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筱卿专利>正文

一种耐高温复合传输缆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技术

技术编号:32923225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耐高温复合传输缆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属于特种电缆领域。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耐高温复合传输缆由同轴信号组件以及依次设置在同轴信号组件外侧的第一隔离层、电导体芯、第一绝缘、第二绝缘、第二隔离层和金属护层组成,同轴信号组件由同轴信号芯以及依次同轴心设置在同轴信号芯外侧的同轴内绝缘、同轴屏蔽、同轴外绝缘和同轴护层组成;第一隔离层采用氧化铝粉体灌装制得,电导体芯采用Z型截面的单丝绞合制得,第一绝缘采用液态硅酸钠和氧化镁粉体挤包制得,第二绝缘采用云母带绕包制得,第二隔离层采用无碱玻璃纤维布绕包制得,金属护层采用金属带纵包焊接制得。根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耐高温复合传输缆,适用于高温环境中能量和信号传输中的应用。信号传输中的应用。信号传输中的应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耐高温复合传输缆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电缆连接组件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高温复合传输缆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

技术介绍

[0002]电线电缆作为能量和信号传输的组件,广泛应用于工业、农业以及生活配套工程的各个领域,被喻为现代社会得以正常运转的神经和血管。随着工农业水平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应用端对于电线电缆的综合性能要求也不断提高。传输性能是电线电缆的核心性能,而安全可靠性能是传输性能的基础,在安全可靠的基础上提高电线电缆的传输性能或提高电线电缆在复杂应用环境中的传输性能,是电线电缆发展的最重要内容和方向。尤其是随着人类探索能力的提高,重大装备和机器的应用环境越来越复杂,高温是电线电缆需要面对的重要应用场景挑战,如涡轮机、发动机等重大设备在校正或服役时的状态监测均依赖于电线电缆组件在高温环境中对信号的传输或能量供给。如何不断提高电线电缆的耐温性能,实现电线电缆在更高温环境中的能量和信号的传输,具有重要意义。

技术实现思路

[0003]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耐高温复合传输缆及其制造方法和应用。
[0004]首先,根据本专利技术的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的一种耐高温复合传输缆由同轴信号组件以及依次同轴心设置在同轴信号组件外侧的第一隔离层、电导体芯、第一绝缘、第二绝缘、第二隔离层和金属护层组成,同轴信号组件由同轴信号芯以及依次同轴心设置在同轴信号芯外侧的同轴内绝缘、同轴屏蔽、同轴外绝缘和同轴护层组成。
[0005]优选的,本专利技术的耐高温复合传输缆中,第一隔离层采用氧化铝粉体灌装制得,电导体芯采用Z型截面的单丝绞合制得,第一绝缘采用液态硅酸钠和氧化镁粉体挤包制得,第二绝缘采用云母带绕包制得,第二隔离层采用无碱玻璃纤维布绕包制得,金属护层采用金属带纵包焊接制得。
[0006]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同轴信号组件中,同轴信号芯采用纯铜材料制得,同轴内绝缘采用氧化硅粉体制得,同轴屏蔽采用铜合金材料制得,同轴外绝缘采用氧化硅粉体制得,同轴护层采用不锈钢材料制得。
[0007]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的同轴信号组件的外径为2

4mm。
[0008]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耐高温复合传输缆,Z型截面的单丝绞合制得的电导体芯具有密闭的内部腔体,电导体芯的内径为6

12mm。
[0009]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耐高温复合传输缆,Z型截面的单丝各个边角为圆角。
[0010]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耐高温复合传输缆,Z型截面的单丝由退火态铜材料制得。
[0011]进一步地,本专利技术耐高温复合传输缆,第一绝缘的厚度为1

2mm。
[0012]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上述的耐高温复合传输缆在高温环境中能量和信号传输中的应用。
[0013]根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方面,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耐高温复合传输缆的制造方法,包括:
[0014]同轴信号组件制造:将同轴信号芯的线坯、同轴屏蔽的管坯和同轴护层的管坯同轴心装配,同轴内绝缘灌装填充在同轴信号芯的线坯与同轴屏蔽的管坯的间隙内,同轴外绝缘灌装填充在同轴屏蔽的管坯与同轴护层的间隙内,同轴精度校正后整体拉拔成型至成品规格,其中,同轴信号芯的线坯材料为纯铜,同轴内绝缘材料为氧化硅粉体,同轴屏蔽管坯材料为铜合金,同轴外绝缘材料为氧化硅粉体,同轴护层管坯材料为不锈钢,制得同轴信号组件;同轴信号组件的外径为2

4mm;
[0015]复合缆芯制造:将圆形的导体线坯通过拉拔制成Z型截面的单丝,导体线坯材料为退火态铜,Z型截面的单丝各个边角为圆角;将多根Z型界面单丝同轴心绞合在同轴信号组件的外侧,形成具有密闭的内部腔体的电导体芯,电导体芯的内径为6

