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孔碳包覆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及其固相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936250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2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多孔碳包覆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及其固相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按比例称量固体有机物和氧化性铁盐,其中两者质量比为1:2~2:1;搅拌并研磨充分后得到均匀粉末,置于真空或惰性气氛保护中,以2~10℃/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300~350℃,再以5~10℃/min升温至700~900℃之间,保温1~2h后随炉冷却将获得的粉体依次进行去离子水清洗、过滤、烘干,得到黑色粉体,即多孔碳包覆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本发明专利技术所提出的制备方法为一步固相反应,具有工序少、设备投资小、高效节能、可行性强等优势,制备的多孔碳包覆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产品得率高、比表面积大、孔隙分布合理、结构稳定性好,在实际生产制备过程中具有指导意义。具有指导意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多孔碳包覆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及其固相制备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多孔碳包覆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及其固相制备方法,属于锂离子电池电极材料、磁选材料制备领域。

技术介绍

[0002]四氧化三铁是一种常用的工业原料,在磁记录材料、电极材料、焊接材料、催化剂、吸附材料、药物载体、医疗设备元件、磨料、涂层材料中已有广泛应用。纳米四氧化三铁颗粒兼有磁性和纳米级颗粒的特征,也如同一般纳米颗粒一样易于团聚、不易分散,且纳米四氧化三铁颗粒的磁性易受外界环境影响而变质失效。因而对纳米四氧化三铁颗粒进行表面处理,例如使用碳、聚合物等对其进行表面包覆后,不仅可以阻止其在溶液中的团聚,并且还可以提高其化学稳定性。
[0003]碳包覆后的纳米四氧化三铁作为金属氧化物基负极材料,拥有远高于石墨的理论比容量(372mAh/g),而且还具有化学稳定性好、环境友好、导电率高、电解液浸润性好、放电平台低、具有较长的电压稳定区间等特点。此外,碳包覆四氧化三铁用作新型磁性吸附材料时,兼具碳壳孔隙较强的物理吸附作用及四氧化三铁的磁性,在磁选法处理废水中重金属离子方面也有着巨大的应用前景。但碳包覆四氧化三铁的制备流程繁杂、条件控制苛刻、设备成本高昂等问题限制了其工业化生产。
[0004]目前通过原料溶液混合、水热反应、热处理是制备碳包覆四氧化三铁的主流途径。
[0005]何春年等(中国专利201210261095.3)配置了葡萄糖碳源水溶液与硝酸铁溶液,经过了混合、水热、离心收集、重新分散、冷冻干燥、煅烧后得到碳包覆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该制备过程反应控制条件较为严格,制备成本高。
[0006]刘旭光等(中国专利2014103446354.1)配制葡萄糖水溶液、混合溶液、超声分散、水热合成、冷却、洗涤、离心分离、真空干燥、微波加热煅烧后得到碳包覆四氧化三铁微球。该制备过程较为繁杂,设备成本高,且微波炉及管式炉限制了中试放大的可能。
[0007]曾辉平等(中国专利201811476793.9)提出制备纳米级碳包覆磁性四氧化三铁的方法,制备过程包括铁离子的提纯与浓缩和纳米级碳包覆磁性四氧化三铁的制备。铁离子的提纯与浓缩:将水厂除铁除锰生物滤池反冲洗废水静置沉淀2~5天、加酸、搅拌1小时、静置沉淀8~14 小时、加碱调节pH、沉淀、固液分离、加酸溶解、蒸发浓缩、加入NaOH溶液调节pH;纳米级碳包覆磁性四氧化三铁的制备:葡萄糖和尿素溶解、磁力搅拌30~60分钟、转移该溶液至高压反应釜、置入烘箱、保持12~16小时、自然冷却至室温、超声分散5min,以蒸馏水冲洗5~7遍、外加磁场分离、在50~60℃下干燥4~8小时,得到纳米级碳包覆磁性四氧化三铁。该制备过程耗时过长,步骤过于繁琐、制备成本高,不利于工业化生产。
[0008]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碳包覆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的生产基于液相法制备,主要步骤为以葡萄糖溶液以及铁盐溶液为主要原料进行混合,经过调节pH值、超声分散以及水热反应等前处理,烘干后再放入惰性气氛中升温至400~800℃进行热处理,高温下葡萄糖重组炭化形成碳壳。这些制备方法获得的碳壳一般不具有多孔结构,所以还需通过额外
的物理活化或者化学活化工艺进行造孔。然而碳壳具有较好的机械性能,造孔工艺较为复杂,孔隙分布不均匀且主要存在活化剂用量大、活化工艺步骤和参数多、活化能耗高、产品得率低等问题。同时,一些先进的合成方法,如离子液法、微乳液法、超声辐射法仍处在研究阶段,量产尚有难度。因此,操作简单、成本低廉、效率高、规模化制备多孔碳包覆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的新技术仍有待发掘。
