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消除铝模顶板变形影响的顶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35287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消除铝模顶板变形影响的顶板结构,包括架体,架体包括左板体、右板体和连接板;左板体上开设有第一导轨,右板体上开设有第二导轨,第一导轨与第二导轨对应设置;第一模板包括第一板体,第一板体设置有台阶结构;第一板体分别与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导向滑动配合;第二模板设置在第一模板的后侧,第二模板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二板体,第二板体搭接在第一板体上以使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之间形成收缩槽;第二板体分别与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导向滑动配合;第一模板与第二模板之间设置有调节结构,以使第二模板能够相对第一模板在前后方向移动,实现顶板结构在前后方向的伸缩调节;方便最后一块铝模顶板的安装,能够混凝土具有较高的浇筑质量。具有较高的浇筑质量。具有较高的浇筑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消除铝模顶板变形影响的顶板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建筑施工
,尤其涉及一种消除铝模顶板变形影响的顶板结构。

技术介绍

[0002]在房建标准层铝合金模板施工过程中发现模板在使用过程会发生变形,且随着周转次数的增加模板的变形量也会逐渐增大。其中顶板模板的变形特别明显,顶板模板由多块标准铝合金板拼装而成,铝模顶板在铝模顶板安装过程,铝模顶板逐个拼接,使得各个铝模顶板的变形量逐渐累加,施工现场实测累加变形量可达1

3公分,导致模板拼装过程中最后一块模板难以安装,强行安装会导致墙、梁截面尺寸缩减或顶板模板起拱,致使工人安、拆铝模顶板困难,而且还对混凝土成型质量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消除铝模顶板变形影响的顶板结构,以解决现有技术中工人安、拆铝模顶板困难,且混凝土成型质量较差的技术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消除铝模顶板变形影响的顶板结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消除铝模顶板变形影响的顶板结构,包括:架体:包括用于与C形铝模固定连接的左板体、用于与顶板龙骨固定连接的右板体以及连接左板体和右板体的连接板;左板体上开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导轨,右板体上开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导轨,第一导轨与第二导轨对应设置;第一模板:包括第一板体,第一板体设置有台阶结构;第一板体分别与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导向滑动配合;第一模板的左侧设置有用于与C形铝模固定连接的连接结构,第一模板的右侧设置有用于与顶板龙骨固定连接的连接结构,第一模板的前侧设置有用于与标准铝模顶板固定连接的连接结构;第二模板:设置在第一模板的后侧,第二模板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二板体,第二板体搭接在第一板体上以使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之间形成收缩槽;第二板体分别与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导向滑动配合;第二模板的左侧设置有用于与C形铝模固定连接的连接结构,第二模板的右侧设置有用于与顶板龙骨固定连接的连接结构,第二模板的后侧设置有用于与标准铝模顶板固定连接的连接结构;第一模板与第二模板之间设置有调节结构,以使第二模板能够相对第一模板在前后方向移动,实现顶板结构在前后方向的伸缩调节。
[0005]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通过在第一模板与第二模板之间设置调节结构,从而能够根据
施工现场的具体情况来调整本申请的顶板结构在前后方向的宽度,从而适应各个标准铝模顶板累加的变形量,不仅方便实现最后一块铝模顶板的安装,而且还能够保证浇筑完成的混凝土具有较高的质量。
[0006]进一步的,所述调节结构包括转动设置在架体的左板体与右板体之间的、沿左右方向延伸设置的丝杠和间隔设置在丝杠上的两组调节组件。
[0007]有益效果:方便通过同一根丝杠调节两组调节组件,保证两组调节组件的同步性。
[0008]进一步的,每组调节组件对应的丝杠包括旋向相反的第一螺纹段和第二螺纹段;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与第一螺纹段螺纹适配的第一螺母和与第二螺纹段螺纹适配的第二螺母;第一板体下方固定设置有第一铰接座,第二板体的下方固定设置有第二铰接座;第一螺母与第一铰接座之间铰接连接有第一铰接杆,第一螺母与第二铰接座之间铰接连接有第二铰接杆,第二螺母与第一铰接座之间铰接有第三铰接杆,第二螺母与第二铰接座之间铰接有第四铰接杆,第一铰接杆、第二铰接杆、第三铰接杆、第四铰接杆呈菱形分布。
[0009]有益效果:能够通过丝杠的转动方便实现第一铰接座与第二铰接座的靠近或远离,从而实现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的相对伸缩运动,而且,包括第一铰接杆、第二铰接杆、第三铰接杆、第四铰接杆的调节组件结构稳定性较强,从而使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相对移动时更加稳定。
[0010]所述第一铰接杆、第二铰接杆、第三铰接杆、第四铰接杆均为C型钢,且第一铰接杆的上表面、第二铰接杆的上表面、第三铰接杆的上表面、第四铰接杆的上表面平齐且用于支撑第一板体。
[0011]有益效果:第一铰接杆、第二铰接杆、第三铰接杆、第四铰接杆形成的菱形结构能够对第一板体进行支撑,保证了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搭接处具有较强的结构稳定性。
[0012]所述第一板体的左侧设置有向下翻折的第一左翻边,第一板体的右侧设置有向下翻折的第一右翻边,第一左翻边上开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长条孔,第一右翻边上开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长条孔;第二板体的左侧设置有向下翻折的第二左翻边,第二板体的右侧设置有向下翻折的第二右翻边,第二左翻边上开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长条孔,第二右翻边上开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长条孔。
[0013]有益效果: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伸缩移动时,长条孔的设置,能够在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相对移动时仍能够方便的与C形铝模、顶板龙骨固定连接。
[0014]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左翻边与C形铝模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一右翻边与顶板龙骨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左翻边与C形铝模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右翻边与顶板龙骨通过紧固件固定连接;紧固件包括销钉和销片,销钉包括挡块和与挡块一体设置的锥体结构,锥体结构开设有锥形销孔,所述销片插设在锥形销孔中。
[0015]有益效果:紧固件不仅方便实现安装,而且还能够使被连接的两个结构之间越挤越紧。
[0016]所述丝杠的一端设置有旋转把手。
[0017]有益效果:旋转把手的设置使丝杠的转动更加方便,从而更加方便调节顶板结构。
附图说明
[0018]图1是本专利技术中一种消除铝模顶板变形影响的顶板结构的使用状态示意图;
图2是图1中一种消除铝模顶板变形影响的顶板结构的收缩前俯视图;图3是图1中一种消除铝模顶板变形影响的顶板结构的完全收缩后的俯视图;图4是图2中一种消除铝模顶板变形影响的顶板结构的A

