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胡蜂控王交配大棚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37619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2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胡蜂控王交配大棚,包括大棚本体,所述大棚本体的左侧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上安装有人工出入门,所述大棚本体内设有操作腔,所述大棚本体四周设有多个控王养殖室,每个所述控王养殖室上均安装有第一出口挡板,每个所述大棚本体的前后两侧均设有多个第二出口挡板,每个所述控王养殖室均通过多个控王通道与大棚本体相连,每个所述控王养殖室上均设有第二开口。该装置通过设置大棚本体、控王养殖室和控王通道等结构,便于胡蜂交配的进行,也便于后期的收集操作,自动喂食机构和自动喂水机构无需人工进行定位投喂操作,通过摄像头还可实时监测大棚本体内部情况,大大降低养殖人员的劳动力。大大降低养殖人员的劳动力。大大降低养殖人员的劳动力。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胡蜂控王交配大棚


[0001]本技术涉及胡蜂养殖
,尤其涉及一种胡蜂控王交配大棚。

技术介绍

[0002]在“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可持续发展背景下,对于林下经济而言,以往毁林或破坏林业系统以谋求经济发展的道路一去不复返,近年来林业虫害发生较为猖獗,对林下经济带来巨大挑战,急需寻找新的发展模式和发展对象。胡蜂是一种经济价值较高资源昆虫,是农业、森林、果树上如鳞翅目、膜翅目等多种害虫的优效天敌。同时胡蜂蜂毒能有效治疗关节炎,蜂蛹含有大量人体必需氨基酸,是一种高营养价值食品。市场上胡蜂产品稀有、经济价值高、市场潜力巨大。因此,胡蜂养殖逐渐受到人们关注。
[0003]但是,由于胡蜂人工养殖历时较短,养殖技术不够完善,以致养殖效率较低,特别是蜂王的交配效率、越冬存活率及翌年筑巢率较低,即使部分蜂王成功筑巢培育出一定蜂群,但由于其体质差以致繁殖力低或中途死亡,将影响整个蜂群的正常发展。传统培育蜂王是在蜂王开始出巢时将蜂巢(不带职蜂)挂入交配大棚,这样虽然能得到纯野生的蜂王,但部分没有化蛹的蜂王因无职蜂培育而死掉,同时刚羽化的蜂王没有职蜂培育,即使存活下来的体质也较差。因此,这种方法不仅会在数量上损失蜂王和雄蜂,培育出来的蜂王体质也较差。虽然后来人工养殖控王是将野外或饲养的蜂巢在胡蜂未出王前将其转移至封闭大棚完全进行人工饲养,职蜂无法自由出入收集食物,这样胡蜂的食物来源完全由人工投食,导致其食物种类较为单一,营养不够均衡而导致培育的蜂王和雄蜂体质较差,同时职蜂未与雄蜂、蜂王分离,干扰了雄蜂与蜂王的正常交配,从而影响了翌年蜂王的繁殖力。鉴于存在的这些问题,人们虽然对胡蜂的经济价值看好,但养殖效率低,完全不能满足市场需求,若能在育王过程中保证蜂王的体质,解决蜂王的繁殖力和筑巢率低的问题,将极大程度上推进胡蜂作为资源昆虫和天敌昆虫的应用,在养殖过程中还需工作人员定时进行投喂操作,并且还是定时贯穿大棚内部情况,食物的配置还需工作人员进行破碎等操作,造成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较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胡蜂控王交配大棚。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胡蜂控王交配大棚,包括大棚本体,所述大棚本体的左侧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上安装有人工出入门,所述大棚本体内设有操作腔,所述大棚本体四周设有多个控王养殖室,每个所述控王养殖室上均安装有第一出口挡板,每个所述大棚本体的前后两侧均设有多个第二出口挡板,每个所述控王养殖室均通过多个控王通道与大棚本体相连,每个所述控王养殖室内均通过支架固定有胡蜂蜂巢,每个所述控王养殖室上均设有第二开口,每个所述第二开口均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有转动门,每个所述转动门上转动连接有卡块,
每个所述控王养殖室上均设有卡槽,所述操作腔内设有自动喂食机构。
[0007]优选地,所述自动喂食机构包括安装在操作腔左右内壁的安装板,每个每个所述安装板的上端均设有饲料盒和喂养盘,每个所述饲料盒的上端均设有安装槽,所述饲料盒的右侧安装有出料管,所述安装槽的内底部安装有安装块,所述安装块内设有联动腔,所述饲料盒内设有安装腔,所述安装腔内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轴延伸至联动腔内并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上个固定套设有蜗杆,所述联动腔的左右内壁转动连接有第二转动杆,所述第二转动杆上固定套设有蜗轮,所述蜗轮与蜗杆相互啮合,所述第二转动杆的左右两端均贯穿安装块并均安装有螺旋杆,右侧的所述螺旋杆位于出料管内,所述饲料盒的上端设有盖板。
[0008]优选地,所述操作腔内设有自动喂水机构,所述自动喂水机构包括安装在操作腔前后内壁的两个喂水盘,每个所述喂水盘的上端均设有蓄水盒,每个所述蓄水盒上设有多个出水口。
[0009]优选地,每个所述安装板的上端均设有放置槽,所述喂养盘位于放置槽内。
[0010]优选地,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上端贯穿安装块并固定连接有联动杆,所述联动杆上安装有多个搅碎叶。
[0011]优选地,每个所述蓄水盒的左侧均安装有进水管,每个所述进水管上均安装有电磁阀,每个所述蓄水盒均采用透明材质。
[0012]优选地,所述操作腔的内顶部安装有摄像头,所述螺旋杆的直径小于出料管的直径。
[0013]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装置的优点在于:
[0014]1、本技术通过设置通过设置控王养殖室、大棚本体、第一出口挡板、第二出口挡板、控王通道等结构,第一出口挡板和第二出口挡板均供职蜂出入,但是公蜂和蜂王个体较大无法出入,通过控王通道即可在大棚内进行进食和交配操作,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收集操作。
[0015]2、本技术通过设置自动喂食机构,由于胡蜂的食物需要人为进行切碎混合,人工定时投喂比较费力,通过自动喂食机构,无需人工处理食物,并且可以人工定量投喂,减少了人力的投入。
[0016]3、本技术通过设置自动喂水机构和摄像头等结构,自动喂水机构可以保证喂水盘上有充足的水体,保证饲养过程中胡蜂对水的需求,当蓄水盒内部水也不足时,通过摄像头可以观测到,再通过电磁阀即可导入水体,进一步降低了人力,通过摄像头还可以实时监测到公蜂与蜂王之间的交配情况,便于工作人员进行收集操作。
附图说明
[0017]图1为本技术提出的一种胡蜂控王交配大棚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的截面图;
[0019]图3为图2中A处结构放大图;
[0020]图4为图3中B处结构放大图;
[0021]图5为图2中C处结构放大图。
[0022]图中:1大棚本体、2人工出入门、3控王养殖室、4第一出口挡板、5控王通道、6第二
出口挡板、7胡蜂蜂巢、8转动门、9摄像头、10操作腔、11安装板、12饲料盒、13盖板、14安装腔、15出料管、16喂养盘、17放置槽、18驱动电机、19螺旋杆、20安装块、21第一转动杆、22蜗杆、23蜗轮、24第二转动杆、25联动杆、26搅碎叶、27蓄水盒、28出水口、29进水管、30电磁阀、31喂水盘。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4]参照图1

