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极与三极共用交流电源插座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4300 阅读:1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二极与三极共用交流电源插座,于壳体一端设电源线,另端设开关;其特征在于: 于壳体的顶面及两侧面分别设置有多对插孔组,于壳体的顶面为三极插孔组,于壳体的两侧面为二极插孔组。(*该技术在2011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为一种二极与三极共用交流电源插座,主要可提供使用者最佳的插座空间,并可提供优良的操作控制效果。而现有的多孔插座,是由可相盖合的上盖与底座构成壳体,并于上盖上设有成排的插孔组,于壳体一端延伸出末端设有插头的电源线,但是,其成排排列设置的插孔组于使用上已不敷所需;以现有的电脑设备而言,其需要的插孔数目较多,同时于数据机、喇叭、扫瞄器...等周边产品的插头大多配置有一转接器,其体积较一般的插头大,当将其插设于多孔插座上时,会挡住旁侧的插孔组形成相互干扰状况,故会使多孔插座于使用上受到相当大的限制。本创作人有监于现有结构于设计上未尽精良,乃积极进行研究改良,经不断的尝试与试验后,终于发展出确具实用性功效的本技术。本技术的内容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二极与三极共用交流电源插座,其是于壳体的顶面与两侧面分别设有多对插孔组,于壳体一端设有一开关,于壳体的顶面为三极插孔组,于壳体的两侧面设有二极插孔组,一部份的插孔组直接与电源线串联呈常态通电,另部份插孔组与开关串联,可由开关控制是否通电,以提供使用者更佳的插座空间运用,且可提供使用者较佳的操作控制效果。本技术一种二极与三极共用交流电源插座,于壳体一端设电源线,另端设开关;其特征在于于壳体的顶面及两侧面分别设置有多对插孔组,于壳体的顶面为三极插孔组,于壳体的两侧面为二极插孔组。其中于壳体中组装有第一电极片、第二电极片、第三电极片、导电片及接地片;该第一电极片上相应于各插孔组位置一体成型有多组夹片,第一电极片一端与电源线的第一导线相接,第一电极片另端与开关衔接;该接地片,该接地片相应于各三极插孔组的接地插孔处形成有对应的夹口,接地片与电源线的接地线相接;该第二电极片,其上相对于插孔组位置一体成型有一组夹片,于第二电极片的一端与电源线的第二导线连接;该导电片,该导电片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电极片与开关连接;该第三电极片,该第三电极片上相对于插孔组的位置一体成型有三组夹片,第三电极片的一端与开关连接。图2是本技术插座的元件分解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插座内部结构的组合示意图。图4是本技术插座的另一立体外观示意图。如图2、图3中所示,于壳体10中组装有第一电极片20,第一电极片20上相应于各插孔组位置一体成型有多组夹片21(其是可为四组),第一电极片20一端与电源线13的第一导线131相接,第一电极片20另端与开关14衔接;一接地片30,是组装于壳体10中,该接地片30相应于各三极插孔组11的接地插孔处形成有对应的夹口31,且接地片30一端与电源线13上的接地线133相接。于壳体10中组装有一第二电极片40,该第二电极片40上相对于插孔组位置一体成型有一组夹片41,第二电极片40的一端与电源线13的第二导线132连接;于壳体10中组装有第三电极片50,该第三电极片50上相对于插孔组的位置一体成型有多组夹片51(其可为三组),第三电极片50的一端与开关14连接;于壳体10中组装一导电片60,该导电片60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电极片40与开关14连接,以导通连接第二电极片40与开关14之间,令第二电极片40可由导电片60的导电作用形成导通。第一电极片20的各夹片21是分别对应组装于各三极插孔组11的一插孔内侧及壳体10两侧的二极插孔组12的一插孔内侧,第二电极片40上的一组夹片41与第三电极片50上的数组夹片51是分别对应组装于各三极插孔组11上的另一插孔内侧及壳体10两侧所设的二极插孔组12的另一插孔内侧,可提供插入的插头电源。第一电极片20与第二电极片40是直接与电源线13的第一导线131与第二导线132衔接,第二电极片40是以导电片60与开关14衔接,故第二电极片40上的夹片41可与相对应的插孔组11、12间呈常态通电,第三电极片50配合导电片60透过开关14后与第二电极片40串联,亦即可由开关14来控制第三电极片50上的各夹片51所对应的三组插孔组11、12通电与否,达到可以方便操作与控制的功效。故本技术中的插座是可提供使用者最佳的插座空间,其中一部份(接近电源线13的第一组)插孔组是直接与电源线13串联呈常态通电,以供电话或传真机二十四小时使用,另部份的插孔组(接近开关14的三组)是与开关14串联,且可透过开关14控制三组的通电与否,故可达到方便使用者操作与控制的实用功效。因此,经由以上的说明可知,本技术以优异的结构配置下,至少具有如后的优点是于壳体10的顶面设有数组三极插孔组11,于壳体10的两侧面分别设有数组二极插孔组12,经由上述的结构设计型态,可以提供使用者于使用时的最佳插座空间,对于三极插头则可供插设于三极插孔组11上,对于二极插头则可供插设于壳体10两侧上的任何一个二极插孔组12上,于使用时可以提供使用者最为方便的选择,故可提供使用者最佳的实用性与操作方便性。综上所述,当知本技术具有实用性与创作性,且本技术于申请前并未有已见于任何刊物及公开使用的情事,当符合专利的规定,故依法提出申请。权利要求1.一种二极与三极共用交流电源插座,于壳体一端设电源线,另端设开关;其特征在于于壳体的顶面及两侧面分别设置有多对插孔组,于壳体的顶面为三极插孔组,于壳体的两侧面为二极插孔组。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二极与三极共用交流电源插座,其特征在于,其中于壳体中组装有第一电极片、第二电极片、第三电极片、导电片及接地片;该第一电极片上相应于各插孔组位置一体成型有多组夹片,第一电极片一端与电源线的第一导线相接,第一电极片另端与开关衔接;该接地片,该接地片相应于各三极插孔组的接地插孔处形成有对应的夹口,接地片与电源线的接地线相接;该第二电极片,其上相对于插孔组位置一体成型有一组夹片,于第二电极片的一端与电源线的第二导线连接;该导电片,该导电片的两端分别与第二电极片与开关连接;该第三电极片,该第三电极片上相对于插孔组的位置一体成型有三组夹片,第三电极片的一端与开关连接。专利摘要本技术是关于一种二极与三极共用交流电源插座,是于壳体的顶面与两侧面分别设置有多对插孔组,于壳体的顶面为三极插孔组,于壳体的两侧面为二极插孔组,由各种插孔组的适当安排与设计,可提供使用者最佳的插座空间,并可提供优良的操作控制效果。文档编号H01R27/00GK2499996SQ0126092公开日2002年7月10日 申请日期2001年9月11日 优先权日2001年9月11日专利技术者陈根清 申请人:亨吉股份有限公司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根清
申请(专利权)人:亨吉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