循环装置(115)连接在蓄热装置(109)的外周。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蓄热式压缩空气储能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蓄热供热循环回路连接蓄热回路(106),所述蓄热供热循环装置(115)与蓄热装置(109)连接,所述蓄热供热循环装置(115)包括蓄热供热管道(108)、供热端、循环结构(110)及加热结构(112),蓄热循环管道螺旋布置在蓄热装置(109)外部,所述供热管道包括进气口(104)、出气口(118)、进气管道(101)及出气管道(117),所述进气口(104)连接供热端,所述出气口(118)连接循环结构(110),进气端和出气端设置有控制阀(103),所述蓄热供热管道(108...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辉梅生伟丁辉郑枫邵睿杨明薛小代林迎虎谭雪莹
申请(专利权)人:中盐华能储能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