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座连接器底座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3440 阅读:13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插座连接器底座结构,该连接器主要由绝缘本体、若干导电端子、遮蔽壳体及绝缘底座组成。其中绝缘本体前端延伸设有用以收容插头的圆形对接孔,该对接孔一直向后延伸并贯穿形成一收容通道;若干导电触动端子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收容信道旁,用以与语音插头形成对接电性接触;遮蔽壳体覆于绝缘本体顶部,用于遮蔽电磁干扰;绝缘底座则通过其上设有定位孔与绝缘本体上的定位柱配合来进行组合;所述其中的绝缘底座上还设有一挡板,在组合后,可使其将连接器的尾部插槽于完全封闭状态,以此来防止异物进入。(*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插座连接器底座结构,尤其是指一种借绝缘底座 上凸起的插板来将连接器尾部完全遮闭,以达到防止异物进入的插座连接器底 座结构。技术背景近年来,随着各种微型电子装置如移动电话、随声听及多媒体型个人计算 机等的发展,语音插座连接器在该等微型电子装置上的应用日渐普及,故出规 了各种用于不同电子装置上的语音插座连接器结构设计。如图1所显示的是一种现有的语音插座连接器100结构,其主要由绝缘本体10、遮蔽壳体20、若干导电端子30及底板40組成;为了适应现今电子产品应用环境的复杂多变,该连接器设有一防止异物进入结构,该结构是通过在遮蔽壳体20的后端增设一与 遮蔽壳体20连体的金属挡板201 ,并依靠金属插板201两边所设的扣持片203 将金属挡板201扣于遮蔽壳体20的两側板面的凸起202上,从而来遮插住连接 器尾部,防止异物进入插槽,保证各端子间的讯号正常传输。然而,由上述说明并结合附图不难看出,现有语音插座连接器100的这种 防异物进入结构虽然是可达到一定的防护效果,但同时存在着不少隐患,这是 因为该金属插板201为金属板制成,须与连接器尾部间有一定的间隙来防止各 端子发生短路,如果该间隙过大,不利于缩减连接器尺寸,反之过小,则又增 加各端子间短路的危险性,为解决此短路问题,目前业界大部份都是在其金属 挡板201与端子尾部间另贴一层绝缘薄膜(业界俗称Mylar)来进行阻隔,以防止由金属挡板所造成的端子间发生短路危险,但是此举势必提高了成本及增加了 制程。有鉴于此,本技术人针对现有的插座连接器之缺点,提出了一具体的 改善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之主要目的是在于提供一种插座连接器底座结构,利用在绝缘 底座上增设一凸起的插板来将连接器尾部进行遮闭,以防止异物进入插槽,保 证连接器各端子间的讯号正常传输。为达到本技术的上述目的,可以通过以下的技术方案加以实现本实 用新型提供一种语音插座连接器结构,该结构主要由绝缘本体、若干导电端子、 遮蔽壳体、金属环及绝缘底座组成。其中绝缘本体前端延伸设有用以收容语音插头的圓形对接孔,该对接孔一直向后延伸并贯穿形成一收容通道;若干导电 触动端子均收容于绝缘本体内的收容信道旁,用以与语音插头形成对接电性接 触;遮蔽壳体覆于绝缘本体顶部,用于遮蔽电磁干扰;绝缘底座则通过其上设 有定位孔与绝緣本体上定位柱配合来进行组裝结合;所述其中的绝缘底座上还 设有一凸起的挡板,在组裝后,该挡板可将连接器的尾部完全遮闭,以此来防 止异物进入插槽。相较于现有技术在绝缘底座的后端凸设有一挡板,不再利用与遮蔽壳体 连体的金属插板来作遮蔽,在组装结合后,该插板能将连接器的尾部完全遮闭, 防止异物进入插槽,保证连接器的各端子间讯号的正常传输。附图说明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图i为习知语音插座连接器之立体图; 困2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外观图; 图3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立体分解图4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的另一角度视图;图5为本技术较佳实施例之绝缘本体的立体图图6为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对插剖视图;及图8为本技术之较佳实施例的另一角度对插剖视图。