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实用高效上釉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30038 阅读:16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2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实用高效上釉线,包括上坯传输线、中间传输线和收坯传输线,所述上坯传输线的上方架设有烤箱,所述上坯传输线的一侧设置有上内釉机,所述中间传输线的一侧设置有外釉主机,所述外釉主机的一端设置有外釉车,所述外釉主机远离外釉车的一端设置有收坯传输线,所述外釉主机远离中间传输线的一侧设置有擦底机;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通过上坯传输线、烤箱、前后移载装置、翻转移载装置、内釉车、中间传输线、外釉主机、外釉车、擦底机、收坯传输线的相互配合;意在高效地完成上内釉、上外釉等操作,方便实现大规模流水生产,操作效率高、上釉良率高。釉良率高。釉良率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实用高效上釉线


[0001]本技术涉及陶瓷制造设备
,具体为一种实用高效上釉线。

技术介绍

[0002]在陶瓷上釉工序中,喷内釉时由于重力因素,釉料容易在坯口形成积釉,而此积釉在陶瓷烧制过程中不易融化,导致成品杯口形成釉圈影响美观;浸外釉时由于重力因素,釉料容易在坯底形成积釉,同理容易导致成品杯底形成釉圈影响美观;另外,在陶瓷烧制过程中,高温时釉料融化会与匣钵底部粘结在一起,因此,在上釉工序后必须将坯体与匣钵底部接触的釉去除干净,防止陶瓷产品烧制过程中与匣钵底部粘结;然而,在传统工艺中,上述工序大多为采用人工操作,不仅工人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且由于人工操作用力均匀性差,难以做到产品质量稳定一致,还可能会导致坯体破裂,造成坯体损坏,此外,也有部分自动上釉装置,无法解决积釉问题,无法生产高度陶瓷用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实用高效上釉线,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现有传统坯体上釉工作效率低、质量不稳定、人工劳动强度大的问题。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实用高效上釉线,包括上坯传输线、中间传输线和收坯传输线,所述上坯传输线的上方架设有烤箱,所述上坯传输线的一侧设置有上内釉机,所述中间传输线的一侧设置有外釉主机,所述外釉主机的一端设置有外釉车,所述外釉主机远离外釉车的一端设置有收坯传输线,所述外釉主机远离中间传输线的一侧设置有擦底机。
[0005]优选的,所述上内釉机包括前后移载装置、翻转移载装置、内釉车,所述前后移载装置包括前移载装置和后移载装置,所述前移载装置和后移载装置皆包括移载装置A、升降装置A、夹取装置,所述翻转移载装置包括移载装置B、翻转装置、旋杆吸盘装置,所述内釉车包括喷釉装置和升降装置B。
[0006]优选的,所述外釉主机、外釉车和擦底机的底部皆设置有安装架体。
[0007]优选的,所述前后移载装置通过安装框架架设在翻转移载装置和内釉车的顶部。
[0008]优选的,所述擦底机上的皮带外侧皆设置有粘釉海绵。
[0009]优选的,所述上坯传输线、内釉车和中间传输线的顶部皆位于同一水平面内。
[0010]优选的,所述外釉主机为转盘摆臂四工位结构。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该实用高效上釉线旨在解决现有的人工上釉操作效率低、上釉质量差的问题,沿着上釉流水线的流水方向依次分布上坯、罩口、打阻水剂工位、烘干工位、上内釉工位、上外釉工位、擦底工位、补釉收坯工位;该上釉流水线通过上坯传输线、烤箱、前后移载装置、翻转移载装置、内釉车、中间传输线、外釉主机、外釉车、擦底机、收坯传输线的相互配合;本技术意在高效地完成上内釉、上外釉等操作,方便实现大规模流水生产,操作效率高、上釉良率高。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本技术的主视图;
[0014]图3为本技术的俯视图;
[0015]图4为本技术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6]图5为本技术的上内釉机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7]图6为本技术的前移载装置和后移载装置处的立体图;
[0018]图7为本技术的升降装置A和夹取装置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19]图8为本技术的上内釉机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0]图9为本技术的翻转装置和旋杆吸盘装置处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1]图10为本技术的内釉车处立体结构示意图。
[0022]图中:1、上坯传输线;2、烤箱;3、前后移载装置;31、前移载装置;32、后移载装置;33、移载装置A;34、升降装置A;35、夹取装置;4、翻转移载装置;41、移载装置B;42、翻转装置;43、旋杆吸盘装置;5、内釉车;51、喷釉装置;52、升降装置B;6、中间传输线;7、外釉主机;8、外釉车;9、擦底机;10、收坯传输线。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24]请参阅图1

