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光伏逆变器的散热器及光伏逆变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39998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3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光伏逆变器的散热器及光伏逆变器,所述散热器包括壳体和散热齿;其中,所述壳体的顶部开口,且内部形成有第一容置槽和若干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二容置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一容置槽的深度;所述壳体的底部对应所述第一容置槽槽底的位置设置有若干所述散热齿;所述壳体的底部对应所述第二容置槽槽壁的位置设置有若干所述散热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光伏逆变器的散热器及光伏逆变器,通过设置深度更深的第二容置槽,并在壳体底部对应所述第二容置槽槽壁的位置设置散热齿,能够将不同尺寸的发热元件器,安装在合适的容置槽中,做到整体散热均匀,并充分利用内部空间,降低光伏逆变器的体积。降低光伏逆变器的体积。降低光伏逆变器的体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光伏逆变器的散热器及光伏逆变器


[0001]本技术涉及光伏逆变器散热
,尤其涉及一种光伏逆变器的散热器及光伏逆变器。

技术介绍

[0002]由于电器设备的主要功率器件在做功过程中会产生热量,因此为了保证功率器件能够工作在适合的温度范围内,则通常情况下,电器设备的主要功率器件需要考虑解决散热问题。
[0003]对于光伏逆变器而言,其常用的散热设计是在散热器的底部设置散热齿,然后通过散热齿与空气进行热交换,从而为光伏逆变器进行散热。然而,光伏逆变器的发热器件,如功率器件、电感、电容等,其大小和散热处理方法都不相同。目前,现有技术将功率器件、电感、电容等都通过单一平面的散热器散热,这导致逆变器内部的空间利用率较低,体积较大,而且电感、电容的散热效果较差。
[0004]因此,很有必要对现有技术进行改进。
[0005]以上信息作为背景信息给出只是为了辅助理解本公开,并没有确定或者承认任意上述内容是否可用作相对于本公开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技术提供一种光伏逆变器的散热器及光伏逆变器,以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
[0007]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以下的技术方案:
[0008]第一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逆变器的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包括壳体和散热齿;其中,
[0009]所述壳体的顶部开口,且内部形成有第一容置槽和若干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二容置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一容置槽的深度;
[0010]所述壳体的底部对应所述第一容置槽槽底的位置设置有若干所述散热齿;
[0011]所述壳体的底部对应所述第二容置槽槽壁的位置设置有若干所述散热齿。
[0012]进一步地,所述光伏逆变器的散热器中,所述第二容置槽的深度等于所述第一容置槽的深度与对应的所述散热齿的长度之和。
[0013]进一步地,所述光伏逆变器的散热器中,所述第一容置槽和所述第二容置槽的深度分别等于对应所容置的光伏逆变器组件的高度。
[0014]进一步地,所述光伏逆变器的散热器中,所述散热器还包括面盖;
[0015]所述面盖盖设在所述壳体的顶部开口处。
[0016]进一步地,所述光伏逆变器的散热器中,所述散热器上开设有若干出线孔和若干螺丝孔。
[0017]进一步地,所述光伏逆变器的散热器中,所述第一容置槽和/或所述第二容置槽的
槽底设置有陶瓷片。
[0018]进一步地,所述光伏逆变器的散热器中,所述壳体包括第一壳体和第二壳体;
[0019]所述第一壳体与所述第二壳体固定连接;
[0020]所述第一容置槽形成在所述第一壳体内;
[0021]所述第二容置槽形成在所述第二壳体内。
[0022]第二方面,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逆变器,包括散热器和容置在所述散热器内的光伏逆变器组件,所述散热器为如上述第一方面所述的光伏逆变器的散热器。
[00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0024]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逆变器的散热器及光伏逆变器,通过设置深度更深的第二容置槽,并在壳体底部对应所述第二容置槽槽壁的位置设置散热齿,能够将不同尺寸的发热元件器,安装在合适的容置槽中,做到整体散热均匀,并充分利用内部空间,降低光伏逆变器的体积。
附图说明
[0025]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它的附图。
[0026]图1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逆变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2是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伏逆变器的结构示意图。
[0028]附图标记:
[0029]壳体1,散热齿2,第一容置槽3,第二容置槽4。
具体实施方式
[0030]为使得本技术的目的、特征、优点能够更加的明显和易懂,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下面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非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它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31]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组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当一个组件被认为是“设置在”另一个组件,它可以是直接设置在另一个组件上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设置的组件。
[0032]此外,术语“长”“短”“内”“外”等指示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展示的方位或者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原件必须具有此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进行操作,以此不能理解为本技术的限制。
[0033]下面结合附图并通过具体实施方式来进一步说明本技术的技术方案。
[0034]实施例一
[0035]有鉴于上述现有的光伏逆变器散热技术存在的缺陷,本申请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
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践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散热器和光伏逆变器的热仿真分析,以及对电容、电感器件的尺寸独特设计或选型,加以研究创新,以希望创设能够解决现有技术中缺陷的技术,使得光伏逆变器散热技术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过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技术。
[0036]请参考图1~2,本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光伏逆变器的散热器,所述散热器包括壳体1和散热齿2;其中,
[0037]所述壳体1的顶部开口,且内部形成有第一容置槽3和若干第二容置槽4;所述第二容置槽4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一容置槽3的深度;
[0038]所述壳体1的底部对应所述第一容置槽3槽底的位置设置有若干所述散热齿2;
[0039]所述壳体1的底部对应所述第二容置槽4槽壁的位置设置有若干所述散热齿2。
[0040]需要说明的是,本实施例中的所述第一容置槽3用于容置比如逆变模块 (IGBT)、PCB板等元器件,而所述第二容置槽4则用于容置电感和薄膜电容等比较大或高的元器件,所述第一容置槽3和所述第二容置槽4的设置数量不唯一,可根据具体需要决定,比如可以为一个,可以为两个或多个。
[0041]如果只设计一个容置槽而将所有的元器件都容置在内,则所述壳体1的底部是一个平面,不同高度的元器件安装后高矮不一,无法充分利用内部空间,因此本实施例选择根据不同的需要容置的元器件的高度开设不同深度的容置槽,使得所述壳体1的底部不是一个平面,从而使得可在深度更深的容置槽,即在第二容置槽4中放置发热更大的电感器件,使得电感的热能直接通过槽壁,辐射到空气中,避免对其他元器件造成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光伏逆变器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器包括壳体和散热齿;其中,所述壳体的顶部开口,且内部形成有第一容置槽和若干第二容置槽;所述第二容置槽的深度大于所述第一容置槽的深度;所述壳体的底部对应所述第一容置槽槽底的位置设置有若干所述散热齿;所述壳体的底部对应所述第二容置槽槽壁的位置设置有若干所述散热齿。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逆变器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置槽的深度等于所述第一容置槽的深度与对应的所述散热齿的长度之和。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逆变器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置槽和所述第二容置槽的深度分别等于对应所容置的光伏逆变器组件的高度。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逆变器的散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温志伟汪博林廖尚林袁志豪
申请(专利权)人:易事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