[0009]另外,现有专利“一种碳包覆四氧化三铁的固相烧结方法”(CN202010034589.2)也提出了一种碳包覆四氧化三铁的制备方法。他们主要是用葡萄糖和七水合硫酸亚铁进行混合,在升温过程中,葡萄糖进行炭化,七水合硫酸亚铁脱水和释放二氧化硫变成三氧化二铁,继而在高温下被葡萄糖生成的碳还原,形成四氧化三铁。该反应没有葡萄糖和七水合硫酸亚铁的直接相互反应,缺乏原位效应,而且也不具有多孔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0010]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产品得率高、制备方法简单,能够一步固相反应制备得到多孔碳包覆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的固相制备方法。
[0011]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种比表面积大、孔隙分布合理、结构稳定性好的多孔碳包覆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
[0012]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
[0013]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多孔碳包覆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的固相制备方法,具体制备步骤为:按比例称量固体有机物和氧化性铁盐,其中两者质量比为1:2~2:1;搅拌并研磨充分后得到均匀粉末,置于真空或惰性气氛保护中,以2~10℃/m i 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 300~350℃,再以5~10℃/m i n升温至700~900℃之间,保温1~2h后随炉冷却将获得的粉体依次进行去离子水清洗、过滤、烘干;其中,所述固体有机物选自聚乙烯蜡、聚乙烯醇、聚乙二醇、硬脂酸、葡萄糖、蔗糖或羧甲基纤维素钠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4]所述氧化性铁盐选自高铁酸钾、草酸高铁铵、硫酸高铁铵或三草酸铁钾三水合物中的一种或几种。
[0015]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多孔碳包覆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所述颗粒的碳壳为多孔结构,四氧化三铁颗粒尺寸20~100nm,比表面积为60~800m2/g。
[0016]本专利技术所提出的制备方法为一步固相反应,具有工序少、设备投资小、高效节能、可行性强等优势,且本专利技术所制备得到的多孔碳包覆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比表面积大、孔隙分布合理、结构稳定性好,在实际生产制备过程中具有指导意义。
[0017]本专利提出一种简单一步固相反应实现固相有机物与氧化性铁盐的分解、重组、炭化与活化来制备多孔碳包覆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的新方法。本专利技术的固体有机物和氧化性铁盐混合升温后,通过两者的固相氧化还原反应,使有机物进行脱水、聚合并转换成碳壳材料,实现预炭化,氧化性铁盐被还原形成铁氧先驱体。两者间的原位低温反应可以让葡萄糖预炭化和铁氧先驱体生成同时发生,所以可以形成均匀的包裹结构,再次升温并进行保温处理,碳与四氧化三铁结晶度进一步提高,同时反应物中的活化离子均匀分散在碳壳中进行原位造孔。例如K
+
在升温活化过程中侵蚀碳壳形成微孔,NH
4+
在升温过程中变成气体逸出形成孔隙。最终获得多孔碳包覆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该复合粉体具有较高的比表面积。
[0018]而本方法通过反应物及反应过程的严格控制与协同,可以形成完美的包覆结构。
且通过一次升温工艺,就实现了均匀碳包覆和活化造孔的同步完成,具有以下优势:
[0019]1.固相反应制备提升了产品得率,在实际生产制备过程中可降低能耗及为智能化生产提供了可行性方案;
[0020]2.制备产物为核

壳型复合结构,以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为核,以碳为壳,包覆后的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可在碳壳表面进行功能基团修饰,将指定官能团接枝到碳壳表面,从而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孔碳包覆四氧化三铁纳米颗粒的固相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该制备方法包含以下步骤:按比例称量固体有机物和氧化性铁盐,其中两者质量比为1:2~2:1;搅拌并研磨充分后得到均匀粉末,置于真空或惰性气氛保护中,以2~10℃/min的升温速率升温至300~350℃,再以5~10℃/min升温至700~900℃之间,保温1~2h后随炉冷却将获得的粉体依次进行去离子水清洗、过滤、烘干,得到黑色粉体,即多孔碳包覆四氧化三铁纳...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唐波王瑛相利学代旭明王二轲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幄肯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