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D类功放的悬挂型开放式耳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43379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D类功放的悬挂型开放式耳机,其包括有耳机本体、挂耳部和所述电池包,所述耳机本体内设有PCB板和喇叭,所述PCB板上设有蓝牙模块和D类功放模块,所述蓝牙模块的Audio Out_P引脚通过第一电容连接于D类功放模块的IN+引脚,所述蓝牙模块的Audio Out_N引脚通过第二电容连接于D类功放模块的IN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D类功放的悬挂型开放式耳机


[0001]本技术涉及耳机,尤其涉及一种基于D类功放的悬挂型开放式耳机。

技术介绍

[0002]现有的耳机产品中,以悬挂型开放式耳机为例,悬挂开放式耳机由于其结构特征,喇叭出音孔距人耳较远,没有封闭式的耳机外壳腔体,会造成声场宽阔,声音宽松,导致开放式耳机的普遍声音密度相对不高,低频量和质感相对有所缺失,明显影响用户的使用体验。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有助于增强低音效果、提升能量转换效率,进而提升使用体验的基于D类功放的悬挂型开放式耳机。
[0004]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0005]一种基于D类功放的悬挂型开放式耳机,其包括有耳机本体、挂耳部和所述电池包,所述耳机本体内设有PCB板和喇叭,所述PCB板上设有蓝牙模块和D类功放模块,所述蓝牙模块的Audio Out_P引脚通过第一电容连接于D类功放模块的IN+引脚,所述蓝牙模块的Audio Out_N引脚通过第二电容连接于D类功放模块的IN

引脚,所述D类功放模块的OUT+引脚连接于喇叭正极,所述D类功放模块的OUT

引脚连接于喇叭负极。
[0006]优选地,所述蓝牙模块的GPIO_10引脚通过依次串联的第一电阻和第二电阻接地,所述第一电阻和所述第二电阻的连接点与所述D类功放模块的Mute引脚相连接。
[0007]优选地,所述喇叭正极与地之间连接有第一双向稳压二极管。
[0008]优选地,所述喇叭正极与地之间连接有第三电容。
[0009]优选地,所述喇叭负极与地之间连接有第二双向稳压二极管。
[0010]优选地,所述喇叭负极与地之间连接有第四电容。
[0011]优选地,所述电池包内设有电池,所述PCB板上设有充电管理模块,所述充电管理模块的VBUS端连接于充电接口,所述充电管理模块的输入端连接于电池正极,所述充电管理模块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蓝牙模块的电源端。
[0012]优选地,所述蓝牙模块的GPIO_02引脚连接于所述充电管理模块的INT引脚。
[0013]优选地,所述蓝牙模块的BT_RF引脚通过两个依次串联的π型滤波器连接于天线。
[0014]优选地,所述蓝牙模块的芯片型号是XXXX,所述D类功放模块的芯片型号是XXXX,所述充电管理模块的芯片型号是XXXX。
[0015]本技术公开的基于D类功放的悬挂型开放式耳机中,将所述D类功放模块连接于所述蓝牙模块和喇叭之间,且用于放大所述蓝牙模块输出的音频信号,从而增强悬挂型开放式耳机的低音效果,显著提升了用户的聆听体验,在此基础上,所述D类功放模块的能量转换效率高达90%以上,可以更加充分地利用电池电量,有效延长了悬挂型开放式耳机的续航时间,较好地满足了应用需求。
附图说明
[0016]图1为本技术悬挂型开放式耳机的结构图;
[0017]图2为本技术悬挂型开放式耳机的电路框图;
[0018]图3为本技术悬挂型开放式耳机的局部电路原理图一;
[0019]图4为本技术悬挂型开放式耳机的局部电路原理图二。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更加详细的描述。
[0021]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D类功放的悬挂型开放式耳机,结合图1至图4所示,其包括有耳机本体1、挂耳部2和所述电池包3,所述耳机本体1内设有PCB板和喇叭,所述PCB板上设有蓝牙模块U1和D类功放模块U2,所述蓝牙模块U1的Audio Out_P引脚通过第一电容C9连接于D类功放模块U2的IN+引脚,所述蓝牙模块U1的Audio Out_N引脚通过第二电容C10连接于D类功放模块U2的IN