图中100—习知语音插座连接器,IO—绝缘本体,20—遮蔽壳体,201—金 属挡板,202—凸起,203—扣持片,30—导电端子,40—底板,200~新型语音 插座连接器,10~绝缘本体,IOI—第一定位枉,ll一第一插槽,12—第二插槽, 13—第三插槽,14 —台阶面,141一第四方孔,42—凹槽,15—第五插槽, 16—第六插槽,17—对接孔,18—收容通道,19一第三方孔,20—遮蔽壳体, 21—接地片,22—第二弯折片,30—若干导电端子,31—第一固定端子,311— 第一接触部,32—第二触动端子,321—第二接触部,322—第二触动部,33— 第三弹性端子,331—弹性部,3l第四接地端子,341—第一弯折片,342—第 四接触凸包,35—第五固定端子,351—第五接触部,36~第六触动端子,361— 第六接触部,362—第六触动部,40—金属环,41一倒刺,50~绝缘底座, 51—底板,511—定位孔,512—压接玦,513—导正孔,514~第二定位柱,52_ 挡板,60—语音插头。具体实施方式为便于详細说明本技术的实施结构,现配合附图结合本技术具体 实施例,对本技术详加说明如下由图2、3、4、5及6所示为本技术之一具体实施例,为一语音插座连 接器200 ,该連接器200由绝缘本体10 、遮蔽壳体20 、若干导电端子30 、金属 环40及绝缘底座50组成。其中,绝缘本体10前端延伸设有用以收容语音插头60的圆形对接孔17 ,该对接孔17 —直向后延伸并贯穿形成一收容信道18 ,该 收容信道18左右两側分别设有从后端面伸入的第五插槽15 、第六插槽16 、第 一插槽11及第二插槽12(请参见图5所示),做为端子的置放位置,各端子插槽 均与收容通道18相贯通,而為平的第三插槽13则设于绝缘本体10的收容通道 18下边,并延伸至绝缘本体IO中间与收容通道18相贯通,并在第三插槽13的 前方有一从绝緣本体IO底面贯穿供第三弹性端子33弹性活动的第三方孔19 ; 于该绝缘本体10的底面前端设有供第四接地端子34置放的台阶面14 ,台阶面 14的中间设有容纳第四接地端子34弹性部(未标示)的第四方孔141 ,两側边还 各设有一用于钩持的凹槽142 ;另外在绝缘本体10底面还设有与绝缘底座50配 合的第一定位枉101 。所述的若干导电端子30包含第一固定端子31 、第二触动端子32 、第三弹 性端子33、第四接地端子34、第五固定端子35及第六触动端子36。其中,第 五固定端子35、第六触动端子36、第一固定端子31 、第二触动端子32及第三 弹性端子33分别从绝缘本体10后端的端子插槽置入,并分别固定于第五插槽 15 、第六插槽16 、第一插槽11 、第二插槽12及第三插槽13中;第四接地端子 34是以平置的方式贴覆于绝缘本体IO底面的台阶面14处,并通过其上设的第 一折弯片341用后制成折弯方式钩持于绝缘本体10的凹槽142内。该遮蔽壳体20呈类似"门"形结构,是由金属薄板冲压而成,其上表面设有 用来与电子裝上的机壳(未显示)接触的一对接地片21 ,左右两表面的前边与下边 缘各设有延伸出多个第二弯折片22 ,该等第二弯折片22主要用来在組裝时通过 后制程折弯的方式将绝缘底板50与遮蔽壳体20固定于绝缘本体IO上。该绝缘底座50呈类似"L"型结构,由底板51及自底板51后端延凸伸出的 挡板52两部分构成,其中于底板51上表面设有与导电端子等数目并贯穿于底板51的数导正孔513和一对定位孔511 ,于定位孔511的前端设有一在組裝后 用于加强固定第四接地端子34的压接坱512 ,又于底面还设有一对定位于电路 板的第二定位柱514 ;所述的凸起插板52为一完全平板形,垂直于底板51 ;在 組裝时,当绝缘底座50上的复数个导正孔513套入到相对应的数导电端子30 的插接脚(未标示),并通过其上设的定位孔511与绝缘本体10底面的第一对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插座连接器底座结构,其包括绝缘本体、若干收容于绝缘本体内导电端子、包覆于绝缘本体上的遮蔽壳体及绝缘底座组成;其特征在于:该绝缘底座由底板及自底板后端延凸伸出的挡板两部分构成,当绝缘底座与绝缘本体结合时,该挡板在底板的带动下将绝缘本体的后端插槽完全遮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郑家奇杨庭朋
申请(专利权)人:实盈电子东莞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44[中国|广东]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