铰接转向式鲜食玉米联合收获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18305 阅读:22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0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铰接转向式鲜食玉米联合收获机,旨在提供一种收获损伤小、生产效率高、适应性强、收获质量更好的铰接转向式鲜食玉米联合收获机。该底盘上由前至后依次设置该过桥升运器、清选输送器、集箱升运器,该过桥升运器前端挂接该收割台,该集箱升运器后方设置果穗箱,位于该集箱升运器与该果穗箱前立面构成的三角区域内,该发动机总成设置在该底盘上,该过桥升运器上方设置驾驶室,位于该清选输送器上方,该风机架上设置前风机、后风机,且由前至后沿高度方向阶梯配置。本发明专利技术适用于鲜食玉米低损伤收获作业。食玉米低损伤收获作业。食玉米低损伤收获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铰接转向式鲜食玉米联合收获机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鲜食玉米收获机,尤其是涉及一种铰接转向式鲜食玉米联合收获机。

技术介绍

[0002]我国鲜食玉米种植面积逐年在增加,规模化趋势明显,且有从华南地区向中原、东北地区转移的趋势,而中原和东北则最适合于规模化种植。规模化种植的基础是全程机械化,鲜食玉米和普遍玉米种植方式并没有本质区别,目前看几乎所有的环节都可以实现机械化,但唯有一个环节实现机械化难度大,且机器不成熟,这就是鲜食玉米收获。鲜食玉米收获机械还处在利用现有技术改装应用阶段。随着鲜食玉米种植面积的扩大,种植户不断发展壮大,机械化收获需求紧迫,种植户纷纷采用我国现有多种品牌机型改装收获鲜食玉米,由于受到割台摘穗部件结构、果穗箱容积等的局限,摘穗及输送损伤、频繁卸粮影响效率的问题不能得到根本解决。存在收获损伤大(达10%),生产效率低(50亩/天),对不同品种、作业地块条件适应性差,作业稳定性和可靠性不足,无法满足鲜食玉米规模化种植的需要。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存在的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收获损伤小、生产效率高、适应性强、收获质量更好的铰接转向式鲜食玉米联合收获机。
[000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下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的铰接转向式鲜食玉米联合收获机,包括底盘和设置在该底盘上的收割台、发动机总成、后驱动轮、前驱动轮、果穗箱、驾驶室,还包括过桥升运器、清选输送器、集箱升运器、后风机、前风机、左扶梯、风机架、右扶梯, 该底盘上由前至后依次设置该过桥升运器、清选输送器、集箱升运器,该过桥升运器前端挂接该收割台,该过桥升运器后输出端与该清选输送器前输入端对接,该清选输送器后输出端与该集箱升运器前输入端对接,该集箱升运器向后上方倾斜设置,该集箱升运器后方设置果穗箱,该集箱升运器后输出端与该果穗箱上开口对应,位于该集箱升运器与该果穗箱前立面构成的三角区域内,该发动机总成设置在该底盘上,该过桥升运器上方设置驾驶室,该驾驶室两侧分别设置左扶梯、右扶梯,该风机架固装在该底盘上,位于该清选输送器上方,该风机架上设置前风机、后风机,且由前至后沿高度方向阶梯配置。
[0005]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过桥升运器、清选输送器、集箱升运器均采用其上等间距设置挡板的多层布胶带,所述前风机向下垂直设置吸入管,该吸入管入口与所述清选输送器的多层布胶带带面相对应,所述后风机向下垂直设置吸入管,该吸入管入口与所述清选输送器后输出端相对应,所述前风机、后风机水平出口沿切线方向分别设置风机排草口。
[0006]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底盘分为前底盘和后底盘,该前底盘后端与该后底盘前端沿垂直方向同轴线设置上下两个铰接轴联接,两个所述前驱动轮滚动地左右对称设
置在该前底盘上,两个所述后驱动轮滚动地左右对称设置在该后底盘上,且所述前驱动轮与所述后驱动轮规格相同。
[0007]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方案,所述集箱升运器前输入端铰接安装在所述底盘上,位于所述集箱升运器后输出端下方,所述底盘上设有导轨,与该导轨相对应,所述集箱升运器后输出端设置支撑架,该导轨为向上突的圆弧形,该支撑架配装在该导轨上,所述风机架上端设置拉链,所述集箱升运器后输出端挂接在该拉链上。
