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吸油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942050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3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虹吸油冷却装置,包括气液分离器、油分离器、油冷板换和储液器,油冷板换上连接有第二管路、第三管路、第五管路和第六管路,气液分离器的第一连接管与冷凝器连接,气液分离器的第四连接管、第二管路、油冷板换、第三管路、气液分离器的第三连接管依次连接形成第一换热管路,气液分离器的第二连接管与储液器连接,油分离器、第五管路、油冷板换、第六管路的一端依次连接形成第二换热管路,第六管路的另一端与压缩机的回油口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够对供给制冷机组的油液进行降温冷却,以保证为制冷机组供油温度的稳定性,且减少设备成本。备成本。备成本。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虹吸油冷却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制冷
,特别是涉及一种虹吸油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针对制冷机组的油液冷却一般采用以下几种方式:1、水冷却系统,换热管结垢影响油冷却器换热的问题,降低冷却效率。2、风冷却系统,电机运转存在电耗的问题。3、采用压力容器实现虹吸方式降温,增加设备成本,且需要报验压力容器。
[0003]因此,研发一种冷却效率高且减少设备成本的冷却装置是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虹吸油冷却装置,以解决
技术介绍
中所提到的问题。
[0005]本技术提供一种虹吸油冷却装置,包括气液分离器、油分离器、油冷板换和储液器,所述油冷板换上连接有第二管路、第三管路、第五管路和第六管路,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第一连接管与冷凝器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第四连接管、第二管路、油冷板换、第三管路、气液分离器的第三连接管依次连接形成第一换热管路,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第二连接管与储液器连接,所述油分离器、第五管路、油冷板换、第六管路的一端依次连接形成第二换热管路,所述第六管路的另一端与压缩机的回油口连接。
[0006]优选的是,所述气液分离器包括罐体、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第三连接管和第四连接管,所述罐体立式设置,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罐体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通过第一管路与冷凝器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的一端与第一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管的另一端通过第四管路与储液器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管的一端与第二连接管连接,所述第三连接管的另一端与排气管连接,所述第四连接管的一端与罐体的底部连接,所述第四连接管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管路与油冷板换连接。
[0007]在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油分离器上设有温度传感器。
[0008]在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第五管路与第六管路之间还设有第七管路,所述第七管路上设有电磁阀。
[0009]在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第五管路上自出油方向依次设有第一截止阀、过滤桶、角阀和第二截止阀。
[0010]在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油分离器和储液器上分别设有双安全阀。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所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0012]通过利用液柱形成的重力作用,进入油冷板换,通过制冷剂液体与油侧热交换,同时,由于制冷剂在蒸发过程中密度逐渐减小,油冷板换回气管中的气液混合物的密度要低于油冷板换供液管中液体的密度,这种密度差会形成一个压力差,此所形成的压力差使液态制冷剂不断流入油冷板换中,不断吸收油的热量,实现油的冷却,蒸发所产生的高压蒸汽
进入冷凝器排气口,气液分离后的气体在压缩机排气所形成的虹吸作用下进入冷凝器继续循环,冷却效果明显,使制冷机组供油温度稳定。
[0013]通过采用此种虹吸方式,不需要配置压力容器(如虹吸罐),只需在立式气液分离器内形成液柱即可实现,减少设备成本。
