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可降解抗菌非织造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17973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0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非织造布领域,公开了一种可降解抗菌非织造布。由纺粘层A、抗菌粉体层、纺粘层B三层组成;最顶层为纺粘层A,中间层为抗菌粉体层,底层为纺粘层B,抗菌粉体层铺设在纺粘层A和纺粘层B之间;该可降解抗菌非织造布是由纺粘层A、抗菌粉体层、纺粘层B按照由上至下的顺序依次铺设形成的三层结构的非织造布。该非织造布具有抗菌性好、可降解等优点。可降解等优点。可降解等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可降解抗菌非织造布


[0001]本技术属于非织造布领域,本技术涉及一种可降解抗菌非织造布。

技术介绍

[0002]当前,新型冠状病毒COVID

19全球蔓延,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是其主要传播路径。口罩、防护服已然成为人们外出和工作的重要防护用具。特别是口罩,作为一种有效减少呼吸道病毒传播的干预措施,市场需求量较大。但由于所有口罩材料均为PP(聚丙烯)材质,整个口罩无法实现降解,在给人们带来防护的同时,也形成大量白色污染。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技术的目的是克服上述
技术介绍
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可降解抗菌非织造布,该非织造布具有抗菌性好、可降解等优点。
[0004]本技术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可降解抗菌非织造布,由纺粘层A、抗菌粉体层、纺粘层B三层组成;最顶层为纺粘层A,中间层为抗菌粉体层,底层为纺粘层B,抗菌粉体层铺设在纺粘层A和纺粘层B之间;该可降解抗菌非织造布是由纺粘层A、抗菌粉体层、纺粘层B.
[0005]所述纺粘层A和纺粘层B的原料为聚乳酸切片;纺粘层A和纺粘层B分别是聚乳酸切片通过熔融纺丝而成。
[0006]进一步的,所述抗菌粉体层原料为抗菌粉体,具体可为具有多孔结构的分子筛类无机材料或磷酸锆载银。
[0007]进一步的,所述纺粘层A克重为10~50g/m2;
[0008]进一步的,所述纺粘层B克重为10~50g/m2;
[0009]进一步的,所述的抗菌粉体层的抗菌粉体的添加量在20~50wt%。
[0010]抗菌粉体通过撒粉装置均匀的喷洒在底层纺粘层B纤网上。当三层经过一套热轧装置时,纤维熔融会将抗菌粉体粘接在纤维上,最终形成一体结构。
[0011]本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的有益效果是:
[0012]目前市面上有很多抗菌纺粘产品,其材质大多数为PP(聚丙烯),无法实现降解,会形成大量白色污染。本技术提供的一种可降解抗菌非织造布,与市面上其他产品不同之处在于其原料可降解,减轻了使用废弃后的环境污染问题;同时,产品的耐水性效果较好。
附图说明
[001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
[0014]图1是本技术一种可降解抗菌非织造布结构示意图。
[0015]图中 1.纺粘层A,2.抗菌粉体层,3.纺粘层B。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以下结合说明书附图,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但本技术并不局限于以下实施例。
[0017]实施例1
[0018]一种可降解抗菌非织造布,如图1所示,由纺粘层A1、抗菌粉体层2、纺粘层B 3三层组成;最顶层为纺粘层A1,中间层为抗菌粉体层2,底层为纺粘层B 3,抗菌粉体层2铺设在纺粘层A1和纺粘层B 3之间;该可降解抗菌非织造布是由纺粘层A1、抗菌粉体层2、纺粘层B 3按照由上至下的顺序依次铺设形成的三层结构的非织造布。
[0019]所述纺粘层A1和纺粘层B 3的原料为聚乳酸切片;纺粘层A1和纺粘层B3分别是聚乳酸切片通过熔融纺丝而成。
[0020]进一步的,所述抗菌粉体层2原料为抗菌粉体。
[0021]上述一种可降解抗菌非织造布制作如下:25g非织造布为例;
[0022](1)聚乳酸切片先进行干燥,然后输送至螺杆挤出机。
[0023](2)熔体经过螺杆挤出后,先经过预过滤器,将杂质去除,然后进入计量系统,平均分配给#纺丝模头A和#纺丝模头B。模头温度设定230℃。从纺丝模头出来的纤维经过狭缝牵伸,形成蓬松杂乱的纤网,铺设在成网网帘上,纺粘层A1的纤网克重平均控制在12.0~12.5g/m2,纺粘层B 3的纤网克重平均控制12.0~12.5g/m2。
[0024](3)抗菌粉体层的原料通过自动撒粉装置,均匀铺在底层纺粘层B 3的纤网上。添加量控制在9~10g/m2。
[0025](4)最后纤网经过热轧装置复合,粘接于一体。
[0026](5)卷绕,分切。
[0027]虽然,上文中已经用一般性说明及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作了详尽的描述,但在本技术基础上,可以对之作一些修改或改进,这对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是显而易见的。因此,在不偏离本技术精神的基础上所做的这些修改或改进,均属于本技术要求保护的范围。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可降解抗菌非织造布,其特征是,由纺粘层A(1)、抗菌粉体层(2)、纺粘层B(3)三层组成;最顶层为纺粘层A(1),中间层为抗菌粉体层(2),底层为纺粘层B(3),抗菌粉体层(2)铺设在纺粘层A(1)和纺粘层B(3)之间;该可降解抗菌非织造布是由纺粘层A(1)、抗菌粉体层(2)、纺粘层B(3)按照由上至下的顺序依次铺设形成的三层结...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谷源明谷冬昭
申请(专利权)人:大连瑞源非织造布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