10,本技术提供的实施例:一种实用高效上釉线,包括上坯传输线1、中间传输线6和收坯传输线10,上坯传输线1的上方架设有烤箱2,由于上完阻水剂后需要2~2.5min才能干,为了加快效率,在上坯传输线1上增加烤箱2以达到快速烘干阻水剂的效果,上坯传输线1的一侧设置有上内釉机,中间传输线6的一侧设置有外釉主机7,对胚体进行转移,外釉主机7的一端设置有外釉车8,对胚体进行上外釉操作,外釉主机7远离外釉车8的一端设置有收坯传输线10,外釉主机7远离中间传输线6的一侧设置有擦底机9
[0025]进一步的,上内釉机包括前后移载装置3、翻转移载装置4、内釉车5,前后移载装置3包括前移载装置31和后移载装置32,前移载装置31和后移载装置32皆包括移载装置A33、升降装置A34,采用气缸或电杆控制夹取装置35的高度,采用直线导轨或直线轴承导向,采用浮动接头防止气缸或电杆卡死、夹取装置35,翻转移载装置4包括移载装置B41、翻转装置42、旋杆吸盘装置43,采用自旋转驱动带动同步轮、通过同步带带动若干装设于旋转轴上的同步轮一起旋转,从而带动若干旋杆吸盘旋转,同时采用张紧轮张紧同步带,内釉车5包括喷釉装置51和升降装置B52。
[0026]进一步的,外釉主机7、外釉车8和擦底机9的底部皆设置有安装架体,对翻转移载装置4、外釉主机7、外釉车8和擦底机9进行稳定支撑。
[0027]进一步的,前后移载装置3通过安装框架架设在翻转移载装置4和内釉车5的顶部,通过前后移载装置3将胚体转移至翻转移载装置4处,内釉车5喷内釉完成后,从翻转移载装置4上将四组坯体同时移载到中间传输线6上。
[0028]进一步的,擦底机9上的皮带外侧皆设置有粘釉海绵,对粘釉海绵对坯体底部进行擦底操作。
[0029]进一步的,上坯传输线1、内釉车5和中间传输线6的顶部皆位于同一水平面内,输送更为准确。
[0030]进一步的,外釉主机7为转盘摆臂四工位结构,通过外釉主机7对从中间传输线6输送而来的胚体进行转移,依次转移至外釉车8进行上外釉,然后将上完外釉的胚体转移至擦底机9处进行擦底操作,擦底完成后转移至收坯传输线10进行人工收坯和检查工位,最后转移至初始位置处,。
[0031]工作原理:
[0032]1.上坯传输线:首先考虑到人工上坯有先后顺序,采用四组粘海绵皮带,每条皮带有单独的动力部分和张紧机构,当坯体达到指定位置后,此皮带停止工作等待其它坯体到达指定位置;
[0033]2.烤箱:由于上完阻水剂后需要2~2.5min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实用高效上釉线,包括上坯传输线(1)、中间传输线(6)和收坯传输线(10),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坯传输线(1)的上方架设有烤箱(2),所述上坯传输线(1)的一侧设置有上内釉机,所述中间传输线(6)的一侧设置有外釉主机(7),所述外釉主机(7)的一端设置有外釉车(8),所述外釉主机(7)远离外釉车(8)的一端设置有收坯传输线(10),所述外釉主机(7)远离中间传输线(6)的一侧设置有擦底机(9)。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实用高效上釉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内釉机包括前后移载装置(3)、翻转移载装置(4)、内釉车(5),所述前后移载装置(3)包括前移载装置(31)和后移载装置(32),所述前移载装置(31)和后移载装置(32)皆包括移载装置A(33)、升降装置A(34)、夹取装置(35),所述翻转移载装置(4)包...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肖信芳丁进
申请(专利权)人:醴陵创智机械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