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旋喷效果的测试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929159 阅读:3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旋喷效果的测试方法,基于具备旋喷流体压力探测的系统,所述具备旋喷流体压力探测的系统包括旋喷钻杆、旋喷钻头、旋喷喷嘴、移动式探测杆、流体压力传感器、信息化平台;所述流体压力传感器设置于移动式探测杆的下端;采用如下步骤对旋喷效果进行测试的试验方法:安装移动式探测杆;多种工况旋喷试验;旋喷参数确定;结果检测与参数调整。本发明专利技术通过在设计桩径及周边土体范围内设置移动式探测杆,即高压泵获取的浆液参数,再结合土体参数确定旋喷黏度、旋喷流量和旋喷压力,并通过检测手段对施工参数进行验证和调整,确定出一套根据地层参数给出旋喷施工方案的数据集,进而精确指导旋喷施工。进而精确指导旋喷施工。进而精确指导旋喷施工。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旋喷效果的测试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建筑工程施工
,特别涉及到一种旋喷效果的测试方法。

技术介绍

[0002]高压旋喷施工技术是以旋转的喷头喷出高速流体一边切削土体一边使水泥浆液与切碎的土体混合,经化学反应后形成坚固的加固土柱,强度可达数兆帕以上。该工法由日本NIT的中西涉博士专利技术,最初是简单的单管法(也称CCP工法),其后又开发了二重管法、三重管法等。单管法仅喷射水泥浆液;二重管法以压缩空气同轴包裹高压水泥浆液切割土体并两者相互混合,使加固体直径比单管法有较大的提高;三重管法以压缩空气同轴包裹高压水流首先切割土体,形成较大直径的碎土空隙,再以泥浆泵注入水泥浆填充与混合,使加固体直径比前两种方法有了极大的提高。之后又开发了超级旋喷技术、双高压旋喷技术、交叉喷射旋喷技术、双液旋喷技术等,使生成桩直径越来越大。我国自70年代末成功开发高压旋喷施工技术后,该工法在国内较多工程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如水利工程防渗墙、城市地下工程、边坡稳定、码头、桥梁基处等。
[0003]旋喷桩桩径对桩的承载力影响巨大,决定着工程的质量。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旋喷效果的测试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具备旋喷流体压力探测的系统,所述具备旋喷流体压力探测的系统包括旋喷钻杆、旋喷钻头、旋喷喷嘴、移动式探测杆、流体压力传感器、信息化平台;所述流体压力传感器设置于移动式探测杆的下端;采用如下步骤对旋喷效果进行测试的试验方法:步骤1:安装移动式探测杆;确定旋喷桩设计半径R,在0.5R

2.0R范围内设置多根移动式探测杆;确定旋喷钻杆旋转速度V、旋喷钻杆提升速度W,根据旋喷桩中心点坐标及旋喷设计深度确定旋喷钻头的起始位置,流体压力传感器中心点的起始位置与旋喷喷嘴中心点的起始位置位于同一水平面上,任意两个流体压力传感器及旋喷喷嘴三者不位于同一条直线,进而确定若干流体压力传感器的起始坐标;将流体压力传感器嵌固于移动式探测杆上,在地表钻进垂直钻孔直至到达流体压力传感器的起始坐标处,采用泥浆护壁或PVC管对孔壁进行支撑,将下端安设有流体压力传感器的移动式探测杆下放置设定起始坐标处;与此同时确保流体压力传感器中的感应元件面向旋喷喷嘴一侧,并且使得流体压力传感器中心点位于旋喷喷嘴的中轴线上;步骤2:多种工况旋喷试验;引孔至设定深度,将旋喷钻头下放至设定起始位置,正式开展旋喷施工;确定旋喷钻头与移动式探测杆之间的距离为监测半径,流体压力传感器探测获取的高压水或高压浆液的压力为喷射压力,旋喷钻头所处的深度为旋喷深度,旋喷钻头所处的土体种类为旋喷土体种类,旋喷钻头以及多根移动式探测杆均按设定提升速度W垂直向上移动,通过旋喷钻机的高压泵可获取旋喷流量、旋喷压力、旋喷浆液黏度;基于信息化平台记录旋喷深度、监测半径、旋喷流量、旋喷压力、喷射压力等,通过多次试验改变旋喷土体种类、旋喷深度、监测半径、旋喷浆液黏度、旋喷流量、旋喷压...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庆凯宋伟杰李建平麻学博刘光磊武思宇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岩大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