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PC构件顶部加固组件及其加固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32923992 阅读:24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15
本申请涉及装配式建筑的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PC构件顶部加固组件及其加固方法,其加固组件包括阻水板和加固层,阻水板位于加固层中,阻水板的一端与楼板连接,阻水板的另一端与外墙PC构件的顶部连接,从而减少外墙PC构件和楼板之间漏水的情况发生;其加固方法包括安装阻水板、安装连接管、安装加强杆和现浇混凝土,进而达到便于施工人员对加固组件进行施工的效果。固组件进行施工的效果。固组件进行施工的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PC构件顶部加固组件及其加固方法


[0001]本申请涉及装配式建筑的
,尤其是涉及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PC构件顶部加固组件及其加固方法。

技术介绍

[0002]外墙PC构件是装配式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PC构件为混凝土预制件,是在工厂通过标准化、机械化方式加工生产的混凝土制品。在工厂对PC构件进行制作完成后,需要将其运输到施工现场再进行组装。
[0003]在相关技术中,将外墙PC构件运输至施工现场并支立好之后,将楼板放置到外墙PC构件的顶部,然后再向外墙PC构件上部现浇混凝土,继而使得外墙PC构件与楼板固定连接在一起。
[0004]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专利技术人认为将外墙PC构件与楼板凝固在一起后,用于连接外墙PC构件和楼板的混凝土容易开裂,继而使得外墙PC构件与楼板之间容易漏水,进而存在有外墙PC构件与楼板之间容易出现漏水的缺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为了减少外墙PC构件与楼板之间容易出现漏水的情况发生,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PC构件顶部加固组件。
[0006]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PC构件顶部加固组件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PC构件顶部加固组件,包括阻水板,所述阻水板的一侧与外墙PC构件连接,所述阻水板的另一侧与楼板连接,外墙PC构件的顶部和楼板上现浇有混凝土并形成加固层,所述阻水板位于所述加固层中。
[000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外墙PC构件的顶部进行加固时,先对阻水板进行安装,继而使得阻水板的一端与楼板连接,阻水板的另一端与外墙PC构件的顶部连接,然后再向楼板和外墙PC构件上现浇混凝土,混凝土凝固形成加固层,并实现楼板和外墙PC构件的固定连接;若用于连接外墙PC构件和楼板的混凝土出现开裂后,阻水板对进入加固层缝隙中的水进行阻挡,从而减少雨水经加固层上的裂缝进入楼板和外墙PC构件连接位置的情况发生,进而减少了外墙PC构件与楼板之间容易出现漏水的情况发生。
[0008]可选的,所述阻水板垂直于自身长度方向的截面呈C型,所述阻水板的一侧插入楼板中,所述阻水板的另一侧插入外墙PC构件中。
[0009]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阻水板进行安装时,将阻水板长度方向上的一侧插入楼板中,阻水板长度方向上的另一侧插入外墙PC构件中,继而减少阻水板与楼板之间存在缝隙的情况发生,减少阻水板与外墙PC构件顶部之间存在缝隙的情况发生,进而进一步减少楼板和外墙PC构件连接位置漏水的情况发生。
[0010]可选的,所述阻水板的端面上开设有多个供混凝土流入的容纳腔。
[0011]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向楼板和外墙PC构件上现浇混凝土时,部分混凝土进入
容纳腔中,最终使得容纳腔中的混凝土和容纳腔外部的混凝土凝固在一起,从而减少了加固层开裂导致阻水板与加固层分离的情况发生,进而增加了阻水板与加固层的连接稳定性。
[0012]可选的,还包括连接管,所述连接管的一端与楼板上预留的钢筋螺纹连接,所述连接管的另一端与外墙PC构件上预留的钢筋螺纹连接,所述连接管转动时,楼板上预留的钢筋和外墙PC构件上预留的钢筋朝向相互靠近的方向运动,所述连接管位于所述加固层中。
[0013]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阻水板安装好之后,对楼板上预留的钢筋进行折弯,对外墙PC构件上预留的钢筋进行折弯,继而使得楼板上预留的钢筋的端部与外墙PC构件上预留的钢筋的端部相对并且两者之间具有容纳连接管的空间,然后将连接管两端分别与两根钢筋螺纹连接在一起,转动连接管,两根钢筋朝向相互靠近的方向运动,当连接管无法继续转动时,两根钢筋处于张紧状态,钢筋、外墙PC构件和楼板三者之间形成三角形,进而增加楼板和外墙PC构件的连接稳定性。
[0014]可选的,所述阻水板位于所述连接管朝向楼板和外墙PC构件连接位置的一侧,所述连接管与所述阻水板抵触。
[0015]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连接管连接在钢筋上并无法转动时,连接管抵紧在阻水板上,继而使得连接管对阻水板进行阻挡,减少阻水板的两端分别与楼板和外墙PC构件分离的情况发生,进而增加阻水板与外墙PC构件和楼板的连接稳定性。
[0016]可选的,还包括加强杆,所述加强杆呈C型,所述加强杆的一端插入楼板中,所述加强杆的另一端插入外墙PC构件中,所述加强杆位于所述加固层中。
