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浙江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腹主动脉置管固定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923342 阅读:15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1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腹主动脉置管固定装置,主要由两条阻断条、带槽动脉灌注管、防脱环组成。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的腹主动脉置管固定装置操作方便,可灵活快速地调整阻断腹主动脉血流的压力程度,而且对腹主动脉的组织损伤小,可有效而确切的阻断血管,同时可以快速牢靠的固定腹主动脉置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快速地调整腹主动脉阻断的松紧程度,并可反复地捆扎或松解,而且对腹主动脉的组织损伤小,可有效安全地固定腹主动脉置管及置管深度。全地固定腹主动脉置管及置管深度。全地固定腹主动脉置管及置管深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腹主动脉置管固定装置


[0001]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腹主动脉置管固定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在器官移植前期的器官获取手术过程中,腹主动脉置管灌注器官保存液,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步骤。迅速的腹主动脉置管及准确的置管深度,可有效避免因动脉变异带来的灌注困难,从而保证肝脏、肾脏、胰腺等器官得到快速而良好灌注,减少器官的热缺血时间,最终有利于移植器官的存活。
[0003]在腹主动脉置管过程中,传统的置管固定方法为:首先在腹主动脉插管位置的近心端约1cm处穿过丝线,并由助手于此处暂时阻断腹主动脉血流,术者于插管位置剪开小口,置入管道,助手控制力度使管道顺利通过而不至出血,待置管至理想深度,由一人固定管道、控制血流,另一人用丝线打结固定管道。在这传统的丝线固定这一过程中,由于打结的力度、固定的位置、血管的柔韧性、血管内壁是否存在斑块等因素,存在主动脉置管固定不牢靠、动脉壁割裂、斑块脱落等风险,并可能进一步导致大出血、管道滑动影响置管深度甚至管道滑脱等可能,将影响器官的良好灌注,从而增加器官的热缺血时间,对获取器官的质量造成严重影响。所以,设计一种简便而可靠的腹主动脉置管固定装置成为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4]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一种腹主动脉置管固定装置,主要由两条阻断条、带槽动脉灌注管、防脱环组成。本装置在使用前是分开的,使用时逐步组合连接。
[0005]所述的阻断条为头端粗尾端细的条状体,采用具有一定弹性的橡胶制成,其头端由带抓持柄和方形套圈组成,方形套圈中的通道形状为上开口较大一侧内壁倾斜致通道逐渐变小直至较小的下开口,上开口为长宽约0.4*0.3cm的矩形,下开口为长宽约0.2*0.3cm的矩形,阻断条的体部为一侧遍布齿状纹路的条带,长宽厚约10*0.3*0.3cm,阻断条的尾部逐渐变窄。
[0006]所述带槽动脉灌注管为由头端、体部及尾端组成的一体管道,头端侧开数个小孔,体部是由内部金属丝支撑的聚乙烯材料制成的大小约Fr20即直径约6.7mm的中空管道,在距离头端10cm处开有直径为0.3cm的环形凹槽,尾部内壁设有螺纹用于与输液器连接。
[0007]所述防脱环采用具有一定弹性及摩擦力的橡胶制成,内部开有一大一小两处通道,分别为固定动脉置管通道和固定阻断条通道,固定动脉置管通道用于固定带槽动脉灌注管,固定阻断条通道用于固定阻断条,固定动脉置管通道形状为一端开口较大然后逐渐变小至中部不再变小直至另一端较小开口,大开口直径约0.9cm、小开口直径约0.6cm。固定阻断条通道上开口较大,一侧内壁倾斜致通道逐渐变小直至较小的下开口,上开口为长宽约0.4*0.3cm的矩形,下开口为长宽约0.2*0.3cm的矩形。且两个通道呈反向平行。
[0008]本技术使用时,置管前,先将带槽动脉置管头端自防脱环的固定动脉置管通
道的较大开口一侧穿过,并将防脱环固定于环形凹槽下约1cm处。并将两条阻断条分别自距置管位置近心端及远心端约1cm处的腹主动脉后方穿过后,将阻断条的尾部从头部的方形套圈较大开口处穿过,分别于近心端及远心端拉紧,阻断腹主动脉血流在置管时,当带槽动脉置管头端置入理想深度后,阻断条固定腹主动脉的位置也即体部恰好位于带槽动脉置管的环形凹槽位置,在此处拉紧阻断条,可简单有效地固定置管及置管深度,且因阻断条具有一定弹性,因此对血管的组织损伤小,不易发生切割伤,也不会勒得过松或过紧,在固定稳妥后,将阻断条的尾部从固定阻断条通道的较大开口穿过,进一步双重保险固定动脉置管的置管深度,操作方便快捷。本技术的阻断条通过头端方形套圈及一侧遍布齿状纹路的体部的摩擦力有效阻断腹主动脉血流,术中可用手术器械抓住抓持柄牵拉或调整腹主动脉阻断的压力程度,既可用于腹主动脉置管时固定管道,又可直接用于阻断腹主动脉。
[0009]本技术提供的腹主动脉置管固定装置操作方便,可灵活快速地调整阻断腹主动脉血流的压力程度,而且对腹主动脉的组织损伤小,可有效而确切的阻断血管,同时可以快速牢靠的固定腹主动脉置管。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装置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操作方便,可快速地调整腹主动脉阻断的松紧程度,并可反复地捆扎或松解,而且对腹主动脉的组织损伤小,可有效安全地固定腹主动脉置管及置管深度。
附图说明
[0010]图1为本技术的腹主动脉置管时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0011]图2为本技术的阻断条正、侧面示意图。
[0012]图3为本技术的带槽动脉灌注管示意图。
[0013]图4为本技术的防脱环俯视图。
[0014]图5为本技术的防脱环A