A剖视图;图5是图4中一种消除铝模顶板变形影响的顶板结构中的调节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1中一种消除铝模顶板变形影响的顶板结构的第一模板的剖视图;图7是图1中一种消除铝模顶板变形影响的顶板结构的第二模板的剖视图;图8是图1中一种消除铝模顶板变形影响的顶板结构的右视图;图9是图1中一种消除铝模顶板变形影响的顶板结构的前视图;图10是图1中一种消除铝模顶板变形影响的顶板结构的C

C剖视图;图11是图1中一种消除铝模顶板变形影响的顶板结构的D

D剖视图;图12是图1中一种消除铝模顶板变形影响的顶板结构的E

E剖视图。
[0019]附图标记:1

C形铝模;2

顶板龙骨;3

铝模顶板;4

顶板结构;5

左板体;6

右板体;7

第一模板;8

第二模板;9

收缩槽;10

第一板段;11

第二板段;12

前翻边;13

后翻边;14

第一铰接座;15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消除铝模顶板变形影响的顶板结构,其特征是,包括:架体:包括用于与C形铝模固定连接的左板体、用于与顶板龙骨固定连接的右板体以及连接左板体和右板体的连接板;左板体上开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一导轨,右板体上开设有沿前后方向延伸的第二导轨,第一导轨与第二导轨对应设置;第一模板:包括第一板体,第一板体设置有台阶结构;第一板体分别与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导向滑动配合;第一模板的左侧设置有用于与C形铝模固定连接的连接结构,第一模板的右侧设置有用于与顶板龙骨固定连接的连接结构,第一模板的前侧设置有用于与标准铝模顶板固定连接的连接结构;第二模板:设置在第一模板的后侧,第二模板包括水平设置的第二板体,第二板体搭接在第一板体上以使第一板体与第二板体之间形成收缩槽;第二板体分别与第一导轨和第二导轨导向滑动配合;第二模板的左侧设置有用于与C形铝模固定连接的连接结构,第二模板的右侧设置有用于与顶板龙骨固定连接的连接结构,第二模板的后侧设置有用于与标准铝模顶板固定连接的连接结构;第一模板与第二模板之间设置有调节结构,以使第二模板能够相对第一模板在前后方向移动,实现顶板结构在前后方向的伸缩调节。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消除铝模顶板变形影响的顶板结构,其特征是,所述调节结构包括转动设置在架体的左板体与右板体之间的、沿左右方向延伸设置的丝杠和间隔设置在丝杠上的两组调节组件。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消除铝模顶板变形影响的顶板结构,其特征是,每组调节组件对应的丝杠包括旋向相反的第一螺纹段和第二螺纹段;所述调节组件包括与第一螺纹段螺纹适配的第一螺母和与第二螺纹段螺纹适配的第二螺母;第一板体下方固定设置有第一铰接座,第二板体的下方固定设置有第二铰接座;第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欧阳波王旭生田镇赫刘兴飞宋勇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建筑第七工程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