引脚,所述D类功放模块U2的OUT+引脚连接于喇叭正极SPK+,所述D类功放模块U2的OUT

引脚连接于喇叭负极SPK


[0022]上述结构中,将所述D类功放模块U2连接于所述蓝牙模块U1和喇叭之间,且用于放大所述蓝牙模块U1输出的音频信号,从而增强悬挂型开放式耳机的低音效果,显著提升了用户的聆听体验,在此基础上,所述D类功放模块U2的能量转换效率高达90%以上,可以更加充分地利用电池电量,有效延长了悬挂型开放式耳机的续航时间,较好地满足了应用需求。
[0023]本实施例优选具有静音控制功能,具体是指,所述蓝牙模块U1的GPIO_10引脚通过依次串联的第一电阻R5和第二电阻R6接地,所述第一电阻R5和所述第二电阻R6的连接点与所述D类功放模块U2的Mute引脚相连接。
[0024]为了提高加载于喇叭的音频信号稳定性,本实施例中,所述喇叭正极SPK+与地之间连接有第一双向稳压二极管D2。所述喇叭正极SPK+与地之间连接有第三电容C17。
[0025]进一步地,所述喇叭负极SPK

与地之间连接有第二双向稳压二极管D1。所述喇叭负极SPK

与地之间连接有第四电容C16。
[0026]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电池包3内设有电池,所述PCB板上设有充电管理模块U3,所述充电管理模块U3的VBUS端连接于充电接口J3,所述充电管理模块U3的输入端连接于电池正极,所述充电管理模块U3的输出端连接于所述蓝牙模块U1的电源端。
[0027]为了对所述充电管理模块U3的充放电状态进行控制,本实施例中,所述蓝牙模块U1的GPIO_02引脚连接于所述充电管理模块U3的INT引脚。
[0028]作为一种优选方式,所述蓝牙模块U1的BT_RF引脚通过两个依次串联的π型滤波器连接于天线。
[0029]关于芯片选型,在本实施例中,所述蓝牙模块U1的芯片型号是XXXX,所述D类功放模块U2的芯片型号是XXXX,所述充电管理模块U3的芯片型号是XXXX。
[0030]本技术公开的悬挂型开放式耳机,其相比现有技术而言的有益效果在于,本技术优选在悬挂型开放式耳机上增加D类功放,可有效增强低音效果,进而提升用户的聆听体验,此外,利用D类功放的高能量转换效率,可提升悬挂开放式耳机的续航时间,较好地满足了用户需要和市场需求。
[0031]以上所述只是本技术较佳的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技术范围内所做的修改、等同替换或者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所保护的范围内。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D类功放的悬挂型开放式耳机,其特征在于,包括有耳机本体(1)、挂耳部(2)和所述电池包(3),所述耳机本体(1)内设有PCB板和喇叭,所述PCB板上设有蓝牙模块(U1)和D类功放模块(U2),所述蓝牙模块(U1)的Audio Out_P引脚通过第一电容(C9)连接于D类功放模块(U2)的IN+引脚,所述蓝牙模块(U1)的Audio Out_N引脚通过第二电容(C10)连接于D类功放模块(U2)的IN

引脚,所述D类功放模块(U2)的OUT+引脚连接于喇叭正极(SPK+),所述D类功放模块(U2)的OUT

引脚连接于喇叭负极(SPK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D类功放的悬挂型开放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蓝牙模块(U1)的GPIO_10引脚通过依次串联的第一电阻(R5)和第二电阻(R6)接地,所述第一电阻(R5)和所述第二电阻(R6)的连接点与所述D类功放模块(U2)的Mute引脚相连接。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D类功放的悬挂型开放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喇叭正极(SPK+)与地之间连接有第一双向稳压二极管(D2)。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D类功放的悬挂型开放式耳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喇叭正极(SPK+)与地之间连接有第三电容...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程加平但薇
申请(专利权)人:深圳市大十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