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含有硝苯菌酯和苦参碱的颗粒型药肥及其应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34711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25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含有硝苯菌酯和苦参碱的颗粒型药肥及其应用,所述颗粒型药肥的有效成分为硝苯菌酯和苦参碱,所述硝苯菌酯和苦参碱的质量比为0.1~5:0.1~2。本发明专利技术颗粒型药肥效果显著,与硝苯菌酯单剂相比,用量低,成本低,持效期长,与苦参碱混用后增加了杀虫效果。而且防效有明显提高,对田间作物安全,防病效果明显。一次施药即能有效防治白绢病、果腐病等土传病虫害,对环境友善,无残留,对下茬作物高度安全。此外,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的药剂为颗粒型,便于使用,具有用药方便的特点。具有用药方便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含有硝苯菌酯和苦参碱的颗粒型药肥及其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农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含有硝苯菌酯和苦参碱的颗粒型药肥及其应用。

技术介绍

[0002]花生是我国四大油料作物之一,产量位居全球第一,是我国净出口创汇农作物品种之一。近年来花生的种植面积急剧扩大,却受到气候、品种及栽培管理方式等因素的影响。其中花生白绢病、果腐病、蛴螬虫的发生逐年加重,成为制约花生产量和品质的重要因素。花生白绢病由齐整小核菌引起,是一种土传性真菌,能侵染农作物、杂草和木本植物等,有广泛的寄主范围。花生白绢病是世界范围内普遍发生的一种土传病害,温暖湿润地区尤为严重,我国花生产区都有花生白绢病的分布和危害。
[0003]由于目前用于抑制花生白绢病、果腐病大面积发生的药剂较少,且无预防和治疗作用,很难根除,而造成该病害连年发生,造成花生大面积减产。当前市场上一般以硝苯菌酯悬浮剂喷雾使用防治为主,用药不方便,其单剂对花生白绢病防治效果一般,而且持效期短,需要多次多量用药,这样一来加大了用药、用工成本。
[0004]本公司经过多年试验开发,采取不同药剂复配,进行了花生白娟病、果腐病的室外大田试验示范。为今后花生白绢病、果腐病防治提供依据。目前造成白绢病、果腐病大面积发生一般药剂无预防和治疗作用,很难根除,造成连年发生。造成花生大面积减产。当前市场上一般以福美双、萎锈灵等使用为主,单剂对花生白绢病、果腐病防治效果一般,而且需要多次多量用药,这样一来加大了用药、用工成本。而且很多药剂对花生白绢病无效。硝苯菌酯能有效预防和治疗多种真菌病害,该药剂对下茬作物安全,但对环境不够友好。本公司通过试验研究,两药剂复配后大大提高了花生病虫害防治效果,能同时防除花生田多种病害及地下地上害虫危害,而且对环境友好。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含有硝苯菌酯和苦参碱的颗粒型药肥及其应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一般药剂对花生白绢病、果腐病、蛴螬等病害防治效果不理想的问题。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0007]一种含有硝苯菌酯和苦参碱的颗粒型药肥,所述颗粒型药肥的有效成分为硝苯菌酯和苦参碱,所述硝苯菌酯和苦参碱的质量比为0.1~5:0.1~2。进一步的,所述硝苯菌酯和苦参碱的质量比为1:0.5。
[0008]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有效成分的质量占所述颗粒型药肥总质量的0.2~7%。
[0009]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颗粒型药肥由以下组分按质量百分含量组成:硝苯菌酯0.1

5%、苦参碱0.1

2%、1

甲基
‑2‑
吡咯烷酮15%、脂肪酸聚氧乙烯醚7%、硫酸铵25%,磷酸二氢钾15%、四水八硼酸钠3%、乙二胺四乙酸辛纳2%、四水钼酸铵1%、白炭黑1.5%、
高岭土补足余量。
[0010]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颗粒型药肥由以下组分按质量百分含量组成:硝苯菌酯0.1

