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天桥电梯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938685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2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天桥电梯系统,属于天桥电梯领域,一种天桥电梯系统,包括设置于天桥立柱外侧面的至少一个升降平台,电磁系统,用于驱动升降平台进行升降动作,其一部分设置于升降平台,另一部分与设置于升降平台的部分相对设置,感应系统,设置于升降平台,用于感应人是否进入升降平台,电流控制系统,用于为整个系统供电,且对电流进行大小控制,电磁系统和感应系统均与电流控制系统电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天桥电梯系统,可无障碍通行,占地面积小。积小。积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天桥电梯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天桥电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天桥电梯系统。

技术介绍

[0002]一般情况下桥梁或者地道会设置梯道和坡道,对于用地紧张,通常桥梁坡道的设置无法实现,但是无障碍通行是必要的,因为考虑到老人和残疾人士,尤其是人行天桥。
[0003]现有的桥梁局部没有坡道无法实现无障碍通行,占地面积大。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天桥电梯系统,可无障碍通行,占地面积小。
[0005]为达此目的,本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0006]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天桥电梯系统,包括设置于天桥立柱外侧面的至少一个升降平台,电磁系统,用于驱动升降平台进行升降动作,其一部分设置于升降平台,另一部分与设置于升降平台的部分相对设置,感应系统,设置于升降平台,用于感应人是否进入升降平台,电流控制系统,用于为整个系统供电,且对电流进行大小控制,电磁系统和感应系统均与电流控制系统电连接。
[0007]优选地,电磁系统包括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第一电磁铁固定于升降平台,第二电磁铁固定于与升降平台相对应的地面或埋设于与升降平台相对应的地下,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均与电流控制系统电连接,通过电流控制系统分别控制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的电流大小。
[0008]优选地,电流控制系统包括整流器、放大电路、以及控制单元,整流器与市电连接,放大电路与整流器电连接,控制单元与放大电路电连接,放大电路分别与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电连接。
[0009]优选地,升降平台包括站人平台、覆盖板、以及轨道组,轨道组设置于天桥立柱的外侧面,轨道组的滑动端固定有站人平台,站人平台的顶部铺设有覆盖板。
[0010]优选地,轨道组包括两个导轨和两个滑块,两个导轨分别固定于天桥立柱的外侧面的相对的两侧,每个导轨的上均滑动连接有一个滑块,站人平台与两个滑块相连。
[0011]优选地,感应系统包括压力传感器和红外传感器、以及显示屏,每个站人平台的顶部均固定有显示屏,红外传感器设置于显示屏的显示侧,每个站人平台和覆盖板之间设置有至少一个压力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红外传感器、以及显示屏均与控制单元电连接。
[0012]优选地,感应系统还包括距离传感器,每个站人平台的底部均固定有距离传感器,距离传感器与控制单元电连接。
[0013]优选地,还包括太阳能板和蓄电池,天桥栏杆上固定有多个太阳能板,多个太阳能板均与蓄电池电连接,蓄电池与放大电路电连接。
[0014]优选地,还包括限位板和缓冲垫,导轨的顶端和底端均固定有限位板,限位板的内侧均固定有缓冲垫。
[0015]本技术的有益效果为:
[0016]1、通过电磁原理实现载人升降,可实现无障碍通行,并且占地面积小。
[0017]2、通过电流控制系统控制电流大小,以此控制站人平台的升降,从而达到将行人从地面送至人行天桥或从人行天桥送至地面的目的。
[0018]3、通过红外传感器、压力传感器、以及距离传感器的结合,只有当压力传感器检测压力达到预设阈值和红外传感器检测到有人进入检测范围内时,控制单元才控制电流变换,以此实现载人升降动作。控制单元根据实时距离变换和站人平台总重量计算出与实时站人平台总重量平衡且磁体间距与平台升降高度相匹配的直流电大小,从而设置目标电流值,实现控制站人平台升降到准确位置。
[0019]4、通过整流器将常用交流AC220V或AC380V转化为直流电DC,然后通过放大电路对直流电流进行放大,由控制单元控制电流大小,实现直流电值成线性变化调整,从而使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的磁力成线性关系变化,最终达到磁力可控的目的。
[0020]5、除了通过市电供电,也可以通过太阳能板进行供电,更加节能环保。
附图说明
[0021]图1是本技术的第一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2是图1中A的放大示意图。
[0023]图3是本技术的控制框图。
[0024]图4是本技术的第二种主视结构示意图。
[0025]附图中的标记为:1

天桥立柱,2

天桥栏杆,3

升降平台,31

站人平台,32

覆盖板,33

轨道组,331

导轨,332

滑块,4

电磁系统,41

第一电磁铁,42

第二电磁铁,5

感应系统,51

压力传感器,52

红外传感器,53

显示屏,54

距离传感器,6

电流控制系统,61

整流器,62

放大电路,63

控制单元,7

太阳能板,8

蓄电池,9

限位板,10

缓冲垫。
具体实施方式
[0026]现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27]本说明书中未作详细描述的内容属于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公知的现有技术。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0028]如图1至图4所示,本实施例中提供的一种天桥电梯系统,包括:
[0029]设置于天桥立柱1右外侧面的一个升降平台3,具体包括站人平台31、覆盖板32、以及轨道组33,轨道组33设置于天桥立柱1的右外侧面,轨道组33的滑动端固定有站人平台31,站人平台31的顶部铺设有覆盖板32。其中,轨道组33包括两个导轨331和两个滑块332,两个导轨331分别固定于天桥立柱1的右外侧面的前后两侧,每个导轨331的上均滑动连接有一个滑块332,站人平台31与两个滑块332相连,初始状态时,站人平台31的顶面与地面平
齐,如此,减少空间占用。通过轨道组33的设置使得站人平台31在电磁系统4的驱动下平稳带人进行升降。
[0030]电磁系统4,用于驱动升降平台3进行升降动作,其一部分设置于升降平台3,另一部分与设置于升降平台3的部分相对设置,电磁系统4具体包括第一电磁铁41和第二电磁铁42,第一电磁铁41固定于升降平台3的底部,第二电磁铁42埋设于与升降平台3相对应的地下,第一电磁铁41和第二电磁铁42均与电流控制系统6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天桥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天桥立柱外侧面的至少一个升降平台;电磁系统,用于驱动所述升降平台进行升降动作,其一部分设置于所述升降平台,另一部分与设置于所述升降平台的部分相对设置;感应系统,设置于所述升降平台,用于感应人是否进入所述升降平台;电流控制系统,用于为整个系统供电,且对电流进行大小控制,所述电磁系统和感应系统均与所述电流控制系统电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天桥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磁系统包括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所述第一电磁铁固定于所述升降平台,所述第二电磁铁固定于与所述升降平台相对应的地面或埋设于与所述升降平台相对应的地下;所述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均与所述电流控制系统电连接,通过所述电流控制系统分别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的电流大小。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天桥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流控制系统包括整流器、放大电路、以及控制单元;所述整流器与市电连接,所述放大电路与所述整流器电连接,所述控制单元与所述放大电路电连接,所述放大电路分别与所述第一电磁铁和第二电磁铁电连接。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天桥电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升降平台包括站人平台、覆盖板、以及轨道组;所述轨道组设置于天桥立柱的外侧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大汉江水风郑建东胡嫄练伟民胡丽湘毛仲鹏林子雄周再皝
申请(专利权)人:厦门市市政工程设计院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