[0008]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后,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铰接转向式鲜食玉米联合收获机具有的有益效果是:本专利技术所述过桥升运器、清选输送器、集箱升运器均采用其上等间距设置挡板的多层布胶带,位于该清选输送器上方,该风机架上设置前风机、后风机,且由前至后沿高度方向阶梯配置。所述底盘分为前底盘和后底盘,该前底盘后端与该后底盘前端沿垂直方向同轴线设置上下两个铰接轴联接,所述前驱动轮与所述后驱动轮规格相同。这样收割台摘下的果穗在所述过桥升运器、清选输送器、集箱升运器设置挡板的多层布胶带上依次向后输送,输送过程多层布胶带对果穗没有损伤,在清选输送器输送过程中,果穗中的茎秆杂余碎叶通过设置前风机、后风机风力清选排出,所述底盘通过沿垂直方向上下两个铰接轴转向,转弯半径小,所述前驱动轮与所述后驱动轮规格相同,可以采用大尺寸轮胎,地面附着力增加,四轮驱动驱动力大,田间行走脱困能力强,对湿涝地适应性强;由于采用大尺寸轮胎承重力强,可以采用大容量果穗箱,就不需要频繁卸粮,减少非作业时间,提高作业效率。得到了收获损伤小、生产效率高、适应性强、收获质量更好的效果。
附图说明
[0009]图1是本专利技术铰接转向式鲜食玉米联合收获机的构造主视图;图2是图1的俯视图;图3是图1的侧视图。
[0010]图中:收割台1;过桥升运器2;清选输送器3;集箱升运器4;发动机总成5;底盘6;后驱动轮7;前驱动轮8;果穗箱9;后风机10;前风机11;左扶梯12;驾驶室13;风机架14;拉链15;支撑架16;导轨17;铰接轴18;右扶梯19;风机排草口20。
具体实施方式
[0011]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如图1、图2、图3所示,给出了本专利技术铰接转向式鲜食玉米联合收获机的具体实施方式构造示意图,包括底盘6和设置在该底盘6上的收割台1、发动机总成5、后驱动轮7、前驱动轮8、果穗箱9、驾驶室13。还包括过桥升运器2、清选输送器3、集箱升运器4、后风机10、前风机11、左扶梯12、风机架14、右扶梯19, 该底盘6上由前至后依次设置该过桥升运器2、清选输送器3、集箱升运器4,该过桥升运器2前端挂接该收割台1,该过桥升运器2后输出端与该清选输送器3前输入端对接,该清选输送器3后输出端与该集箱升运器4前输入端对接,该集箱升运器4向后上方倾斜设置,该集箱升运器4后方设置果穗箱9,该集箱升运器4后输出端与该果穗箱9上开口对应,位于该集箱升运器4与该果穗箱9前立面构成的三角区域内,该发动机总成5设置在该底盘6上,该过桥升运器2上方设置驾驶室13,该驾驶室13两侧分别设
置左扶梯12、右扶梯19,该风机架14固装在该底盘6上,位于该清选输送器3上方,该风机架14上设置前风机11、后风机10,且由前至后沿高度方向阶梯配置。
[0012]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所述过桥升运器2、清选输送器3、集箱升运器4均采用其上等间距设置挡板的多层布胶带,所述前风机11向下垂直设置吸入管,该吸入管入口与所述清选输送器3的多层布胶带带面相对应,所述后风机10向下垂直设置吸入管,该吸入管入口与所述清选输送器3后输出端相对应,所述前风机11、后风机10水平出口沿切线方向分别设置风机排草口20。
[0013]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如图1所示,所述底盘6分为前底盘和后底盘,该前底盘后端与该后底盘前端沿垂直方向同轴线设置上下两个铰接轴18联接,两个所述前驱动轮8滚动地左右对称设置在该前底盘上,两个所述后驱动轮7滚动地左右对称设置在该后底盘上,且所述前驱动轮8与所述后驱动轮7规格相同,该前底盘与该后底盘通过沿垂直方向同轴线设置的上下两个铰接轴18实现铰接转向。
[0014]作为本专利技术的优选实施例,如图1、图2所示,所述集箱升运器4前输入端铰接安装在所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铰接转向式鲜食玉米联合收获机,包括底盘(6)和设置在该底盘(6)上的收割台(1)、发动机总成(5)、后驱动轮(7)、前驱动轮(8)、果穗箱(9)、驾驶室(13),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过桥升运器(2)、清选输送器(3)、集箱升运器(4)、后风机(10)、前风机(11)、左扶梯(12)、风机架(14)、右扶梯(19), 该底盘(6)上由前至后依次设置该过桥升运器(2)、清选输送器(3)、集箱升运器(4),该过桥升运器(2)前端挂接该收割台(1),该过桥升运器(2)后输出端与该清选输送器(3)前输入端对接,该清选输送器(3)后输出端与该集箱升运器(4)前输入端对接,该集箱升运器(4)向后上方倾斜设置,该集箱升运器(4)后方设置果穗箱(9),该集箱升运器(4)后输出端与该果穗箱(9)上开口对应,位于该集箱升运器(4)与该果穗箱(9)前立面构成的三角区域内,该发动机总成(5)设置在该底盘(6)上,该过桥升运器(2)上方设置驾驶室(13),该驾驶室(13)两侧分别设置左扶梯(12)、右扶梯(19),该风机架(14)固装在该底盘(6)上,位于该清选输送器(3)上方,该风机架(14)上设置前风机(11)、后风机(10),且由前至后沿高度方向阶梯配置。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铰接转向式鲜食玉米联合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桥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叶彤刘兴博王海洋聂美玲杨金砖兰海涛邢璐露常建国林君堂张范良
申请(专利权)人:黑龙江省农业机械工程科学研究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