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防偏磨轮胎的胎冠结构和采用该结构的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36929 阅读:1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轮胎结构设计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防偏磨轮胎的胎冠结构和采用该结构的轮胎。一种防偏磨轮胎的胎冠,该胎冠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肩部胎面弧形块,所述肩部胎面弧形块的顶面具有行驶面与沉降肩,沉降肩位于行驶面的外侧,沉降肩的外端面低于沉降肩的内端面;沉降肩的内端面低于行驶面的外端面,且沉降肩的内端面与行驶面的外端面之间设置有圆弧阻隔沟相互连接。该结构可以降低宽基轮胎肩部早期损坏以及肩部不规则磨损、肩部掉块的隐患。期损坏以及肩部不规则磨损、肩部掉块的隐患。期损坏以及肩部不规则磨损、肩部掉块的隐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防偏磨轮胎的胎冠结构和采用该结构的轮胎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轮胎结构设计
,尤其涉及一种防偏磨轮胎的胎冠结构和采用该结构的轮胎。

技术介绍

[0002]轮胎作为机动车上唯一与地面接触的部件,它承受着机动车的重量,传递着路面对车体的所有作用力,它对保证机动车有良好的驾乘舒适性和行驶平顺性、保证车轮和路面有良好的附着性、提高机动车的牵引性、制动性和通过性均有着重要影响。
[0003]但随着汽车底盘技术和载重轮胎科技的发展,第一代宽基单胎开发成功,主要为385/65R4.5之类断面高宽比为0.65一系列轮胎,宽基单胎替换双胎使用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更高的燃油效率,因此具有更好的经济性和更利于环境保护;(2)车辆轻量化,提升了运输效率;(3)更大的底盘空间,有利于车辆的稳定性;(4)减少了一半的轮胎数量,更易于维护保养。目前在轮胎发源地欧洲,最新的重型载货汽车所有轮位都有宽基单胎使用,而在北美地区,重型卡车除转向轴外都在使用宽基单胎。目前宽基单胎已发展到了第三代,如45系列的445/45R19.5 ,该规格轮胎在国内运输行业的用量飞速发展,但因为轮胎越宽,在使用过程中越容易导致肩部的不规则磨损,而早期损坏。
[0004]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公开号:CN110014791A,公开日:20190716)一种防偏磨轮胎胎面弧结构,它包括一体连接在轮胎胎体上的肩部胎面弧形块,所述肩部胎面弧形块的顶面具有行驶面与防偏磨斜面,防偏磨斜面位于行驶面的外侧,且防偏磨斜面的外端部低于其内端部。但专利CN 110014791的胎肩边缘接地压力较小,在轮胎滚动时,可能与其它花纹肩产生相对滑移,导致偏磨。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防偏磨轮胎的胎冠结构,该结构可以降低宽基轮胎肩部早期损坏以及肩部不规则磨损、肩部掉块的隐患。
[0006]为了实现上述的目的,本本专利技术采用了以下的技术方案:一种防偏磨轮胎的胎冠,该胎冠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肩部胎面弧形块,所述肩部胎面弧形块的顶面具有行驶面与沉降肩,沉降肩位于行驶面的外侧,沉降肩的外端面低于沉降肩的内端面;沉降肩的内端面低于行驶面的外端面,且沉降肩的内端面与行驶面的外端面之间设置有圆弧阻隔沟相互连接。
[0007]作为优选,所述沉降肩的宽度S为肩部胎面弧形块的宽度L的1/5

1/2;再优选为0.3

0.4倍。
[0008]作为优选,所述沉降肩与行驶面的垂直H距离为1

5mm。
[0009]作为优选,所述圆弧阻隔沟的沟底与沉降肩顶部的距离h为1

5mm。
[0010]作为优选,所述沉降肩与行驶面的垂直H距离为2

4 mm,所述圆弧阻隔沟的沟底与沉降肩顶部的距离h为2

4 mm。
[0011]作为优选,所述圆弧阻隔沟与行驶面的外端面通过切角相连接。
[0012]作为优选,所述切角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为30

