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隧道变形的实时在线连续监测方法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隧道监测
,特别是一种隧道变形的实时在线连续监测方法。
技术介绍
[0002]现阶段隧道衬砌结构表面位移监测多采用移动式检测车,如申请号为2016108678587的中国专利技术专利申请,其包括轨道装置、弹性动态位移监测装置、固定支撑装置、数据处理装置和行进装置;轨道装置与隧道洞壁贴合,能够与隧道洞壁共形变,轨道装置包括沉降记录轨道和收敛记录轨道,沉降记录轨道固定在隧道洞壁的拱顶,收敛记录轨道固定在隧道洞壁的侧壁;弹性动态位移监测装置行进在沉降记录轨道和收敛记录轨道上,能够将隧道洞壁的形变转换为位移数据并传输给数据处理装置;弹性动态位移监测装置与固定支撑装置固定连接,固定支撑装置与行进装置连接;数据处理装置根据若干次采集数据得到隧道水平收敛变化曲线与工地沉降变化曲线,通过不同时间的采集数据横向对比,得到隧道的连续性全覆盖位移监测数据。
[0003]上述专利申请,虽然一定程度上实现隧道位移数据的连续监测,然而还存在着如下不足,有待进行改进:工作时行进装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隧道变形的实时在线连续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步骤1、判定需监测隧道截面:公路隧道检测车按照设定时间间隔对隧道的每个截面进行检测,当某隧道截面具有如下1A~1C中任一项病害特征时,则判定该隧道截面为需监测隧道截面;1A、衬砌具有掉块;1B、具有大裂缝;其中,大裂缝是指裂缝深度超过设定深度阈值的裂缝;1C、衬砌变形速率大于设定变形阈值或超过预警速率;步骤2、地质雷达检测:采用地质雷达对步骤1判定的需监测隧道截面进行检测,并判断需监测隧道截面中是否存在岩溶空洞和隧道衬砌质量不良;其中,隧道衬砌质量不良包括衬砌空洞、衬砌潜在裂缝和围岩接触面正投影;其中,衬砌潜在裂缝是指裂缝深度不超过设定深度阈值的裂缝;围岩接触面正投影是指隧道衬砌与围岩接触部位存在空洞;步骤3、确定变形位移计埋设位置:在需监测隧道截面的内壁面,将步骤1检测的掉块部位和大裂缝部位,步骤2检测的岩溶空洞和每个隧道衬砌质量不良部位,分别进行位置标记;每个标记位置均形成为一个变形位移计埋设位置;步骤4、选择变形位移计:根据监测范围选取不同长度的变形位移计;变形位移计的数量不少于步骤3确定的变形位移计埋设位置数量;步骤5、开设弧形槽:在需监测隧道截面的内壁面,开设弧形槽,弧形槽需穿过步骤3确定的所有变形位移计埋设位置;且弧形槽的深度和宽度应大于步骤4选择的变形位移计的高度和宽度;步骤6、组装变形位移计:先将步骤4选择的变形位移计通过线缆相串联;然后,将串联完成的变形位移计放入柔性管中,并使变形位移计紧贴柔性管的管壁,串联变形位移计的线缆从柔性管的端部引出;步骤7、埋设变形位移计:将具有变形位移计的柔性管放置在步骤5开设的弧形槽内,并使得每个变形位移计埋设位置均具有一个变形位移计;接着,将柔性管在弧形槽中的位置进行固定;变形位移计将随对应变形位移计埋设位置的隧道衬砌同步变形;步骤8、封槽:将埋设有变形位移计的弧形槽进行充实封堵;步骤9、隧道变形实时监测:将步骤6中从柔性管端部引出的线缆与设置在接收传输装置相连接,接收传输装置与监控终端无线连接;监控终端能实时获取每个变形位移计的变形位移。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隧道变形的实时在线连续监测方法,其特征在于: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骆俊晖,吴春伟,蒋雅君,周祥,李洋溢,黄海峰,肖华荣,廖来兴,畅振超,莫鹏,米德才,王诗海,郝天之,吴宇航,陈远鹏,
申请(专利权)人:西南交通大学成都扬华源动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