A剖面图及B

B剖面图。
[0015]图6为本技术的使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的结构进行详细说明。
[0017]实施例1
[0018]参见图1,一种腹主动脉置管固定装置,主要由阻断条1、带槽动脉灌注管2、防脱环3组成。
[0019]参见图2,所述的阻断条1为头端粗尾端细的条状体,由具有一定弹性及摩擦力的橡胶制成,最大直径约0.3cm,由带抓持柄4和方形套圈5组成阻断条1的头端,方形套圈5中的通道形状为上开口较大一侧内壁倾斜致通道逐渐变小直至较小的下开口,上开口为长宽约0.4*0.3cm的矩形,下开口为长宽约0.2*0.3cm的矩形,阻断条1的体部6为一侧遍布齿状纹路的条带,长宽厚约10*0.3*0.3cm,阻断条1的尾部7逐渐变窄,阻断血管或固定动脉置管时阻断条尾部7自较大开口处穿过方形套圈5并拉至理想阻断压力程度。
[0020]参见图3,所述的带槽动脉灌注管2由大小约Fr20即直径约6.7mm的内部金属丝支撑的聚乙烯材料制成,由头端、体部及尾端组成的一体管道,头端侧开数个小孔8,体部是由内部金属丝支撑的聚乙烯材料制成的中空管道,于距离头端10cm处开有直径为0.3cm的环形凹槽9,尾部内壁螺纹用于与输液器连接。
[0021]参见图4、图5,所述的防脱环3由具有一定弹性及摩擦力的橡胶制成,内部有一大一小两处通道,分别为固定动脉置管通道11、固定阻断条通道12,固定动脉置管通道11用于固定带槽动脉灌注管2,固定阻断条通道12用于固定阻断条1,固定动脉置管通道11形状为一端开口较大然后逐渐变小至中部不再变小直至另一端较小开口,大开口直径约0.9cm、小开口直径约0.6cm。固定阻断条通道12上开口较大,一侧内壁倾斜致通道逐渐变小直至较小的下开口,上开口大小约0.4*0.3cm,下开口直径约0.2*0.3cm。且两个通道呈反向平行。
[0022]实施例2
[0023]参见图6,动脉置管前,首先将带槽动脉置管2头端自防脱环3的固定动脉置管通道11的较大开口一侧穿过,将防脱环3固定于环形凹槽9下约1cm处。并游离出置管位置附近腹主动脉,将两条阻断条1分别自距置管位置近心端及远心端约1cm处的腹主动脉后方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腹主动脉置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由两条阻断条(1)、带槽动脉灌注管(2)、防脱环(3)组成。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腹主动脉置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阻断条(1)为头端粗尾端细的条状体,头端由带抓持柄(4)和方形套圈(5)组成,其体部(6)一侧遍布齿状纹路,尾部(7)逐渐变窄,方形套圈(5)中的通道形状为上开口较大一侧内壁倾斜致通道逐渐变小直至较小的下开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腹主动脉置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套圈(5)中的通道为矩形。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腹主动脉置管固定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带槽动脉灌注管(2)为由头端、体部及尾端组成的一体中空管道,头端侧开数个小孔(8),在距离头端10cm处的体部上开有直径为0.3cm的环形凹槽(9),尾部内壁设有螺纹用于与输液器连接。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腹主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东锴魏炜王伟林
申请(专利权)人:浙江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