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汽车前行李箱车载电源插座的防水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20016 阅读:1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11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前行李箱车载电源插座的防水结构,包括前行李箱和车载电源插座;前行李箱的侧壁上开设有一通孔用以安装车载电源插座,车载电源插座的一端为充电端,另一端为安装端;安装端的自由端伸出至侧壁之外并罩设有一防水保护罩,防水保护罩与侧壁的外表面相固定连接;防水保护罩的中间贯穿开设有线束穿孔,以便线束经线束穿孔密封贯穿后与车载电源插座相连。本发明专利技术根据车载电源插座的安装结构和遇水风险来源考虑,分内防水设计和外防水设计;内防水设计能有效解决取电插头与行李箱罩盖干涉、车载电源插座积灰、前行李箱使用空间浪费及视觉美观等问题;外防水设计面对外部溅水或车辆涉水时,车载电源插座的后端遇水,避免短路等问题。避免短路等问题。避免短路等问题。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汽车前行李箱车载电源插座的防水结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汽车部件防水
,具体涉及一种汽车前行李箱车载电源插座的防水结构。

技术介绍

[0002]现代汽车领域,燃油乘用汽车的发动机通常布置在车辆头部。随着电动汽车的流行及蓬勃发展趋势,电动汽车的结构设计趋于更加地简单化、时尚化、智能化,对比于传统燃油汽车,传统燃油汽车的发动机被小小的电池所替代,因此燃油汽车发动机舱的空间被空置下来,为了使其得到最充分的利用,电动汽车往往在此位置设计一个前行李箱,方便驾乘人员使用。
[0003]为使驾乘人员进一步获得更佳的使用体验,可以在汽车前行李箱增加一个12V车载电源插座以满足客户放置在前行李箱中物品的充电需求。
[0004]前行李箱布置在车头引擎盖下面,电源插座本身为非防水件,若遇行李箱内部溅水、外部溅水、车辆涉水等情况,电源插座正极插片材质为铜(无镀层),负极插片和外套材质为铁(镀锡),易产生短路、锈蚀等风险。而目前对电源插座的防水仅是在充电端配设一个可扣合的防水橡胶盖。
[0005]现有技术中,如:CN101537813B和CN202319838U就都提供了一种有关于汽车行李箱的防水结构,但这两个技术方案均是针对燃油乘用汽车的后行李箱的防水设计,且后行李箱里并没有布置车载电源插座,故不能适用本专利技术所面对的情况,且这两个技术方案所采取的防水设计需进一步优化以获得更好的防水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6]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不足,本专利技术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汽车前行李箱车载电源插座的防水结构,避免当电动汽车的前行李箱内的车载电源插座遇水产生短路等使用风险的问题,取得既能满足客户放置在前行李箱中物品的充电需求又能保证前行李箱内有效防水的效果。
[0007]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汽车前行李箱车载电源插座的防水结构,包括前行李箱和车载电源插座;所述前行李箱的侧壁上垂直开设有一通孔用以安装所述车载电源插座,所述车载电源插座的一端为充电端用以满足前行李箱内物品的充电需求,充电端密封连接有可拆卸的防水橡胶盖,车载电源插座的另一端为安装端用以将车载电源插座与侧壁相连接;所述充电端的端面与侧壁的内表面相平齐以便取电插头水平插入车载电源插座;所述安装端的自由端经侧壁上的通孔密封伸出至侧壁之外并罩设有一防水保护罩,所述防水保护罩与侧壁的外表面密封连接;防水保护罩上贯穿开设有线束穿孔,以供车载电源插座外接的线束经所述线束穿孔密封贯穿后外接。
[0008]进一步完善上述技术方案,所述安装端上套设有一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于安装
端的一周侧面与侧壁上的通孔的内壁之间。
[0009]进一步地,所述安装端的自由端具有车载电源插座的正负极接线部,所述防水保护罩内设有一线束接插头,所述电源插座的正负极接线部与所述线束接插头相连以便车载电源插座通过线束插接头与线束相连。
[0010]进一步地,所述防水保护罩与侧壁相连的一端为固定端,防水保护罩的自由端为线束进入端,所述线束穿孔开设于线束进入端的端面上并密封连接有一线束护套以用于线束的防水。
[0011]进一步地,线束接插头连接线束,线束的外端从线束护套的内孔中密封穿出以便外接。
[0012]进一步地,所述线束护套与线束进入端相卡接的一端为水平部分,所述水平部分的轴线与防水保护罩的轴线同轴,线束护套的另一端为水平部分向与防水保护罩的轴线相垂直的方向所延伸而形成的垂直部分;所述水平部分的自由端四周向外延伸设有一圈卡接凹槽,线束穿孔的一周边沿对应嵌入卡接凹槽内以便线束护套与线束进入端相卡接从而保证密封连接。
[0013]进一步地,所述水平部分沿水平部分的轴线从与垂直部分的连接处至水平部分的自由端呈渐扩的喇叭口状。
[0014]进一步地,所述固定端的端面和侧壁之间设有环形的双层防水泡棉;所述防水保护罩的材质为塑料。
[0015]进一步地,所述防水保护罩沿防水保护罩的轴线从固定端至线束进入端呈逐渐缩小的棱台状。
[0016]进一步地,所述防水保护罩的固定端的边沿沿固定端的周向延伸以形成搭接边,若干周向均布的螺栓贯穿所述搭接边并连接前行李箱的侧壁。
[0017]相比现有技术,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1、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汽车前行李箱车载电源插座的防水结构,根据车载电源插座的安装结构和遇水风险来源考虑,分内防水设计和外防水设计。内防水设计体现在车载电源插座在前行李箱内位置的布置上,本专利技术将车载电源插座布置在前行李箱的侧壁上,使得车载电源插座的朝向为水平;此布置方式能有效解决取电插头与行李箱罩盖干涉、车载电源插座积灰、前行李箱使用空间浪费及视觉美观等问题,但无法规避车载电源插座遇水产生的风险,因此实施时,本专利技术还进一步做了外防水设计。外防水设计主要体现在车载电源插座的安装端增设一个防水保护罩对车载电源插座进行隔水保护,所述防水保护罩为密封结构,防止外部溅水或车辆涉水时,车载电源插座的后端(即安装端)遇水,避免短路等问题。
[0018]2、本专利技术的一种汽车前行李箱车载电源插座的防水结构,在车载电源插座与侧壁之间增设一个密封圈对安装缝隙进行密封,进一步保障本汽车前行李箱车载电源插座的防水结构的内防水效果;本专利技术还对线束与防水保护罩之间做了进一步的外防水设计,即在线束进入端增设一个线束护套,具体实施时,线束护套应采用高强度弹性材料制成,具体可采用PU、TPE、橡胶等;整个线束护套能完整包裹住线束,既保证了电源插座的正负极接线部与外界线束的连接,还保证了本防水结构的密封性和防水性,成型、连接方便。
附图说明
[0019]图1为研发过程中设计的车载电源插座竖直布置在前行李箱上沿的示意图;图2为研发过程中设计的车载电源插座竖直布置在水平安装凸台的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汽车前行李箱车载电源插座的防水结构的车载电源插座的布置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汽车前行李箱车载电源插座的防水结构的防水保护罩的布置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一种汽车前行李箱车载电源插座的防水结构的爆炸图;其中,前行李箱1,水平安装凸台11,侧壁12,凸台13,车载电源插座2,充电端21,安装端22,防水保护罩3,固定端31,空心扣盖32,线束进入端33,防水泡棉34,密封圈4,线束接插头5,线束护套6,螺栓7。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0021]请参见图3