70
º
;再优选为40

60
º

[0013]进一步,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上述任意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胎冠在制备防偏磨轮胎中的应用。
[0014]进一步,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防偏磨轮胎,该轮胎包括胎冠、胎肩、胎侧和趾口,该轮胎的胎冠采用权上述任意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胎冠。
[0015]进一步,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一种载货汽车用宽基轮胎,该轮胎包括胎冠、胎肩、胎侧和趾口,该轮胎的胎冠采用权上述任意一项技术方案所述的胎冠。
[0016]本专利技术降低了轮胎肩部早期损坏以及肩部不规则磨损、肩部掉块的隐患;本专利技术打破肩部整体刚性、减少因周长不同而在滚动时造成的相对滑移,从而减少磨损;本专利技术沉降肩设计,降低肩部的厚度,降低生热,减少肩空现象。本专利技术提高了轮胎的使用寿命。
附图说明
[0017]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
[0018]图2为图1中局部放大图。
[0019]图3为普通该轮胎通过有限元计算分析接地图。
[0020]图4为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轮胎通过有限元计算分析接地图。
[0021]图5为专利CN 110014791的轮胎通过有限元计算分析接地图。
[0022]图6、图7为普通该轮胎和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轮胎对比相同位置(箭头标注)的接地压力数据。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做一个详细的说明。
[0024]如图1、图2所示的一种载货汽车用宽基轮胎,胎冠10、胎肩20、胎侧30和趾口40,该轮胎的胎冠10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肩部胎面弧形块1,所述肩部胎面弧形块1的顶面具有行驶面2与沉降肩3,沉降肩3位于行驶面2的外侧,沉降肩3的外端面低于沉降肩3的内端面;其特征在于,沉降肩3的内端面低于行驶面2的外端面,且沉降肩3的内端面与行驶面2的外端面之间设置有圆弧阻隔沟4相互连接。沉降肩3的宽度S为肩部胎面弧形块1的宽度L的0.3。沉降肩3与行驶面2的垂直H距离为2.5mm。所述圆弧阻隔沟4的沟底与沉降肩3顶部的距离h为2.5mm。所述圆弧阻隔沟4与行驶面2的外端面通过切角相连接。切角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为40
º

[0025]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圆弧阻隔沟4,与沉降肩相连部分为圆弧结构,起平滑过渡作用,与行驶面2连接部分设置切角进行连接, 防止圆弧阻隔沟4与肩部胎面弧形块1拐点过大,造成应力集中。
[0026]本专利技术把肩部胎面弧块1的顶面分割出一段沉降肩3,该沉降肩3呈内高外低设置,且整体低于行驶面2,同时沉降肩3与行驶面2间有圆弧切角圆弧阻隔沟4过渡,圆弧阻隔沟4切角与水平方向的夹角α为30~70
º
;这样可以减少肩部厚度,降低肩部生热,达到降低轮胎肩部早期损坏及肩部不规则磨损、肩部掉块的隐患。
[0027]沉降肩3的宽度S占肩部胎面弧形块1的宽度L的比例不宜过小,也不宜过大。过小
起不到降低轮胎早期损坏及肩部不规则磨损、掉块的作用,过大会改变轮胎行驶面形式,减少使用寿命。
[0028]沉降肩3与行驶面2的垂直距离不宜过小,也不宜过大。过小起不到降低轮胎早期损坏及肩部不规则磨损、掉块的作用,过大会改变轮胎行驶面形式,减少使用寿命。
[0029]圆弧阻隔沟4过渡沟底与沉降肩3垂直距离不宜过小,也不宜过大。过小起不到打破肩部胎面弧形块1整体刚性,起不到降低轮胎早期损坏及肩部不规则磨损、掉块的作用,过大会导致沉降肩3刚性过低,可能导致沉降肩3掉块,减少使用寿命。
[0030]圆弧阻隔沟4将沉降肩3与行驶面2的整体刚性部分阻隔,使沉降肩3与行驶面2在行驶过程中不产生相对滑动,从而降低轮胎肩部的规则磨损。
[0031]图3、图4为普通该轮胎和本专利技术具体实施方式的轮胎通过有限元计算分析接地对比,计算条件,气压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防偏磨轮胎的胎冠,该胎冠的两侧分别设置有肩部胎面弧形块(1),所述肩部胎面弧形块(1)的顶面具有行驶面(2)与沉降肩(3),沉降肩(3)位于行驶面(2)的外侧,沉降肩(3)的外端面低于沉降肩(3)的内端面;其特征在于,沉降肩(3)的内端面低于行驶面(2)的外端面,且沉降肩(3)的内端面与行驶面(2)的外端面之间设置有圆弧阻隔沟(4)相互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偏磨轮胎的胎冠,其特征在于,沉降肩(3)的宽度S为肩部胎面弧形块(1)的宽度L的1/5

1/2。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偏磨轮胎的胎冠,其特征在于,沉降肩(3)与行驶面(2)的垂直H距离为1

5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偏磨轮胎的胎冠,其特征在于,所述圆弧阻隔沟(4)的沟底与沉降肩(3)顶部的距离h为1

5mm。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防偏磨轮胎的胎冠,其特征在于,沉降肩(3)与行驶面(2)的垂直H距离为2

4 m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维雁柴德龙吕佳锋张鑫陈伊宁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海潮橡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