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机载摄像头加固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摄像头,尤其涉及一种机载摄像头加固装置。
技术介绍
[0002]随着航空航天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数字化水平不断提升,飞行员们对机载设备的性能、功能和可靠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实时监控机舱内外环境数据及各类机载设备的运行状态,便于飞行员做出正确判断,保证飞行安全,机载摄像设备应运而生,并得到了广泛应用。
[0003]CN201711343800.3《一种机载摄像头结构》中公开了一种可满足在飞机舱外使用环境适应性要求的机载摄像头结构,但是结构形式复杂,光学空间与电器空间混合,维修、拆装不方便。其光学成像部分的精准度取决于零部件的加工精度,因误差引起的成像聚焦不准确,无法对镜头后焦距进行微调,给装配调试带来困难。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专利技术目的: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实现焦距反复精确调整、摄像焦距稳定、整体结构导电密封的机载摄像头加固装置。
[0005]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机载摄像头加固装置,包括头部组件、芯部组件和尾部组件;头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1.一种机载摄像头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头部组件(1)、芯部组件(2)和尾部组件(3);头部组件(1)为底部开口的结构,芯部组件(2)的顶部结构穿过头部组件(1)的开口并设置于头部组件(1)内;同时芯部组件(2)的底部结构上表面与头部组件(1)的底面平齐,芯部组件(2)与头部组件(1)通过导电密封橡胶圈紧密连接,形成第一导电密封腔体;尾部组件(3)设置于芯部组件(2)的底部并通过导电密封橡胶圈紧密连接,形成第二导电密封腔体;第一导电密封腔体和第二导电密封腔体的内部充满氮气;尾部组件(3)用于连接外部接口供电、通信。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载摄像头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头部组件(1)的主体结构包括镜框(1
‑
1)、三合一玻璃(1
‑
3)和导向限位块(1
‑
5);所述镜框(1
‑
1)为一个上下均开口的桶状柱体,其内壁由下向上设有逐渐变小的三阶台阶,形成三个台阶面分别为下台阶面(1
‑1‑
1)、中台阶面(1
‑1‑
2)和上台阶面(1
‑1‑
3),各台阶所在的内壁面由下向上分别为下内壁面(1
‑1‑
4)、中内壁面(1
‑1‑
5)和上内壁面(1
‑1‑
6),所述上台阶面(1
‑1‑
3)上设有第一密封槽(1
‑1‑
7),上内壁面(1
‑1‑
6)为向上呈开口状的斜面;三合一玻璃(1
‑
3)设置于镜框(1
‑
1)的中内壁面(1
‑1‑
5)内,并引出导线接至芯部组件(2);导向限位块(1
‑
5)为绝缘管状柱体,其内侧壁设有一个环形凸起(1
‑5‑
1),外侧壁与镜框(1
‑
1)的中内壁面(1
‑1‑
5)接触固定;所述头部组件(1)的辅助结构包括第一导电密封橡胶圈(1
‑
2)和第一泡棉(1
‑
4);所述第一导电密封橡胶圈(1
‑
2)为能导电、密封的圆柱状橡胶条,设置于镜框(1
‑
1)的第一密封槽(101)内,确保镜框(1
‑
1)、第一导电密封橡胶圈(1
‑
2)和三合一玻璃(1
‑
3)按序紧密连接,形成一个完整的导电密封面,保证结构的电磁兼容性和密封性;第一泡棉(1
‑
4)为环形绝缘弹性泡棉,设置于导向限位块(1
‑
5)与三合一玻璃(1
‑
3)之间;三合一玻璃(1
‑
3)设置于镜框(1
‑
1)的中内壁面(1
‑1‑
5)内。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载摄像头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三合一玻璃(1
‑
3)包括减反射膜(1
‑3‑
1)、上层导电膜(1
‑3‑
2)、玻璃(1
‑3‑
3)、下层导电膜(1
‑3‑
4)、贴片传感(1
‑3‑
5)和导线(1
‑3‑
6);所述下层导电膜(1
‑3‑
4)的下表面边缘设有贴片传感(1
‑3‑
5),同时引出导线(1
‑3‑
6)接至芯部组件(2),玻璃(1
‑3‑
3)与上层导电膜(1
‑3‑
2)和下层导电膜(1
‑3‑
4)的外形完全相同,并居中设置于上层导电膜(1
‑3‑
2)和下层导电膜(1
‑3‑
4)之间;所述减反射膜(1
‑3‑
1)的尺寸小于导电膜(1
‑3‑
2)的尺寸,居中设置于上层导电膜(1
‑3‑
2)的上表面,确保上层导电膜(1
‑3‑
2)的边缘导电区域露出;工作时,贴片传感(1
‑3‑
5)感应玻璃(1
‑3‑
3)的表面温度,通过导线(1
‑3‑
6)传输温度数据、控制下层导电膜(1
‑3‑
4)的电流。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载摄像头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三合一玻璃(1
‑
3)为能电磁屏蔽、加热和减反射的玻璃。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载摄像头加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芯部组件(2)的主体结构包括镜头(2
‑
1)、锁紧环(2
‑
2)、转接座(2
‑
3)、滤色玻璃(2
‑
5)、压紧环(2
‑
6)、安装座(2
‑
8)、图像采集板(2
‑
10)和散热板(2
‑
12);转接座(2
‑
3)为空心圆柱体,其外侧面称为第一螺纹面(2
‑3‑
1),内侧面上端与镜头(2
‑
1)连接固定,内侧面下端与滤色玻璃(2
‑
5)和压紧环(2
‑
6)连接固定;压紧环(2
‑
6)为环状结构,用于固定滤色玻璃(2
‑
5);安装座(2
‑
8)为下侧开口的长方体和上侧开口的柱体结构,长方体与柱体连接处设有一圈第二密封槽(2
‑8‑
1),内腔顶面设有环形第三密封槽(2
‑8‑
2),柱体开口的内侧面为第二螺纹面(2
‑8‑
3),与转接座
(2
‑
3)的第一螺纹面(1
‑3‑
1)连接;锁紧环(2
‑
2)为环状圆柱体,其外侧为直纹滚花面,内侧面为第三螺纹面(2
‑2‑
1),与转接座(2
‑
3)的第一螺纹面(1
‑3‑
1)连接,锁紧环(2
‑
2)底部与安装座(2
‑
8)的顶部接触固定;散热板(2
‑
12)为表面设有凹槽的薄板,设置于安装座(2
‑
8)的内腔顶面;图像采集板(2
‑
10)设置于散热板(2
‑
技术研发人员:岳政军,陆谦,王军义,窦亮,徐飞,黄东洋,叶雷,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五十五研究所,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