[0014]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一种虹吸油冷却装置作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本技术一种虹吸油冷却装置的工作原理图;
[0016]图2为本技术一种虹吸油冷却装置中气液分离器的结构示意图;
[0017]其中:1、第一管路;2、气液分离器;21、罐体;22、第一连接管;23、第二连接管;24、第三连接管;25、第四连接管;3、第二管路;4、油冷板换;5、第三管路;6、第四管路;7、储液器;8、油分离器;9、第五管路;10、第六管路;11、第七管路;12、排气管;13、螺杆压缩机;14、第一截止阀;15、过滤桶;16、角阀;17、第二截止阀;18、电磁阀;19、双安全阀。
具体实施方式
[0018]如图1所示,本技术提供一种虹吸油冷却装置,包括气液分离器2、油分离器8、油冷板换4和储液器7,油冷板换4上连接有第二管路3、第三管路5、第五管路9和第六管路10,气液分离器2的第一连接管22与冷凝器连接,气液分离器2的第四连接管25、第二管路3、油冷板换4、第三管路5、气液分离器2的第三连接管24依次连接形成第一换热管路,气液分离器2的第二连接管23与储液器7连接,油分离器8、第五管路9、油冷板换4、第六管路10的一端依次连接形成第二换热管路,第六管路10的另一端与螺杆压缩机13的回油口连接。
[0019]如图2所示,气液分离器2包括罐体21、第一连接管22、第二连接管23、第三连接管24和第四连接管25,罐体21立式设置,第一连接管22的一端与罐体21的顶部连接,第一连接管22的另一端通过第一管路1与冷凝器连接,第二连接管23的一端与第一连接管22连接,第二连接管23的另一端通过第四管路6与储液器7连接,第三连接管24的一端与第二连接管23连接,第三连接管24的另一端与排气管12连接,第四连接管25的一端与罐体21的底部连接,第四连接管25的另一端通过第二管路3与油冷板换4连接。其中,罐体21采用碳钢管焊接而成。
[0020]本实施例的虹吸油冷却装置对供给制冷机组的油液进行降温冷却,以保证为制冷机组供油温度的稳定性。下面对虹吸油冷却装置的工作原理进行详细说明。
[0021]螺杆压缩机13压缩后排出的高温高压的制冷剂气体输送至油分离器8,油分离器8分离的制冷剂气体排至冷凝器,并与外界介质进行热量交换后,形成的制冷剂液体一小部分依次经第一管路1、第一连接管22进入气液分离器2,该部分制冷剂液体借助重力在气液分离器2内形成液柱,并依次经第四连接管25、第二管路3进入油冷板换4,在油冷板换4内换热后形成制冷剂气体,并依次经第三管路5、第三连接管24、排气管12排至冷凝器。油分离器8分离的高温润滑油经第五管路9进入油冷板换4,在油冷板换4内进行换热,以对润滑油进行降温冷却,并经第六管路10回流至螺杆压缩机13的回油口。制冷剂与润滑油在油冷板换4内进行热交换,制冷剂液体吸收润滑油的热量蒸发为制冷剂气液混合物或气体,其中,制冷剂气体经第三连接管24、排气管12进入冷凝器,制冷剂液体在重力作用下回落至气液分离
器2内。经冷凝器排出的制冷剂液体另一大部分经第二连接管23、第四管路6进入储液器7。
[0022]本实施例的虹吸油冷却装置,通过利用液柱形成的重力作用,进入油冷板换4,通过制冷剂液体与油侧热交换,同时,由于制冷剂在蒸发过程中密度逐渐减小,油冷板换4回气管中的气液混合物的密度要低于油冷板换4供液管中液体的密度,这种密度差会形成一个压力差,此所形成的压力差使液态制冷剂不断流入油冷板换4中,不断吸收油的热量,实现油的冷却,蒸发所产生的高压蒸汽进入冷凝器排气口,气液分离后的气体在压缩机排气所形成的虹吸作用下进入冷凝器继续循环,冷却效果明显,使制冷机组供油温度稳定。而且,通过采用此种虹吸方式,不需要配置压力容器(如虹吸罐),只需在立式气液分离器2内形成液柱即可实现,减少设备成本。
[0023]进一步的,油分离器8上设有温度传感器。第五管路9与第六管路1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虹吸油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气液分离器、油分离器、油冷板换和储液器,所述油冷板换上连接有第二管路、第三管路、第五管路和第六管路,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第一连接管与冷凝器连接,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第四连接管、第二管路、油冷板换、第三管路、气液分离器的第三连接管依次连接形成第一换热管路,所述气液分离器的第二连接管与储液器连接,所述油分离器、第五管路、油冷板换、第六管路的一端依次连接形成第二换热管路,所述第六管路的另一端与压缩机的回油口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虹吸油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气液分离器包括罐体、第一连接管、第二连接管、第三连接管和第四连接管,所述罐体立式设置,所述第一连接管的一端与罐体的顶部连接,所述第一连接管的另一端通过第一管路与冷凝器连接,所述...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丹许小亮刘祖印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珠峰德信制冷工程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