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热片及换热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917846 阅读:6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08
本申请涉及燃具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换热片及具有该换热片的换热装置。上述换热片中,换热片至少包括换热片本体,换热片本体上靠近进气端设有第一排换热孔,通过在第一排换热孔中间设置第一扰流翻边,形成在沿气流流动方向上宽度减小的第一通道,高温烟气经过第一通道后收拢聚集,可以有效地增加烟气与换热片本体上其他排换热孔的换热量。同时,高温烟气通过减小的第一通道后,流速有所增加,有利于提高高温烟气的对流换热系数,增强换热效果,从而提高了换热片的换热效率。另外,还通过调整第一扰流翻边以及第一换热孔之间的参数,得到了一个合理的烟气聚拢效果与烟气流速。到了一个合理的烟气聚拢效果与烟气流速。到了一个合理的烟气聚拢效果与烟气流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换热片及换热装置


[0001]本申请涉及燃具
,特别是涉及一种换热片及具有该换热片的换热装置。

技术介绍

[0002]换热片是换热装置的主要部件之一,会直接影响换热装置的换热效率。相关技术中,换热片的下游(沿气流流动方向的排气端)大部分区域与烟气的换热不充分,导致换热片整体换热效率不高。

技术实现思路

[0003]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换热片及具有该换热片的热交换器,以提高换热片的换热效率。
[0004]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换热片,包括换热片本体;
[0005]所述换热片本体沿气流流动方向具有进气端和排气端,所述换热片本体上设有第一排换热孔以及位于第一排换热孔下游的第二排换热孔,所述第一排换热孔包括依次间隔设置的至少三个第一换热孔,所述第二排换热孔包括依次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二换热孔;
[0006]所述换热片本体上还设有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换热孔之间的两个第一扰流翻边,两个所述第一扰流翻边间隔设置形成第一通道,所述第一通道的宽度在沿所述气流流动方向上减小;...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换热片,其特征在于,包括换热片本体(110);所述换热片本体(110)沿气流流动方向具有进气端和排气端,所述换热片本体(110)上设有第一排换热孔以及位于所述第一排换热孔下游的第二排换热孔,所述第一排换热孔包括依次间隔设置的至少三个第一换热孔(121),所述第二排换热孔包括依次间隔设置的至少两个第二换热孔(122);所述换热片本体(110)上还设有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换热孔(121)之间的两个第一扰流翻边(130),两个所述第一扰流翻边(130)间隔设置形成第一通道(131),所述第一通道(131)的宽度在沿所述气流流动方向上减小;所述第一扰流翻边(130)靠近所述进气端的一端为第一端,所述第一扰流翻边(130)远离所述进气端的一端为第二端;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扰流翻边(130)的第一端之间的间距为a,相邻两个所述第一扰流翻边(130)的第二端之间的间距为b,所述第一换热孔(121)的直径为D1;其中,b与a的比值为0.7

0.8;和/或,a≥D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换热片本体(110)上还设有位于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换热孔(122)之间的两个第二扰流翻边(140);所述第二扰流翻边(140)远离所述排气端的一端为第一端,所述第二扰流翻边(140)靠近所述排气端的一端为第二端;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扰流翻边(140)的第一端形成第一端口(141),且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扰流翻边(140)的第一端之间的间距为c1;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扰流翻边(140)的第二端形成第二端口(142),且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扰流翻边(140)的第一端之间的间距为c2;其中,c1小于c2。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片,其特征在于,将相邻两个所述第二扰流翻边(140)中各第二扰流翻边(140)的第一端和第二端的连线分别定义为第一连线(143)和第二连线(144),所述第一连线(143)和所述第二连线(144)形成有夹角e;所述第二换热孔(122)的直径为D2;其中,c1与D2的比值为0.3

0.4;和/或,80
°
≤e≤90
°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热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扰流翻边(140)和与所述第二扰流翻边(140)相邻的第二换热孔(122)之间形成第二通道(145);所述第二通道(145)的宽度在沿所述气流流动方向上减小。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卢宇凡鲁信辉胡垣华范永欣
申请(专利权)人:广东万和新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