5%、苦参碱0.1

2%、N—甲基吡咯烷酮10%、烷基酚聚氧乙烯醚6%、磷酸二氢钾15%、硼酸8%、乙二胺四乙酸钙钠15%、白炭黑1.5%、硅藻土补足余量。
[0011]本专利技术还公开了上述所述的颗粒型药肥的用途,所述颗粒型药肥用于防治花生田中的病害和虫害。进一步的,所述病害包括白绢病和果腐病;所述虫害包括蛴螬虫和金针虫。
[0012]本专利技术使用的硝苯菌酯属二硝基酚类杀菌剂,作用机理为解偶联线粒体氧化磷酸化,使病原菌线粒体膜产生空隙,从而导致H
+
直接进入线粒体内,破坏膜内外H
+
的正常梯度浓度,使细胞内呼吸给正常加速,ATP生产停止,最终致使病原菌代谢停止继而死亡。主要以触杀的方式起到保护与治疗作用,对白粉病等子囊菌高等真菌效果较好。
[0013]本专利技术使用的苦参碱是一种植物源农药,其具有以下特点:(1)具有特定性、天然性的特点,在大自然中能迅速分解,最终产物为二氧化碳和水;(2)苦参碱是对有害生物具有活性的植物内源化学物质,成分不是单一的,而是化学结果相近的多组和化学结构不相近的多组的结合,相辅相成,共同发挥作用;由于苦参碱是多种化学物质共同发挥作用,使其不易导致有害物产生抗药性,能长期使用;(3)对相应的害虫不会直接完全毒杀,而是控制害虫生物种群数量不会严重影响到该植物种群的生产和繁衍。这种机理和在化学农药防护副作用凸显后经过几十年研究得出的综合防治体系中有害生物控制的原则是十分近似的。综上特点可以说明苦参碱与一般高毒、高残留的化学农药有着明显区别,是十分绿色、环保的。
[0014]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有益效果体现在:
[0015]本专利技术颗粒型药肥效果显著,与硝苯菌酯单剂相比,用量低,成本低,持效期长,与苦参碱混用后增加了杀虫效果。而且防效有明显提高,对田间作物安全,防病效果明显。一次施药即能有效防治白绢病、果腐病、蛴螬虫和金针虫等土传病虫害,对环境友善,无残留,对下茬作物高度安全。此外,本专利技术提供的药剂剂型为颗粒型,便于使用,具有用药方便的特点。
具体实施方式
[0016]本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花生田颗粒型药肥,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借鉴本文内容,适当改进工艺参数实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所有类似的替换和改动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是显而易见的,它们都被视为包括在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及应用已经通过较佳实施例进行了描述,相关人员明显能在不脱离本
技术实现思路
、精神和范围内对本文所述的方法和应用进行改动或适当变更与组合,来实现和应用本专利技术技术。
[0017]下面结合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
[0018]实施例1:0.2%硝苯菌酯
·
苦参碱颗粒型药肥(0.1%是指硝苯菌酯与0.1%苦参碱两种活性组分占总重的百分比)
[0019]取0.1%硝苯菌酯,0.1%苦参碱、15%1

甲基
‑2‑
吡咯烷酮、7%脂肪酸聚氧乙烯醚、25%硫酸铵,15%磷酸二氢钾、3%四水八硼酸钠、2%乙二胺四乙酸辛纳、1%四水钼酸铵、1.5%白炭黑、高岭土补足余量。
[0020]实施例2:0.5%硝苯菌酯
·
苦参碱颗粒型药肥
[0021]取硝苯菌酯0.3%、0.2%苦参碱、10%N—甲基吡咯烷酮、6%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5%磷酸二氢钾,8%硼酸、15%乙二胺四乙酸钙钠、1.5%白炭黑、硅藻土补足余量。
[0022]实施例3:0.8%硝苯菌酯
·
苦参碱颗粒型药肥
[0023]取0.5%硝苯菌酯、0.3%苦参碱、10%N—甲基吡咯烷酮、6%烷基酚聚氧乙烯醚、15%磷酸二氢钾,8%硼酸、15%乙二胺四乙酸钙钠、1.5%白炭黑、硅藻土补足余量。
[0024]实施例4:1.5%硝苯菌酯
·
苦参碱颗粒型药肥
[0025]取1%硝苯菌酯、0.5%苦参碱、15%1

甲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含有硝苯菌酯和苦参碱的颗粒型药肥,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型药肥的有效成分为硝苯菌酯和苦参碱,所述硝苯菌酯和苦参碱的质量比为0.1~5:0.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硝苯菌酯和苦参碱的颗粒型药肥,其特征在于:所述硝苯菌酯和苦参碱的质量比为1:0.5。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硝苯菌酯和苦参碱的颗粒型药肥,其特征在于:所述有效成分的质量占所述颗粒型药肥总质量的0.2~7%。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含有硝苯菌酯和苦参碱的颗粒型药肥,其特征在于:所述颗粒型药肥由以下组分按质量百分含量组成:硝苯菌酯0.1

5%、苦参碱0.1

2%、1

甲基
‑2‑
吡咯烷酮15%、脂肪酸聚氧乙烯醚7%、硫酸铵25%,磷酸二氢钾15%、...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增坡梁克印龚国斌汤忠祥程春平
申请(专利权)人:安徽丰乐农化有限责任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