图5,具体实施例的一种汽车前行李箱车载电源插座的防水结构,包括前行李箱1和车载电源插座2;所述前行李箱的侧壁12上垂直开设有一通孔用以安装所述车载电源插座2,所述车载电源插座2的一端为充电端21用以满足前行李箱内物品的充电需求,充电端21密封连接有可拆卸的防水橡胶盖(图中未示出),车载电源插座2的另一端为安装端22用以将车载电源插座2与侧壁12相连接;所述充电端21的端面与侧壁12的内表面相平齐以便取电插头水平插入车载电源插座2;所述安装端22的自由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汽车前行李箱车载电源插座的防水结构,包括前行李箱和车载电源插座;其特征在于:所述前行李箱的侧壁上垂直开设有一通孔用以安装所述车载电源插座,所述车载电源插座的一端为充电端用以满足前行李箱内物品的充电需求,充电端密封连接有可拆卸的防水橡胶盖,车载电源插座的另一端为安装端用以将车载电源插座与侧壁相连接;所述充电端的端面与侧壁的内表面相平齐以便取电插头水平插入车载电源插座;所述安装端的自由端经侧壁上的通孔密封伸出至侧壁之外并罩设有一防水保护罩,所述防水保护罩与侧壁的外表面密封连接;防水保护罩上贯穿开设有线束穿孔,以供车载电源插座外接的线束经所述线束穿孔密封贯穿后外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汽车前行李箱车载电源插座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端上套设有一密封圈,所述密封圈设于安装端的一周侧面与侧壁上的通孔的内壁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汽车前行李箱车载电源插座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端的自由端具有车载电源插座的正负极接线部,所述防水保护罩内设有一线束接插头,所述电源插座的正负极接线部与所述线束接插头相连以便车载电源插座通过线束插接头与线束相连。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一种汽车前行李箱车载电源插座的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保护罩与侧壁相连的一端为固定端,防水保护罩的自由端为线束进入端,所述线束穿孔开设于线束进入端的端面上并密封连接有一线束护套以用于线束的防水。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一种汽车前行李箱车...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蒋敏
申请(专利权)人:重庆长安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