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检验科用载玻片浸泡清洗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945544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检验科用载玻片浸泡清洗装置,包括筒体、插架、驱动装置、驱动轴、密封圈、安装座、托盘、隔板、排水口、进水口和盖板;插架和托盘分别上下固定安装于安装座上,且插架的下表面置于托盘内,安装座固定安装于驱动轴的上端,驱动轴的下端贯穿隔板,隔板的四周与筒体的内壁密封固定连接;且隔板与驱动轴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圈;驱动轴的下端与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在筒体内的插架上设置一个个独立的插槽,将插架、托盘和安装座安装在驱动轴上,并由驱动装置驱动,解决了载玻片不能充分浸泡,清洗消毒不彻底的问题;可以利用筒体内的液体冲刷载玻片表面,清洁更加彻底。清洁更加彻底。清洁更加彻底。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检验科用载玻片浸泡清洗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
,具体涉及一种检验科用载玻片浸泡清洗装置。

技术介绍

[0002]临床医学检验时,常需要显微镜镜下检验,会大量使用载玻片,使用过的载玻片一般要经过(1)将载玻片放在清洁液中,持续浸泡一夜;(2)取出后用清水清洗干净;(3)清洗干净后,放在5%的肥皂水中煮沸;(4)煮沸后用毛刷刷洗;(5)刷洗过后用清水冲洗干净,放入95%的酒精中浸泡一会儿;(6)取出,并擦干等待使用;现有技术中通常将用过的载玻片放到容器进行浸泡、清洗和消毒,载玻片在浸泡、清洗和消毒的同时经常出现两个或多个粘在一起,造成载玻片不能充分浸泡,清洗消毒不彻底,使载玻片上仍携带有致病性病原菌等微生物,存有潜在的传染性、致病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检验科用载玻片浸泡清洗装置,该检验科用载玻片浸泡清洗装置通过在筒体内的插架上设置一个个独立的插槽,解决了载玻片在浸泡、清洗和消毒的同时经常出现两个或多个粘在一起,造成载玻片不能充分浸泡,清洗消毒不彻底的问题。
[0004]本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
[0005]本技术提供的一种检验科用载玻片浸泡清洗装置,包括筒体、插架、驱动装置、驱动轴、密封圈、安装座、托盘、隔板、排水口、进水口和盖板;插架和托盘分别上下固定安装于安装座上,且插架的下表面置于托盘内,安装座固定安装于驱动轴的上端,驱动轴的下端贯穿隔板,隔板的四周与筒体的内壁密封固定连接;且隔板与驱动轴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圈;驱动轴的下端与驱动装置的动力输出端连接;
[0006]所述筒体的侧壁上还固定设置有排水口和进水口,排水口贴合于隔板并设置于隔板之上,进水口设置于筒体上部靠近开口处,盖板盖合于筒体上部的开口处。
[0007]所述托盘的底部设有滤水孔。
[0008]所述盖板的内表面还固定设置有限位网格板,限位网格板与插入插架插槽的载玻片的上端之间的距离为3~10mm。
[0009]所述盖板与限位网格板一体成型。
[0010]所述载玻片与插架上的插槽之间为间隙配合。
[0011]所述筒体的内壁上还固定设置有液位传感器A和液位传感器B,液位传感器A的固定高度高于插入插架插槽的载玻片的上端,液位传感器B贴合于隔板的上侧固定。
[0012]所述排水口和进水口上均设置有电磁阀。
[0013]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通过在筒体内的插架上设置一个个独立的插槽,解决了载玻片在浸泡、清洗和消毒的同时经常出现两个或多个粘在一起,造成载玻片不能充
分浸泡,清洗消毒不彻底的问题;将插架、托盘和安装座安装在驱动轴上,并由驱动装置驱动,可以利用筒体内的液体冲刷载玻片表面,将载玻片表面的异物冲刷掉,清洁更加彻底。
附图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5]图2是图1中盖板和限位网格板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3是图1中插架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中:1