12mm;同步将第一隔离层灌装填充在电导体芯和同轴信号组件的间隙内;按液料比20将液态硅酸钠和氧化镁粉体混合后挤包在电导体芯的外侧形成第一绝缘,第一绝缘的厚度为1

2mm;在第一绝缘外侧依次紧密横向重叠绕包第二绝缘和第二隔离层,其中,第一隔离层为氧化铝粉体,第二绝缘为云母带,第二隔离层为无碱玻璃纤维布,制得复合缆芯;
[0016]金属护层包覆:将金属带剪裁后包覆在复合缆芯的外侧,通过在线焊接形成密闭圆管,制得耐高温复合传输缆。
[0017]最后,本专利技术还涉及上述耐高温复合传输缆的制造方法在耐高温电缆制造领域的应用。
[001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耐高温复合传输缆及其制造方法,可以提高电缆在高温环境中的传输能力,更加适用于高温环境中的能量和信号传输。
附图说明
[0019]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地说明。
[0020]图1为本专利技术耐高温复合传输缆的结构示意图;
[0021]图2为本专利技术耐高温复合传输缆中同轴信号组件的示意图;
[0022]图中,1

同轴信号组件,11

同轴信号芯,12

同轴内绝缘,13

同轴屏蔽,14

同轴外绝缘,15

同轴护层,2

第一隔离层,3

电导体芯,4

第一绝缘,5

第二绝缘,6

第二隔离层,7

金属护层。
具体实施方式
[0023]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详细描述本专利技术的实施方式,但是以下具体实施方式本质上仅是示例,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专利技术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
[0024]除非另有指明,本专利技术中使用的所有技术和科学术语与本领域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意义相同。除实施例中使用的具体方法、设备、材料外,根据本领域技术人员对现有技术的掌握及本专利技术的记载,还可以使用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所述的方法、设备、材料相似或等同的现有技术的任何方法、设备和材料来实现本专利技术。
[0025]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耐高温复合传输缆,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例一提供的
耐高温复合传输缆由同轴信号组件1以及依次同轴心设置在同轴信号组件1外侧的第一隔离层2、电导体芯3、第一绝缘4、第二绝缘5、第二隔离层6和金属护层7组成。
[0026]第一隔离层2采用氧化铝粉体灌装制得,电导体芯3采用Z型截面的单丝绞合制得,第一绝缘4采用液态硅酸钠和氧化镁粉体挤包制得,第二绝缘5采用云母带绕包制得,第二隔离层6采用无碱玻璃纤维布绕包制得,金属护层7采用金属带纵包焊接制得。
[0027]Z型截面的单丝绞合制得的电导体芯3具有密闭的内部腔体,电导体芯3的内径为6

12mm。Z型截面的单丝各个边角为圆角,Z型截面的单丝由退火态铜材料制得。第一绝缘4的厚度为1

2mm。
[0028]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示例性实施例二提供的同轴信号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耐高温复合传输缆,其特征在于,所述耐高温复合传输缆由同轴信号组件以及依次同轴心设置在同轴信号组件外侧的第一隔离层、电导体芯、第一绝缘、第二绝缘、第二隔离层和金属护层组成,同轴信号组件由同轴信号芯以及依次同轴心设置在同轴信号芯外侧的同轴内绝缘、同轴屏蔽、同轴外绝缘和同轴护层组成;其中,第一隔离层采用氧化铝粉体灌装制得,电导体芯采用Z型截面的单丝绞合制得,第一绝缘采用液态硅酸钠和氧化镁粉体挤包制得,第二绝缘采用云母带绕包制得,第二隔离层采用无碱玻璃纤维布绕包制得,金属护层采用金属带纵包焊接制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高温复合传输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同轴信号组件中,同轴信号芯采用纯铜材料制得,同轴内绝缘采用氧化硅粉体制得,同轴屏蔽采用铜合金材料制得,同轴外绝缘采用氧化硅粉体制得,同轴护层采用不锈钢材料制得。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耐高温复合传输缆,其特征在于,所述同轴信号组件的外径为2

4mm。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高温复合传输缆,其特征在于,所述Z型截面的单丝绞合制得的电导体芯具有密闭的内部腔体,电导体芯的内径为6

12mm。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耐高温复合传输缆,其特征在于,所述Z型截面的单丝各个边角为圆角。6.根据权利要求4

5任一所述的耐高温复合传输缆,其特征在于,所述Z型截面的单丝由退火态铜材料制得。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耐高温复合传输缆,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绝缘的厚度为1

2mm。8.根据权利要求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筱卿
申请(专利权)人:王筱卿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