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空滤器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40071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空滤器结构,包括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所述第一过滤器和所述第二过滤器连接;所述第一过滤器包括第一盒体、第一滤芯和第一盒盖,第一盒盖扣接在第一盒体上,第一滤芯位于第一盒体和第一盒盖之间;第一盒体与第二过滤器连接,第一盒体与第二过滤器的连接处设有连通第一盒体和第二过滤器的贯穿孔;第一盒盖的靠第一滤芯侧的下方设有进气口,第一盒盖的下端向下延伸形成挡风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配简单,缩短了装配时间,节省了装配空间,同时有效地降低了灰尘进入空滤器,延长了空滤器的使用寿命。长了空滤器的使用寿命。长了空滤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空滤器结构


[0001]本技术涉及发动机
,具体涉及一种空滤器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空气滤清器(俗称空滤器)的作用是防止沙粒和尘土流入发动机进气系统,保护发动机的气缸、活塞及活塞环,延长发动机的使用寿命使发动机燃油燃烧充分,以免除灰尘对发动机的磨损,进而确保发动机功率的有效发挥和使用寿命的延长,同时降低对环境的污染。
[0003]目前,发动机通常是使用两级式空滤器,即通过两个独立的空滤器对空气进行过滤净化,两个独立的空滤器位于发动机上的不同位置。然而,两级式空滤器提高了装配时间,占用了较大的装配空间,而且现有技术中空滤器的进气口容易进灰尘,降低了空滤器的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思路

[0004]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空滤器结构,装配简单,缩短了装配时间,节省了装配空间,同时有效地降低了灰尘进入空滤器,延长了空滤器的使用寿命。
[0005]本技术提供了一种空滤器结构,包括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
[0006]所述第一过滤器和所述第二过滤器连接;
[0007]所述第一过滤器包括第一盒体、第一滤芯和第一盒盖,第一盒盖扣接在第一盒体上,第一滤芯位于第一盒体和第一盒盖之间;第一盒体与第二过滤器连接,第一盒体与第二过滤器的连接处设有连通第一盒体和第二过滤器的贯穿孔;第一盒盖的靠第一滤芯侧的下方设有进气口,第一盒盖的下端向下延伸形成挡风板。
[0008]优选地,所述第一盒体设有一侧敞口的第一腔室,第一盒盖用于封堵第一腔室的敞口侧,贯穿孔连通第一腔室和第二过滤器;第一腔室的靠第一盒体侧设有第一环形台阶,第一滤芯卡设在第一环形台阶上;
[0009]所述第一盒盖设有第一环形支撑板,第一环形支撑板内设有第二环形台阶,第一滤芯的靠第一盒盖侧卡设在第二环形台阶上。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环形支撑板的下端设有进气口。
[0011]优选地,所述进气口处设有多个呈等间距布置的第一加强筋板。
[0012]优选地,所述第一盒盖内设有多个用于支撑第一滤芯的十字柱。
[0013]优选地,所述第一腔室内设有多个用于支撑第一滤芯的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第一支撑板和第二支撑板呈相对布置。
[0014]优选地,所述第二过滤器包括第二盒体、第二滤芯和第二盒盖,第二盒盖扣接在第二盒体上,第二滤芯位于第二盒体和第二盒盖之间;第二盒体与第一盒体连接,第二盒体设有第二腔室,贯穿孔连通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第二腔室的的靠第二盒体侧设有第三环形台阶,第二滤芯卡设在第三环形台阶上;第二盒盖设有第二环形支撑板,第二环形支撑板的
靠第二盒体一侧顶压在第二滤芯上。
[0015]优选地,所述第二环形支撑板的上端设有第一出气口,第一出气口内设有多根第二加强筋板。
[0016]优选地,所述第二盒体上设有用于将过滤后的空气输入发动机的第二出气口,第二出气口和第二腔室呈上下布置,第一出气口位于第二出气口和第二腔室之间。
[0017]优选地,所述第一滤芯采用泡沫滤芯,第二滤芯纸滤芯。
[0018]本技术具有如下的有益效果:
[0019]该技术方案将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形成一体结构,摒弃了分体式结构,避免在发动机的不同位置装两个空滤器,而且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形成一体结构使得转配简单化,缩短了装配时间,节省了装配空间;同时,进气口131 设置在第一盒盖上,而且进气口向下设置,再加上挡风板的设计,使得空气从第一盒盖的下方进入第一滤芯和第一盒盖之间,进气气流中大颗粒的杂质在重力影响下不会进入第一过滤器,从而有效地降低了灰尘进入空滤器,提高了过滤效率,延长了空滤器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20]图1为本技术一实施例的立体图;
[0021]图2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第一滤芯侧的立体图;
[0022]图3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第一腔室侧的立体图;
[0023]图4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第一盒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5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第二滤芯侧的立体图;
[0025]图6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第二腔室侧的立体图;
[0026]图7为本技术一实施例中第二盒盖的结构示意图。
[0027]附图标记:
[0028]1‑
第一过滤器,11

