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沥青沉降分离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935080 阅读:18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2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沥青沉降分离装置,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处理箱,所述处理箱内腔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加热管,两个加热管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导热板,所述导热板的顶部和底部均与处理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支撑板、处理箱、加热管、导热板、驱动箱、第一电机、螺纹杆、螺纹套、支撑杆、横板、集液箱、进液口、第一过滤网、输送泵、进液管、收集箱、过滤箱、第二过滤网、排液管、第二电机、凸轮和推板的配合使用,具备沉降分离效果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沥青沉降分离装置的分离效果较差,导致沥青在分离后还有杂质残留,影响加工效率,从而容易降低沥青沉降分离装置实用性的问题。分离装置实用性的问题。分离装置实用性的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沥青沉降分离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沥青加工设备
,具体为一种沥青沉降分离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沥青是由不同分子量的碳氢化合物及其非金属衍生物组成的黑褐色复杂混合物,是高黏度有机液体的一种,多会以液体或半固体的石油形态存在,表面呈黑色,可溶于二硫化碳、四氯化碳,沥青是一种防水防潮和防腐的有机胶凝材料,沥青主要可以分为煤焦沥青、石油沥青和天然沥青三种:其中,煤焦沥青是炼焦的副产品,在沥青的加工过程中需要用到沉降分离装置,然而现有的沥青沉降分离装置的分离效果较差,导致沥青在分离后还有杂质残留,影响加工效率,从而容易降低沥青沉降分离装置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沥青沉降分离装置,具备沉降分离效果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沥青沉降分离装置的分离效果较差,导致沥青在分离后还有杂质残留,影响加工效率,从而容易降低沥青沉降分离装置实用性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沥青沉降分离装置,包括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处理箱,所述处理箱内腔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加热管,两个加热管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导热板,所述导热板的顶部和底部均与处理箱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处理箱顶部的后侧固定连接有驱动箱,所述驱动箱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底部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套,所述螺纹套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所述支撑杆的前侧贯穿驱动箱并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集液箱,所述集液箱的底部开设有进液口,所述进液口内腔两侧之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过滤网,所述横板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输送泵,所述输送泵底部的进水口连通有进液管,所述进液管的底部贯穿至集液箱的内腔,所述处理箱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收集箱,所述收集箱的内腔滑动连接有过滤箱,所述过滤箱内腔两侧之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过滤网,所述过滤箱的顶部贯穿至收集箱的顶部,所述过滤箱顶部的左侧连通有排液管,所述排液管远离过滤箱的一端与输送泵连通,所述过滤箱右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凸轮,所述收集箱右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推板。
[0005]优选的,所述收集箱的后侧固定连接有滑杆,所述滑杆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套,所述滑杆的表面且位于滑套的顶部套设有弹簧,所述滑套的前侧与过滤箱固定连接。
[0006]优选的,所述收集箱右侧的底部连通有排料管,排料管的表面套设有电磁阀。
[0007]优选的,所述处理箱的底部连通有输料管,所述支撑板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腿。
[0008]优选的,所述处理箱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竖杆,竖杆的顶部贯穿至横板的顶部。
[0009]优选的,所述螺纹套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滑块,所述驱动箱内腔的右侧开设有配合滑块使用的滑槽。
[00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如下:
[0011]1、本技术通过支撑板、处理箱、加热管、导热板、驱动箱、第一电机、螺纹杆、螺纹套、支撑杆、横板、集液箱、进液口、第一过滤网、输送泵、进液管、收集箱、过滤箱、第二过滤网、排液管、第二电机、凸轮和推板的配合使用,具备沉降分离效果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的沥青沉降分离装置的分离效果较差,导致沥青在分离后还有杂质残留,影响加工效率,从而容易降低沥青沉降分离装置实用性的问题。