[0017]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连接管安装好了之后,对加强杆进行安装,继而使得加强杆的一端插入楼板中,加强杆的另一端插入外墙PC构件中,一方面使得加强杆对楼板和外墙PC构件的连接进行加强,增加楼板和外墙PC构件的连接稳定性,另一方面减少加固层容易开裂的情况发生,进一步减少外墙PC构件和楼板之间漏水的情况发生。
[0018]为了便于施工人员对装配式建筑外墙PC构件顶部加固组件进行安装,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使用装配式建筑外墙PC构件顶部加固组件的加固方法。
[0019]本申请提供的一种使用装配式建筑外墙PC构件顶部加固组件的加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安装阻水板,将阻水板倾斜放置,并将阻水板的一侧插入楼板中,阻水板的另一侧插入外墙PC构件中;S2,安装连接管,使用折弯装置对楼板上预留的钢筋和外墙PC构件上预留的钢筋进行折弯,继而使得楼板上预留的钢筋端部与外墙PC构件上预留的钢筋端部相对,然后将连接管的两端分别对准外墙PC构件上预留的钢筋和楼板上预留的钢筋,转动连接管,连接管与钢筋螺纹连接在一起,楼板上预留的钢筋和外墙PC上预留的钢筋朝向相互靠近的方向运动,连接管与阻水板抵触;S3,安装加强杆,将加强杆的一端插入楼板中,将加强杆的另一端插入外墙PC构件中;S4,现浇混凝土,向楼板上和外墙PC构件的顶部浇筑混凝土,使得混凝土凝固后形成加固层。
[0020]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装配式建筑外墙PC构件顶部加固组件进行加固施工
时,先对阻水板进行安装,继而使得阻水板的一侧插入楼板中,阻水板的另一侧插入外墙PC构件中;然后再对楼板和外墙PC构件上预留的钢筋进行折弯,将连接管与钢筋螺纹连接在一起,并使得外墙PC构件和楼板上的钢筋均处于张紧状态,连接管抵紧在阻水板上;然后再对加强杆进行安装,使得加强杆的一端插入楼板中,加强杆的另一端插入外墙PC构件中,最后再向楼板和外墙PC构件上现浇混凝土,混凝土凝固成加固层,即完成对装配式建筑外墙PC构件顶部加固组件的施工。
[0021]可选的,所述步骤S4中现浇混凝土时,先向阻水板和背离连接管的一侧浇筑混凝土,混凝土将阻水板、楼板和外墙PC构件三者之间的间隙灌满;然后再立马向楼板顶部和外墙PC构件顶部浇筑混凝土。
[0022]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对混凝土进行浇筑时,先向阻水板背离连接管的方向进行灌注,继而使得混凝土充满阻水板、楼板和外墙PC构件之间的空间,然后立马向楼板和外墙PC构件的顶部浇筑混凝土,进而增加加固层的稳定性。
[0023]可选的,于所述步骤S2中用到的折弯装置包括钳体,所述钳体钳口处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第一折弯杆,所述钳体钳口处的另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PC构件顶部加固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阻水板(100),所述阻水板(100)的一侧与外墙PC构件(600)连接,所述阻水板(100)的另一侧与楼板(500)连接,外墙PC构件(600)的顶部和楼板(500)上现浇有混凝土并形成加固层(400),所述阻水板(100)位于所述加固层(400)中。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PC构件顶部加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水板(100)垂直于自身长度方向的截面呈C型,所述阻水板(100)的一侧插入楼板(500)中,所述阻水板(100)的另一侧插入外墙PC构件(600)中。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PC构件顶部加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水板(100)的端面上开设有多个供混凝土流入的容纳腔(110)。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PC构件顶部加固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连接管(200),所述连接管(200)的一端与楼板(500)上预留的钢筋螺纹连接,所述连接管(200)的另一端与外墙PC构件(600)上预留的钢筋螺纹连接,所述连接管(200)转动时,楼板(500)上预留的钢筋和外墙PC构件(600)上预留的钢筋朝向相互靠近的方向运动,所述连接管(200)位于所述加固层(400)中。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PC构件顶部加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阻水板(100)位于所述连接管(200)朝向楼板(500)和外墙PC构件(600)连接位置的一侧,所述连接管(200)与所述阻水板(100)抵触。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建筑外墙PC构件顶部加固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加强杆(300),所述加强杆(300)呈C型,所述加强杆(300)的一端插入楼板(500)中,所述加强杆(300)的另一端插入外墙PC构件(600)中,所述加强杆(300)位于所述加固层(400)中。7.一种使用权利要求1

6任一项装配式建筑外墙PC构件顶部加固组件的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S1,安装阻水板(100),将阻水板...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传强段盟魏军芳吕学花张祖成
申请(专利权)人:莱芜凤凰建工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