5,一种胡蜂控王交配大棚,包括大棚本体1,大棚本体1的左侧设有第一开口,第二开口上安装有人工出入门2,大棚本体1内设有操作腔10,大棚本体1四周设有多个控王养殖室3,将控王养殖室3置于胡蜂交配大棚外,让职蜂自由外出到野外捕食,保证职蜂对蜂王和雄蜂的正常培育,该大棚本体1与控王养殖室3采用纱网作为外墙,证了空气流通和防止蜂王逃逸,还能有效防治胡蜂天敌的入侵,每个控王养殖室3上均安装有第一出口挡板4,每个大棚本体1的前后两侧均设有多个第二出口挡板6,第一出口挡板4和第二出口挡板6均呈网格状,网格仅供职蜂出入,蜂王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胡蜂控王交配大棚,包括大棚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大棚本体(1)的左侧设有第一开口,所述第二开口上安装有人工出入门(2),所述大棚本体(1)内设有操作腔(10),所述大棚本体(1)四周设有多个控王养殖室(3),每个所述控王养殖室(3)上均安装有第一出口挡板(4),每个所述大棚本体(1)的前后两侧均设有多个第二出口挡板(6),每个所述控王养殖室(3)均通过多个控王通道(5)与大棚本体(1)相连,每个所述控王养殖室(3)内均通过支架固定有胡蜂蜂巢(7),每个所述控王养殖室(3)上均设有第二开口,每个所述第二开口均通过合页转动连接有转动门(8),每个所述转动门(8)上转动连接有卡块,每个所述控王养殖室(3)上均设有卡槽,所述操作腔(10)内设有自动喂食机构。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胡蜂控王交配大棚,其特征在于,所述自动喂食机构包括安装在操作腔(10)左右内壁的安装板(11),每个每个所述安装板(11)的上端均设有饲料盒(12)和喂养盘(16),每个所述饲料盒(12)的上端均设有安装槽,所述饲料盒(12)的右侧安装有出料管(15),所述安装槽的内底部安装有安装块(20),所述安装块(20)内设有联动腔,所述饲料盒(12)内设有安装腔(14),所述安装腔(14)内安装有驱动电机(18),所述驱动电机(18)的输出轴延伸至联动腔内并固定连接有第一转动杆(21),所述第一转动杆(21)上个固定套设有蜗杆(22),所述联动腔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再华田太安杨燕张念念刘童童胡凯
申请(专利权)人:贵州省林业科学研究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