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低空风能协同捕获发电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917537 阅读:10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0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高低空风能协同捕获发电装置,包括低空风能捕获发电系统、高空风能捕获发电系统、共支撑承载系统以及并网系统;低空风能捕获发电系统设置于共支撑承载系统上;高空风能捕获发电系统设置于低空风能捕获发电系统顶部;并网系统设置于共支撑承载系统内部,并通过电缆分别与低空风能捕获发电系统、高空风能捕获发电系统连接;所述高空风能捕获发电系统包括飞行器以及舱基系统;所述舱基系统包括转向装置以及牵引装置。本发明专利技术的高低空风能协同捕获发电装置,能实现低空和高空风能协同捕获,提高风电场发电量。提高风电场发电量。提高风电场发电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高低空风能协同捕获发电装置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风力发电
,特别涉及一种高低空风能协同捕获发电装置。

技术介绍

[0002]现有风能捕获方式分为低空风能捕获和高空风能捕获,低空风能捕获的代表是风力发电机组(陆上/海上),高空风能捕获的代表是风筝发电。
[0003]风力发电机组可分为水平轴和垂直轴两种。水平轴风力发电机组由于其风能利用效率相对较高,市场和技术发展迅速,99%以上的大型风力发电机组都是水平轴结构。其由叶轮、塔筒、基础、主机四大系统组成,叶轮和主机水平连接后架设在塔筒上,塔筒又建立在基础上面。风力发电机组通过叶轮捕获风能,进而转化成机械能带动发电机转子进行发电。叶轮直径越大、叶轮轮毂中心高度越高,所捕获的风能越多,发电量越多。当前,大多数风力发电机组的平均轮毂中心高度在100m左右,少部分先进的大容量机组的轮毂中心高度能达到140~160m左右。然而,若机组的塔筒高度或者叶轮直径进一步增加或增大,机组的安全可靠性要求和成本将大幅提高,进而影响风场经济性。基于当前阶段的技术发展趋势,虽然风力发电机组继续保持向大型化、定制化和智能化方向发展,但是由于叶轮尺寸材料和工艺、塔筒高度与成本经济性的制约,不能无限制的突破,将可能导致风力发电机组在相当长的时间内只能在250m以下的低空捕获风能。
[0004]而众所周知,高空较低空,风速较快、风能资源极为丰富、风切变小、能量密度大。为了能利用高空中的风能,世界各国相继研制了利用高空气流做功的风能接收装置。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是高空风筝发电技术,存在多种形式,其中较为成熟的是飞行器空中发电模式,即将轻型涡轮发电机与涡轮机叶片安装在轻量级的风筝或者飞行器上。风筝或飞行器放飞到高空时,涡轮机叶片受到气流的作用旋转,从而带动与叶片连接的涡轮发电机转子转动,产生电能,然后通过带金属芯的缰绳把电能传送回地面并网发电。相较于常规的风力发电机组,风筝发电装置能在250m以上的高空捕获更加优质的风能。
[0005]目前,在新能源领域的风力发电的技术方案中,风力发电机组的低空风能捕获方案日趋成熟,并向深远海漂浮式、大型化、智能化的方向继续演化。风筝发电的高空风能捕获方案正在发展,潜力巨大。然而,低空风能捕获+高空风能捕获整体解决方案尚未形成,低空风能与高空风能协同捕获的方案还未出现,新能源获取方式布局存在可整合空间。并且,无论是风筝发电,还是风力发电机组,都需要一定运动空间、海缆、变电站和基础。若一定占地面积的风电场采用任一种单独方案或者两者组合方案时,由于两方案的占地面积和运动空间存在竞争关系(例如单位地面或者海面设置了风力发电机组的基础时,此处便无法设置风筝发电装置的基础),风电场可容纳的各方案机型有限,风电场发电量受限。