筒体,2

液位传感器A,3

插架,301

插槽,4

驱动装置,5

驱动轴,6

密封圈,7

安装座,8

托盘,9

隔板,10

排水口,11

液位传感器B,12

载玻片,13

进水口,14

限位网格板,15

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0018]下面进一步描述本技术的技术方案,但要求保护的范围并不局限于所述。
[0019]如图1~3所示的一种检验科用载玻片浸泡清洗装置,包括筒体1、插架3、驱动装置4、驱动轴5、密封圈6、安装座7、托盘8、隔板9、排水口10、进水口13和盖板15;插架3和托盘8分别上下固定安装于安装座7上,且插架3的下表面置于托盘8内,安装座7固定安装于驱动轴5的上端,驱动轴5的下端贯穿隔板9,隔板9的四周与筒体1的内壁密封固定连接;且隔板9与驱动轴5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圈6;驱动轴5的下端与驱动装置4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筒体1的侧壁上还固定设置有排水口10和进水口13,排水口10贴合于隔板9并设置于隔板9之上,进水口13设置于筒体1上部靠近开口处,盖板15盖合于筒体1上部的开口处。
[0020]所述托盘8的底部设有滤水孔,确保筒体内的液体能充分排出。
[0021]所述盖板15的内表面还固定设置有限位网格板14,限位网格板14与插入插架3插槽的载玻片12的上端之间的距离为3~10mm,所述盖板15与限位网格板14一体成型。限位网格板14与载玻片12的上端之间预留一定的间距使得载玻片12不会被完全固定住,又能被限定在预定的空间内晃动,在驱动装置带动插架转动的过程中载玻片12不会从插架3上掉出。在驱动装置带动插架转动的过程中,浸泡或清洗的液体充分浸泡或冲刷到载玻片12的整个表面,清洁更加彻底。
[0022]所述载玻片12与插架3上的插槽之间为间隙配合,避免浸泡或清洗的液体不易进入载玻片12与插槽301贴合的部位,可以无死角清洁载玻片12。
[0023]所述筒体1的内壁上还固定设置有液位传感器A2和液位传感器B11,液位传感器A2的固定高度高于插入插架3插槽的载玻片12的上端,液位传感器B11贴合于隔板9的上侧固定。液位传感器A2可以将筒体内的液体是否达到将载玻片全部浸泡的信号反馈至控制器,确保浸泡或清洗液没过载玻片12。液位传感器B11可以检测筒体内的液体是否已经完全排出,并将信号反馈至控制器。
[0024]所述排水口10和进水口13上均设置有电磁阀,排水口10和进水口13上也可以设置其他的阀门,但是设置电磁阀更方便控制,可以由控制器直接控制。
[0025]本技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打开盖板15,先将需要进行清洗的载玻片12插入插架3的插槽301中,然后盖上盖板15,打开进水口13上的电磁阀,往筒体1内加入浸泡液或清洗液,待液面到达预定的高度后,关闭进水口13上的电磁阀。启动驱动装置4驱动插架3旋
转5分钟左右,使得加入的浸泡液或清洗液充分接触载玻片的所有表面;停止驱动装置4,对载玻片12进行浸泡;待浸泡一定的时间后,再次启动驱动装置4驱动插架3旋转,利用浸泡液或清洗液冲刷载玻片12的表面异物,半小时后再次停止驱动装置4,打开排水口10上的电磁阀,排出筒体1内的浸泡液或清洗液。之后再进行后续的放在5%的肥皂水中煮沸、毛刷刷洗等清洗工序。
[0026]本技术通过在筒体内的插架上设置一个个独立的插槽,解决了载玻片在浸泡、清洗和消毒的同时经常出现两个或多个粘在一起,造成载玻片不能充分浸泡,清洗消毒不彻底的问题;将插架、托盘和安装座安装在驱动轴上,并由驱动装置驱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检验科用载玻片浸泡清洗装置,包括筒体(1)、插架(3)、驱动装置(4)、驱动轴(5)、密封圈(6)、安装座(7)、托盘(8)、隔板(9)、排水口(10)、进水口(13)和盖板(15),其特征在于:插架(3)和托盘(8)分别上下固定安装于安装座(7)上,且插架(3)的下表面置于托盘(8)内,安装座(7)固定安装于驱动轴(5)的上端,驱动轴(5)的下端贯穿隔板(9),隔板(9)的四周与筒体(1)的内壁密封固定连接;且隔板(9)与驱动轴(5)之间还设置有密封圈(6);驱动轴(5)的下端与驱动装置(4)的动力输出端连接;所述筒体(1)的侧壁上还固定设置有排水口(10)和进水口(13),排水口(10)贴合于隔板(9)并设置于隔板(9)之上,进水口(13)设置于筒体(1)上部靠近开口处,盖板(15)盖合于筒体(1)上部的开口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检验科用载玻片浸泡清洗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托盘(8)的底部设有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兰贵斌
申请(专利权)人:百色市人民医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