插头电连接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2826 阅读:12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插头电连接器,它由绝缘本体及多个端子构成,其中每一端子均包括与对接电连接器端子对接的配合部、用于固定在绝缘本体内的扣持部以及收容固定在电路板孔洞内的固定端。该绝缘本体具有底壁且该底壁设有多个通孔用来收容相应的端子。其中,前述通孔呈两端窄中间宽结构,所以当端子插入通孔时,其配合部与通孔不会发生干涉,而端子扣持部干涉配合在通孔两端较窄处而固定,从而可以避免端子配合部刮伤。(*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技术涉及一种插头电连接器,尤其是指一种其端子在组装过程中可确保配合部不会刮伤的高密度接点阵列型插头电连接器。通讯设备中通常包括大量的电子组件以高速传递高频信号,为了有效传递高频信号,常需要高频率信号传输的电连接器连接这些电子组件。一种能有效运用在高频信号传输的高密度接点阵列型(Future Bus)电连接器,即被广泛地应用在通讯设备中用来连接两印刷电路板。上述高密度接点阵列型电连接器通常包括有电性连接并稳固安装在印刷电路板上的插头连接器,以及收容在该插头电连接器内并与之电性连接的插座电连接器,而另一印刷电路板与插座电连接器相连接并固持其上,通过该高密度接点阵列型电连接器之设置而使两印刷电路板实现电性连接。该类型的高密度接点阵列电连接器可参阅1990年12月4日公告的美国专利第4,975,084号。上述插头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在其底部开设有多个通孔用来收容相应的端子,这些端子在一端收容固定在印刷电路板的相应孔中,而另一端与插座连接器的导电端子电性连接。前述插头电连接器的端子在绝缘本体的收容孔内的固定可通过形成在其上的扣持部与对应收容孔内壁干涉实现,而现有扣持部一般是设在端子相对两侧的突起倒钩,但是,当前述倒钩作用在收容孔内壁时,其作用力将会导致绝缘本体径向扭曲。相关现有技术还可参阅1999年11月9日公告的美国专利第5,980,271号,它虽然针对上述缺点提供了一种改良的端子结构,其即在端子卡扣部位的正面设有凸起,与矩形端子收容孔干涉配合。但是,为了保证一定的干涉配合力,收容孔的高度设计得小于端子凸起处的厚度而略等于端子配合部的厚度,这样,当端子插入收容孔时,端子配合部将不可避免地会与收容孔内壁摩擦而导致端子配合部的刮伤,从而影响高频信号的传输质量。而且,由于这种端子与收容孔不易对正,还可能会导致端子变形,进而影响与对接连接器或电路板的连接,甚至报废。本技术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提供一种改良的插头电连接器,使端子插入的过程中,端子配合部不会与绝缘本体收容孔发生干涉而可避免刮伤。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技术包括一个绝缘本体及多个端子构成,其中每一端子均包括与对接电连接器端子对接的配合部、用于固定在绝缘本体内的的扣持部以及收容固定在电路板孔洞内的固定端。该绝缘本体具有底壁及从底壁两相对侧向上垂直延伸的第一、二侧壁,该底壁设有多个通孔用来收容相应的端子。其中,前述通孔两端窄中间宽且较宽部分的宽度及长度分别大于端子配合部的厚度及宽度,当端子插入通孔时,其配合部与通孔不会发生干涉,而端子扣持部干涉配合在通孔两端较窄处而固定。相较于现有技术,由于本技术插头电连接器收容端子的通孔两端窄中间宽,使端子插入通孔内壁的过程中,端子的配合部位不与通孔内壁发生干涉,从而可避免其刮伤。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插头电连接器的立体分解图。图2是本技术插头电连接器的立体组合图。图3是本技术插头电连接器的局部剖视图,其中显示端子与通孔间的组合情况。由图1所示的实施方式可以看出,本技术插头电连接器10由一绝缘本体12和及多个端子22构成。该绝缘本体12具有一底壁14及自底壁14相对两侧分别垂直向上延伸的第一侧壁16及第二侧壁18,底壁14上开设有多个用来容纳该等端子22的通孔20。每一端子22均由冲压而成,包括与插座连接器端子(图未示)对接的配合部24,宽度大于配合部24的两侧宽度而欲与绝缘本体12的通孔20干涉配合的扣持部26,以及从扣持部26向下延伸的若干固定端30,前述固定端30是用来插入印刷电路板的孔洞(图未示)中而将该插头电连接器10电性连接在电路板上。扣持部26包括两对第一突起27及第二突起29,前述两对突起27、29分别设在扣持部26两侧的边缘部位,即在端子配合部24对应扣持部26的延伸线外侧的地方,这些突起均由压印而成,其中第一突起27呈斜坡状,第二突起29呈部分球面状。