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斑马鱼繁殖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940784 阅读:2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32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斑马鱼繁殖装置,可将斑马鱼与其胚胎自动隔离开,有利于同一时间、多批次斑马鱼胚胎的收集。该装置是由多条支柱、横梁和纵梁构成的一种支撑架,所述支撑架被饲养和繁殖隔离层分隔为竖直分布的三个区域,所述饲养隔离层之上为区域一,饲养隔离层与繁殖隔离层之间为区域二,繁殖隔离层之下为区域三,所述饲养隔离层一端布置具有镂空通孔的隔离网,另一端是可翻转活动的隔离网,所述繁殖隔离层具有若干细小的透孔,所述支柱至少一条具有进气通道,上、下端各连通进气通道的进、出气口,所述支柱至少一条具有延伸至饲养隔离层投食通道,并在近饲养隔离层处设置出食口。食口。食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斑马鱼繁殖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一种斑马鱼养殖技术,特别是一种斑马鱼繁殖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斑马鱼身体略呈纺锤形,头小而稍尖,吻较短,全身布满多条深蓝色横纹似斑马,与银白色或金黄色纵纹相间排列,纹路清晰。在水族箱内成群游动时犹如奔驰于非洲草原的斑马群,故此得斑马鱼之美称。
[0003]斑马鱼的胚胎非常小,如果不仔细观察,几乎是看不到的。因为斑马鱼产卵量较大,胚胎透明不易收集,而且胚胎在斑马鱼眼里,是一种营养价值极高的食物。因此,要提前做好隔离的准备,避免胚胎被吃掉且利于收集。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了一种斑马鱼繁殖装置,可以将斑马鱼与胚胎自动隔离开。为同一时间,大量胚胎的收集提供便利。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斑马鱼繁殖装置,包括由多条支柱、横梁和纵梁构成的支撑架,所述支撑架通过繁殖隔离层和饲养隔离层分隔为竖直分布的三个区域,所述饲养隔离层位于繁殖隔离层上方,所述饲养隔离层之上为区域一,饲养隔离层与繁殖隔离层之间为区域二,繁殖隔离层之下为区域三,所述繁殖隔离层具有若干镂空的透孔,所述饲养隔离层一端布置具有通孔的隔离网,另一端为远隔离网方向端可上扬掀起的活动网,所述支柱至少一条具有进气通道,下端具有连通进气通道的出气口,上端具有连通进气通道的进气口,所述支柱至少一条具有投食通道,所述投食通道从支柱的顶端部延伸至饲养隔离层,并在支柱贴近饲养隔离层处设置连通投食通道的出食口。
[0007]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出气口上连接设置有气泡石。
[0008]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在区域三位置设置有用于加热的加热装置。
[0009]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在区域三位置设置有用于监控水温的温度传感装置。
[0010]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支柱四条,竖直设置在矩形区域的四角位置,通过四条相互平行的横梁、四条相互平行的纵梁连接支柱使支撑架具有两个上下分布的上层支撑框和下层支撑框,下层支撑框上设置栅网覆盖支撑框以形成繁殖隔离层,上层支撑框上设置饲养隔离层。
[0011]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饲养隔离层包括在上层支撑框一端与纵梁固定连接的若干档条,所述档条位于上层支撑框内侧,档条排列布置在纵梁上以形成隔离网,档条之间具有间隙以形成通孔,所述活动网覆盖于上层支撑框的远隔
离网方向端之上,并使活动网的近隔离网方向侧与隔离网或上层支撑框铰接。
[0012]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活动网上设置有用于辅助掀起活动网的把手。
[0013]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活动网包括矩形支持架,所述支持架上设置若干隔条。
[0014]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并作为上述方案的优选方案:所述栅网选用一百目纱网。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
[0016]一种斑马鱼繁殖装置,可以将斑马鱼与胚胎自动隔离开。为同一时间,大量胚胎的收集提供便利。
[0017]使用时将本装置投放在鱼缸中,长大的斑马鱼饲养在区域一范围内,斑马鱼繁殖产卵时,胚胎下沉并通过间隔网的通孔或活动网后进入区域二,并附着在繁殖隔离层,繁殖隔离层的栅网防止胚胎进入到区域三,区域三范围内设置有出气口,胚胎被限制在区域二可以避免或降低区域三吹气增氧对胚胎的影响。出气口设置气泡石,增强增氧效果。
[0018]使用时进气口可以连接气泵以用于增氧,由于比较喜欢动物性饵料,饵料可以投食通道投喂,饵料从出食口流出或饵料从出食口游出后便能够被斑马鱼食用,比如投喂丰年虾。
[0019]使用时,可以依托进气口和进气通道走线,利用出气口设置加热装置、温度传感装置。使本技术的斑马鱼繁殖装置依托支撑架形成一个整体,这样可以不必单独为加热装置、温度传感装置设置支架,外观看起来更简洁。
[0020]使用时,如果斑马鱼已经产卵,不想让胚胎留在区域二孵化,可以从远隔离网方向端掀起活动网,掀活动网过程中便将斑马鱼赶到了区域一中隔离网所在范围内,手或者工具便可以从掀起的活动网所打开的繁殖隔离层将手或者工具从区域一伸入到区域二将胚胎捞出,也可以在胚胎孵化后用此方法打捞孵化的斑马鱼苗。为方便掀起活动网,活动网上设置有把手。
附图说明
[0021]图1为本技术的斑马鱼繁殖装置结构示意图;
[0022]图2为本技术的支撑架结构示意图;
[0023]图3为本技术的斑马鱼繁殖装置应用示意图;
[0024]图4为本技术的A部放大图。
[0025]图中:支柱