[0012]2、本技术通过设置滑杆和滑套,能够对过滤箱进行支撑,提高过滤箱移动时的稳定性,通过设置弹簧,能够对滑套进行弹性支撑,便于对过滤箱进行复位,通过设置电磁阀,能够对排料管的开合进行控制,便于将过滤后的沥青排出,通过设置竖杆,能够对横板的移动进行支撑,提高使用时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0013]图1为本技术结构示意图;
[0014]图2为本技术结构收集箱的侧视图;
[0015]图3为本技术结构驱动箱剖视图。
[0016]图中:1、支撑板;2、处理箱;3、加热管;4、导热板;5、驱动箱;6、第一电机;7、螺纹杆;8、螺纹套;9、支撑杆;10、横板;11、集液箱;12、进液口;13、第一过滤网;14、输送泵;15、进液管;16、收集箱;17、过滤箱;18、第二过滤网;19、排液管;20、第二电机;21、凸轮;22、推板;23、滑杆;24、滑套。
具体实施方式
[0017]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8]请参阅图1

3,一种沥青沉降分离装置,包括支撑板1,支撑板1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处理箱2,处理箱2内腔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加热管3,两个加热管3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导热板4,导热板4的顶部和底部均与处理箱2的内壁固定连接,处理箱2顶部的后侧固定连接有驱动箱5,驱动箱5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6,第一电机6底部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7,螺纹杆7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套8,螺纹套8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9,支撑杆9的前侧贯穿驱动箱5并固定连接有横板10,横板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集液箱11,集液箱11的底部开设有进液口12,进液口12内腔两侧之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过滤网13,横板10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输送泵14,输送泵14底部的进水口连通有进液管15,进液管15的底部贯穿至集液箱11的内腔,处理箱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收集箱16,收集箱16的内腔滑动连接有过滤箱17,过滤箱17内腔两侧之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过滤网18,过滤箱17的顶部贯穿至收集箱16的顶部,过滤箱17顶部的左侧连通有排液管19,排液管19远离过滤箱17的一端与输送泵14连通,过滤箱17右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二电机20,第二电机20的输
出端固定连接有凸轮21,收集箱16右侧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推板22,收集箱16的后侧固定连接有滑杆23,通过设置滑杆23和滑套24,能够对过滤箱17进行支撑,提高过滤箱17移动时的稳定性,滑杆23的表面滑动连接有滑套24,滑杆23的表面且位于滑套24的顶部套设有弹簧,通过设置弹簧,能够对滑套24进行弹性支撑,便于对过滤箱17进行复位,滑套24的前侧与过滤箱17固定连接,收集箱16右侧的底部连通有排料管,排料管的表面套设有电磁阀,通过设置电磁阀,能够对排料管的开合进行控制,便于将过滤后的沥青排出,处理箱2的底部连通有输料管,支撑板1底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支腿,处理箱2顶部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竖杆,通过设置竖杆,能够对横板10的移动进行支撑,提高使用时的稳定性,竖杆的顶部贯穿至横板10的顶部,螺纹套8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滑块,驱动箱5内腔的右侧开设有配合滑块使用的滑槽,通过支撑板1、处理箱2、加热管3、导热板4、驱动箱5、第一电机6、螺纹杆7、螺纹套8、支撑杆9、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沥青沉降分离装置,包括支撑板(1),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板(1)顶部的左侧固定连接有处理箱(2),所述处理箱(2)内腔的两侧均固定连接有加热管(3),两个加热管(3)相对的一侧均设置有导热板(4),所述导热板(4)的顶部和底部均与处理箱(2)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处理箱(2)顶部的后侧固定连接有驱动箱(5),所述驱动箱(5)内腔的顶部固定连接有第一电机(6),所述第一电机(6)底部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螺纹杆(7),所述螺纹杆(7)的表面螺纹连接有螺纹套(8),所述螺纹套(8)的正面固定连接有支撑杆(9),所述支撑杆(9)的前侧贯穿驱动箱(5)并固定连接有横板(10),所述横板(10)的底部固定连接有集液箱(11),所述集液箱(11)的底部开设有进液口(12),所述进液口(12)内腔两侧之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一过滤网(13),所述横板(10)顶部的右侧固定连接有输送泵(14),所述输送泵(14)底部的进水口连通有进液管(15),所述进液管(15)的底部贯穿至集液箱(11)的内腔,所述处理箱(2)的右侧固定连接有收集箱(16),所述收集箱(16)的内腔滑动连接有过滤箱(17),所述过滤箱(17)内腔两侧之间的底部固定连接有第二过滤网(18),所述过滤箱(17)的顶部贯穿至收集箱(16)...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倪伯启赵婕鲁璐陈茹韩业乾
申请(专利权)人:枣庄市国发工程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