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心衰治疗系统
[0001]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心衰治疗系统。
技术介绍
[0002]目前,心衰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均比较高,是大多数心血管疾病患者死亡的重要原因,全世界将近有2300万人患有该疾病。心衰全称为心力衰竭,是指由于心脏的收缩功能或者舒张功能发生障碍,造成静脉的回心血不能充分排出体外,从而导致静脉系统血液淤积,动脉系统供血不足,最终引发心脏循环系统障碍,据估计,我国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病率约为十万分之四十五到十万分之五十五,目前还呈现上升趋势。由于心衰的发展过程比较缓慢,大多数是由于患者各种病症日积月累很多年后,心脏逐渐失去泵血功能,各方面功能逐渐减弱,并伴有心脏扩大,以左心室扩大为主,给患者的生活质量和临床治疗带来很大的负面影响。现有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辅助器械以及心脏移植,但是不同的治疗方法均面临很大的挑战,比如药物治疗一般会导致很多患者的病症反复发作,通过双心室起搏治疗方式并非适合所有患者,甚至有些患者的身体素质部不满足治疗条件,导致身体出现异常反应,另外,通过心脏移植进行治疗时,心脏供体来源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心衰治疗系统,包括:操控机构、与操控机构连接的输送导管、设置在输送导管内的注射模块;其中,所述注射模块的远端部分具有预设形态;和导向定位装置,所述导向定位装置至少部分被设置在所述输送导管内;当所述输送导管的远端到达目标位置,并且,所述注射模块从所述输送导管内逐步向远侧延伸时,所述导向定位装置可保证所述注射模块的远端部分能按照预定路线恢复为预设形态。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心衰治疗系统,其中,所述导向定位装置包括部分设置在所述输送导管远端的抵靠件;所述抵靠件内设有导引轨道,可使得所述注射模块的远端部分能按照预定路线恢复为预设形态。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心衰治疗系统,其中,所述导向定位装置包括导向块;其中,所述导向块被设置在所述注射模块的远端区域,且位于所述抵靠件的近端侧,所述导向块设有导向孔;并且,所述导向孔的中心与所述导引轨道近端的中心同轴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心衰治疗系统,其中,所述导向定位装置包括周向限位套件;其中,所述周向限位套件套设在所述抵靠件和所述导向块的外周,并限制所述抵靠件和所述导向块周向旋转。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心衰治疗系统,其中,所述抵靠件与所述导向块的外周大体上呈多边形构造,所述抵靠件与所述导向块能够嵌在所述周向限位套件内;并且,所述导向块相对所述抵靠件仅能轴向移动,不能周向旋转;或者,所述周向限位套件内设有周向限位轨道,所述导向块被配置在所述周向限位套件内,可沿着所述周向限位轨道相对所述抵靠件轴向滑动并且不能周向旋转。6.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心衰治疗系统,其中,所述抵靠件的近端区域设有周向限位轨道,所述导向块可沿着所述周向限位轨道相对所述抵靠件轴向滑动并且不能周向旋转。7.根据权利要求1
‑
6中任一项所述的心衰治疗系统,其中,所述注射模块包括一根或多根注射针、回抽判断管腔和注射管腔;其中,所述注射针设置在所述回抽判断管腔或所述注射管腔的远端,所述回抽判断管腔与所述注射管腔并排平行设置或穿插套设;所述回抽判断管腔的远端区域、所述注射管腔远端区域、所有所述注射针流体连通,或者,所述注射管腔分别与一根或多根所述注射针形成第一流体连通通道,而所述回抽判断管腔与其他所述注射针形成第二流体连通通道,所述第一流体连通通道与所述第二流体连通通道不形成流体连通,但恢复为预设形态的构成第一流体连通通道的所述注射针的针尖与和构成第二流体连通通道的相邻所述注射针的针尖的距离≤10mm;其中,所述注射针的远端部分具有预设的弧度;并且所述导引轨道具有与所述注射针的远端部分大体上相近的预设弧度。8.根据权利要求3
‑
7中任一项所述的心衰治疗系统,其中,所述注射针上设置有限位结构,所述导向孔和/或导引轨道内设有限位滑轨;所述限位结构能沿着所述限位滑轨轴向滑动并限制所述注射针周向转动。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心衰治疗系统,其中,所述操控机构内设有注射轨道,所述回收判断管腔或所述注射管腔或所述注射管腔的近端被设置在所述注射轨道内;并且,所述注射轨道的中心与所述抵靠件的中心同轴设置;并且,所述回收判断管腔或所述注射管腔相对所述抵靠件只能轴向移动而不能周向转动。10.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心衰治疗系统,其中,所述导引轨道的远侧设有防漏结构;并且,所述防漏结构构造成内凹形态;或者,所述抵靠件的远端外围区域设置有可形变的缓冲结构,所述缓冲结构不会覆盖所述导引轨道。11.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心衰治疗系统,其中,所述注射针的远端部分和/或所述导向块,与所述抵靠件均具备显影功能;并且,当所述输送导管输送至目标位置时,可利用显影功能判断所述抵靠件是否紧抵目标注射位置;和观察注射针的远端部分或所述导向块与抵靠件的相对位置以判断注射针的出针效果。...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彪,吕世文,陈超,胡晓明,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迪创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