1、横梁

2、纵梁

3、支撑架

4、繁殖隔离层

5、饲养隔离层

6、活动网

7、进气通道

8、进气口

9、投食通道

10、出食口

11、气泡石

12、上层支撑框

13、下层支撑框

14、栅网

15、档条

16、把手

17、支持架

18、隔条

19、连接梁

20、鱼缸

21。
具体实施方式
[0026]下面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7]参阅图1

4,一种斑马鱼繁殖装置,包括由多条支柱1、横梁2和纵梁3构成的支撑架4,所述支撑架4通过繁殖隔离层5和饲养隔离层6分隔为竖直分布的三个区域,所述饲养隔
离层6位于繁殖隔离层5上方,所述饲养隔离层6之上为区域一,饲养隔离层6与繁殖隔离层5之间为区域二,繁殖隔离层5之下为区域三,所述繁殖隔离层5具有若干镂空的透孔,所述饲养隔离层6一端布置具有通孔的隔离网,另一端为远隔离网方向端可上扬掀起的活动网7,所述支柱1至少一条具有进气通道8,下端具有连通进气通道8的出气口,上端具有连通进气通道8的进气口9,所述支柱1至少一条具有投食通道10,所述投食通道10从支柱1的顶端部延伸至饲养隔离层6,并在支柱1贴近饲养隔离层6处设置连通投食通道10的出食口11。
[0028]并进一步地,所述出气口上连接设置有气泡石12。在区域三位置设置有用于加热的加热装置。在区域三位置设置有用于监控水温的温度传感装置。
[0029]使用时如图3,本装置投放在鱼缸中,支撑架4通过饲养隔离层6和繁殖隔离层5竖直分布的三个区域使鱼缸内同样相应地具备了区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斑马鱼繁殖装置,包括由多条支柱(1)、横梁(2)和纵梁(3)构成的支撑架(4),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架(4)通过繁殖隔离层(5)和饲养隔离层(6)分隔为竖直分布的三个区域,所述饲养隔离层(6)位于繁殖隔离层(5)上方,所述饲养隔离层(6)之上为区域一,饲养隔离层(6)与繁殖隔离层(5)之间为区域二,繁殖隔离层(5)之下为区域三,所述繁殖隔离层(5)具有若干镂空的透孔,所述饲养隔离层(6)一端布置具有通孔的隔离网,另一端为是可翻转活动的活动网(7),所述支柱(1)至少一条具有进气通道(8),下端具有连通进气通道(8)的出气口,上端具有连通进气通道(8)的进气口(9),所述支柱(1)至少一条具有投食通道(10),所述投食通道(10)从支柱(1)的顶端部延伸至饲养隔离层(6),并在支柱(1)贴近饲养隔离层(6)处设置连通投食通道(10)的出食口(1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斑马鱼繁殖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气口上连接设置有气泡石(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斑马鱼繁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区域三位置设置有用于加热的加热装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斑马鱼繁殖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区域三位置设置有用于监控水温的温度传感装置。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斑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陶俊彦杨秀烙张婷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医科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