前述呈球面状的第二突起29靠近端子配合部24,而斜坡状的第一突起27则较靠近固定端30,使端子22自配合部24插入绝缘本体通孔20的过程会更加容易,并且由于突起表面设计呈斜坡状或球面状且分布有四个突起,大大地增加了端子22与通孔20内壁的干涉面积,使得端子22稳固地固持在通孔20内,如图2和图3所示。由图1和图2所示的实施例中可以看出,本技术插头电连接器的绝缘本体12在其底壁14设有以四行两列方式排列的通孔20。这些通孔20上下内表面及上下通孔20之间相互平行,均垂直于底壁14所在的平面,且这些通孔20的形状均为两端窄、中间宽的结构。如图2和图3所示,通孔20的中间宽部分的宽度大于端子配合部24的厚度,而其长度大于端子22配合部24的宽度而小于扣持部26的宽度,所以当端子22从配合部24一端插入通孔20的过程中,端子22的配合部24与绝缘本体12的通孔20内壁不会发生干涉,从而可以避免端子配合部24刮伤。而且由于通孔20中间宽部分的宽度大于整个端子的厚度,通孔20中间宽部分的长度大于端子22配合部24的宽度,所以当端子22插入的过程中,端子22的配合部24与绝缘本体12的通孔20不会发生干涉,而且这样的结构使端子22很容易插入到通孔20中。而通孔20两端较窄部分的宽度由于小于设在端子22的扣持部26之上的第一、第二突起27、29的高度,而且固持部26的第一、二突起27、29正对在通孔20的较窄处,当端子20的配合部24无干涉地穿过通孔20穿过底壁14后,端子22两侧的四个突起27、29与通孔20的两侧较窄处相遇,在一定的压力下,球面状第二突起29首先干涉地进入通孔20,然后斜坡状第一突起27以更大干涉力进入,稳固在通孔20内。此时端子固定端30位于底壁14下,而可用来插入到印刷电路板的孔洞(图未示)中。这样,端子22组装的整个过程,其电性连接部分不会受到任何损伤。由上述实施方式可清楚发现,本技术插头电连接器的端子22可避免损伤的功效主要是由绝缘本体的两端窄中间宽的通孔20及端子扣持部26两侧的突起27、29实现,整体结构简单且制造容易。权利要求1.一种插头电连接器,由一绝缘本体和多个端子构成,其中,该绝缘本体具有底壁、以及自底壁两相对侧分别向上延伸的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底壁上并设有多个通孔;这些端子均收容于前述相应的通孔中,每一端子包括配合部及自配合部一体延伸的扣持部,其特征在于前述通孔两端窄中间宽,当端子插入通孔时,其配合部与通孔不会发生干涉,而端子的扣持部干涉配合在通孔两端较窄处而固定。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通孔较宽部分的长度大于端子配合部的宽度。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插头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通孔较宽部分的宽度大于端子配合部的厚度。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插头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的通孔较窄部分的宽度小于端子扣持部的厚度。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插头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端子扣持部包括第一突起及第二突起。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插头电连接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突起分布在端子扣持部上超出端子的配合部延伸线二侧的边缘两侧部位。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插头电连接器,其特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插头电连接器,由一绝缘本体和多个端子构成,其中,该绝缘本体具有底壁、以及自底壁两相对侧分别向上延伸的第一侧壁及第二侧壁,底壁上并设有多个通孔;这些端子均收容于前述相应的通孔中,每一端子包括配合部及自配合部一体延伸的扣持部,其特征在于:前述通孔两端窄中间宽,当端子插入通孔时,其配合部与通孔不会发生干涉,而端子的扣持部干涉配合在通孔两端较窄处而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小关美嗣余宏基
申请(专利权)人: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鸿海精密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