技术实现思路

[0006]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和不足,提供了一种高低空风能协同捕获发电装置,能实现低空和高空风能协同捕获,提高风电场发电量。
[0007]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高低空风能协同捕获发电装置,包括低空风能捕获发电系统、高空风能捕获发电系统、共支撑承载系统以及并网系统;低空风能捕获发电系统设置于共支撑承载系统上;高空风能捕获发电系统设置于低空风能捕获发电系统顶部;并网系统设置于共支撑承载系统内部,并通过电缆分别与低空风能捕获发电系统、高空风能捕获发电系统连接;
[0008]所述高空风能捕获发电系统包括飞行器以及舱基系统;所述舱基系统包括转向装置以及牵引装置;
[0009]所述转向装置包括塔筒、底盘驱动电机以及舱基转塔轴承;塔筒固定在低空风能捕获发电系统顶部;底盘驱动电机位于塔筒内部并设有齿轮箱;舱基转塔轴承设置在塔筒底部并设有齿圈;所述齿轮箱与齿圈啮合传动;
[0010]所述牵引装置包括卷扬支撑板、卷扬驱动电机、离合器、联接轴、辊轴以及电缆;卷扬支撑板固定在塔筒上,卷扬驱动电机固定在卷扬支撑板上,卷扬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离合器的主动盘连接,离合器的从动盘与联接轴连接,联接轴与辊轴连接,电缆缠绕在辊轴上,电缆一端与飞行器连接,另一端与并网系统连接;
[0011]所述飞行器包括机身、机翼、发电电动机以及叶轮;机翼设置在机身两侧,发电电动机、叶轮设置在机翼上。
[0012]进一步地,所述转向装置还包括底盘制动盘以及制动器,底盘制动盘固定在塔筒内壁并通过螺栓与舱基转塔轴承连接,制动器固定在低空风能捕获发电系统顶部并与底盘制动盘连接。制动器可在制动工况下制停塔筒。
[0013]进一步地,所述牵引装置还包括电缆导向装置,电缆导向装置包括导向轮、导向轮支撑杆以及导向机构底板;导向轮设置在导向轮支撑杆上,导向轮支撑杆设置在导向机构底板上,导向机构底板固定在卷扬支撑板上。
[0014]进一步地,所述卷扬支撑板上设有滑轨以及伺服丝杆或液压杆,导向机构底板与滑轨滑动连接,伺服丝杆或液压杆与导向机构底板连接。电缆导向装置可以对电缆角度进行导向。
[0015]进一步地,还包括悬停装置,悬停装置包括悬停支撑梁以及悬停支撑板;悬停支撑梁固定在卷扬支撑板上,悬停支撑板固定在悬停支撑梁上,悬停支撑板呈与飞行器机身形状相适配的弧形。
[0016]进一步地,所述飞行器上设有悬停挂钩。飞行器悬停时,可通过悬停挂钩挂在悬停装置上。
[0017]进一步地,所述卷扬支撑板包括纵向支撑板以及支撑底板,纵向支撑板与支撑底板垂直设置,支撑底板固定在塔筒顶部,卷扬驱动电机通过电机托架固定在纵向支撑板上。
[0018]进一步地,所述塔筒内设有电气柜,电气柜集成了卷扬驱动电机和底盘驱动电机的控制系统,以及飞行器动力供给单元以及电力逆变系统。
[0019]进一步地,所述低空风能捕获发电系统顶部设有机顶平台,转向装置固定在机顶平台上。
[0020]进一步地,所述并网系统包括低空并网系统、高空并网系统以及变电系统。
[0021]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0022]1、实现低空和高空风能协同捕获,进一步提高风电场发电量,风电场增值,实现风
电场价值最大化。
[0023]2、高空风能捕获发电系统的捕风高度在低空风能捕获发电系统的高度上进一步提高,捕获更高天空的优质风能。
[0024]3、在高空风能捕获发电系统发电限高一定的情况下,削减缰绳电缆的长度,减少缰绳电缆的总风阻以及缰绳电缆传递的电量损失,提高发电效率。
[0025]4、牵引装置可以作为发电装置的动力绞车,在吊装和运维的时候,吊运一些发电装置的零部件或工具工装。
[0026]5、通过高低空的空间错位,消除现有高空和低空风能捕获技术方案的竞争关系,构建互补关系。
[0027]6、共用共支撑承载系统、电缆和变电设备,取消高空风能捕获发电系统自身的基础基站,捕获高空风能,一份成本,多份收益;
[0028]7、弥补市场尚未存在高低空风能协同捕获整体解决方案的空白,优化新能源获取方式,创造崭新的新能源市场增值模式。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高低空风能协同捕获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低空风能捕获发电系统、高空风能捕获发电系统、共支撑承载系统以及并网系统;低空风能捕获发电系统设置于共支撑承载系统上;高空风能捕获发电系统设置于低空风能捕获发电系统顶部;并网系统设置于共支撑承载系统内部,并通过电缆分别与低空风能捕获发电系统、高空风能捕获发电系统连接;所述高空风能捕获发电系统包括飞行器以及舱基系统;所述舱基系统包括转向装置以及牵引装置;所述转向装置包括塔筒、底盘驱动电机以及舱基转塔轴承;塔筒固定在低空风能捕获发电系统顶部;底盘驱动电机位于塔筒内部并设有齿轮箱;舱基转塔轴承设置在塔筒底部并设有齿圈;所述齿轮箱与齿圈啮合传动;所述牵引装置包括卷扬支撑板、卷扬驱动电机、离合器、联接轴、辊轴以及电缆;卷扬支撑板固定在塔筒上,卷扬驱动电机固定在卷扬支撑板上,卷扬驱动电机的输出轴与离合器的主动盘连接,离合器的从动盘与联接轴连接,联接轴与辊轴连接,电缆缠绕在辊轴上,电缆一端与飞行器连接,另一端与并网系统连接;所述飞行器包括机身、机翼、发电电动机以及叶轮;机翼设置在机身两侧,发电电动机、叶轮设置在机翼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低空风能协同捕获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装置还包括底盘制动盘以及制动器,底盘制动盘固定在塔筒内壁并通过螺栓与舱基转塔轴承连接,制动器固定在低空风能捕获发电系统顶部并与底盘制动盘连接。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低空风能协同捕获发电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牵引装置还包括电缆导向装置,电缆导向装置包括导...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刘传
申请(专利权)人:明阳智慧能源集团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