第一盒体,111

贯穿孔,112

第一腔室,113

第一环形台阶,114

第一支撑板,115

第二支撑板,12

第一滤芯,13

第一盒盖,131

进气口,132

挡风板,133

第一环形支撑板,134

第二环形台阶,135

第一加强筋板, 136

十字柱,2

第二过滤器,21

第二盒体,211

第二腔室,212

第三环形台阶,22

第二滤芯,23

第二盒盖,231

第二环形支撑板,232

第一出气口,233

第二加强筋板,24

第二出气口。
具体实施方式
[0029]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技术方案的实施例进行详细的描述。以下实施例仅用于更加清楚地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因此只作为示例,而不能以此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
[0030]如图1至图7所示,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空滤器结构,包括第一过滤器1 和第二过滤器2;第一过滤器1和第二过滤器2连接。第一过滤器1包括第一盒体11、第一滤芯12和第一盒盖13,第一盒盖11扣接在第一盒体13上,第一滤芯12位于第一盒体11和第一盒盖13之间。第一盒体11与第二过滤器2 连接,第一盒体11与第二过滤器2的连接处设有连通第一盒体11和第二过滤器2的贯穿孔111。第一盒盖13的靠第一滤芯侧的下方设有进气口131,第一盒盖131的下端向下延伸形成挡风板132。
[0031]该技术方案将第一过滤器1和第二过滤器2形成一体结构,摒弃了分体式结构,避免在发动机的不同位置装两个空滤器,而且第一过滤器1和第二过滤器2形成一体结构使得转配简单化,缩短了装配时间,节省了装配空间;同时,进气口131设置在第一盒盖13上,而且进气口131向下设置,再加上挡风板 132的设计,使得空气从第一盒盖11的下方进入第一滤芯12和第一盒盖13之间,进气气流中大颗粒的杂质在重力影响下不会进入第一过滤器1,从而有效地降低了灰尘进入空滤器,提高了过滤效率,延长了空滤器的使用寿命。
[0032]具体地,第一盒体11设有一侧敞口的第一腔室112,第一盒盖13用于封堵第一腔室112的敞口侧,贯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空滤器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过滤器和第二过滤器;所述第一过滤器和所述第二过滤器连接;所述第一过滤器包括第一盒体、第一滤芯和第一盒盖,第一盒盖扣接在第一盒体上,第一滤芯位于第一盒体和第一盒盖之间;第一盒体与第二过滤器连接,第一盒体与第二过滤器的连接处设有连通第一盒体和第二过滤器的贯穿孔;第一盒盖的靠第一滤芯侧的下方设有进气口,第一盒盖的下端向下延伸形成挡风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滤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盒体设有一侧敞口的第一腔室,第一盒盖用于封堵第一腔室的敞口侧,贯穿孔连通第一腔室和第二过滤器;第一腔室的靠第一盒体侧设有第一环形台阶,第一滤芯卡设在第一环形台阶上;所述第一盒盖设有第一环形支撑板,第一环形支撑板内设有第二环形台阶,第一滤芯的靠第一盒盖侧卡设在第二环形台阶上。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空滤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环形支撑板的下端设有进气口。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空滤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气口处设有多个呈等间距布置的第一加强筋板。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空滤器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盒盖内设有多个用于支撑第一滤芯的十字...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荣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润通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