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线连接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1732 阅读:130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跳线连接头,用以固定一通讯电缆,其包含有:一壳体,具有一容置空间,一端可供该通讯电缆进入至该容置空间,另一端具有多个插槽;及多个电导体,装设于该插槽内,该电导体一端为外露于该壳体的容置空间的接触部、另一端为位于该容置空间内的刺破端,将成对的电导体相互靠近,而小于相邻对的间隔,同时,其中至少一对电导体交叉,使得相邻对中相同电性的电导体可更靠近,并产生电容补偿效应,使得跳线连接头符合第6类(Category 6)标准。(*该技术在2014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跳线连接头
本技术涉及一种跳线连接头,应用于传输高速电子信号,特别是一种符合EIA/TIA第6类(Category 6)标准的跳线连接头。
技术介绍
为适应以太网络以后的高速网络应用,美国电讯工业协会(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Associations,TIA)的工作小组,已经于2000年六月公告出第6类的标准(ANSI/TIA/EIA-568-B.2-1)。第6类标准除了可从第5类的100MHz扩充到200MHz之外,对性能要求,也比第5类标准至少要多出25%。因此,对于第6类性能的测试频率,甚至更要达到250MHz了。第6类与第5类标准的最大的不同点,在于改善其在串扰及回流损耗方面的性能。对于新一代的全双工式高速网络应用而言,优良回流损耗性能,是极重要的。串扰性能,是掌握最好频带宽的因素。虽然目前网络的架设现况,仍以100Mbps为主流,但是第6类的标准将会更适合未来的需求。然而上述的标准原则上不仅只针对高速通讯电缆,为了在高速通讯网络系统中维持相同的高速转输效能,在高速通讯电缆的相关外围设备特别是电讯连接组件(如RJ-45型的接头(PLUG)与插座(JACK))也必需要有相应的设计;其中接头包含有相当多的类型,譬如为跳接线接头(patch plug)等。而目前市面上的产品,多仅针对插座的部分加以改良,很少有针对接头的部分来改进,因此,往往高速缆线以及插座的部分都已经符合第6类的标准,但却因为插头的部分干扰过大,使得整体系统仍仅能达到第5类的标准或是更低。鉴于此,美国专利公告第6,062,895号专利,提出一种具有接触叶片的跳线连接头(patch plug with contact blades),其是利用成对的电导体(electricalconductor)之间向内靠近,使其间距缩小并远离相邻的电导体,来减小串音(crosstalk)及电信号的干扰。然而因为其仅利用这样的方式来补偿,并未-->能确实达到EIA/TIA第6类(Category 6)标准。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即为了此一目的,而提出一种跳线连接头,可符合ANSI/TIA/EIA-568-B.2-1/第6类(Category 6)(以下简称为EIA/TIA第6类)的传输标准。为了实现所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一种跳线连接头,用以固定一通讯电缆,其包含有:一壳体,具有一容置空间,一端可供该通讯电缆进入至该容置空间,另一端具有多个插槽;及多个电导体,装设于该插槽内,该电导体一端为外露于该壳体的容置空间的接触部、另一端为位于该容置空间内的刺破端,通过该刺破端可接触于该通讯电缆,且该电导体是两两成对而定义为不同电性依序间隔排列,并通过该插槽的限制,使每一对该电导体之间的距离小于相邻不同对的电导体的距离,而其中至少一对的该电导体于该刺破端一侧相互交叉而使得与相邻的该电导体于刺破端一侧以相同电性相邻,使其产生电容补偿效应。本技术所述的跳线连接头,其特征是该壳体包含有一基座及一盖体。本技术所述的跳线连接头,其特征是该电导体于刺破端一侧以相同电性相邻并于空间上平行,使其产生电容补偿效应。本技术所述的跳线连接头,其特征是该对电导体于靠近该刺破端的末端具有一延伸部,通过该延伸部于空间上平行且相互靠近来产生电容补偿效应。本技术所述的跳线连接头,其特征是该延伸部是于同一水平面上平行。本技术所述的跳线连接头,其特征是该延伸部是于同一水平面上横向平行。本技术所述的跳线连接头,其特征是该延伸部是于同一水平面上纵向平行。本技术所述的跳线连接头,其特征是该延伸部是于同一垂直面上平行。本技术所述的跳线连接头,其特征是该对电导体于靠近中段处具有-->一延伸部,通过该延伸部于空间上平行且相互靠近来产生电容补偿效应。本技术所述的跳线连接头,其特征是该延伸部是于同一水平面上平行。本技术所述的跳线连接头,其特征是该延伸部是于同一水平面上横向平行。本技术所述的跳线连接头,其特征是该延伸部是于同一水平面上纵向平行。本技术所述的跳线连接头,其特征是该延伸部是于同一垂直面上平行。也就是说,本技术所揭示的跳线连接头,包含有壳体及多个电导体,壳体具有一容置空间,容置空间一端可供通讯电缆进入,而另一端具有多个插槽供电导体装设。电导体一端为外露于壳体的容置空间的接触部、另一端为位于容置空间内的刺破端,通过刺破端可接触于通讯电缆,且其中电导体两两成对而定义为不同电性并依序间隔排列,透过插槽的限制,使每一对电导体之间的距离小于相邻不同对的电导体的距离,而且其中至少一对的电导体于刺破端一侧相互交叉而使得与相邻的电导体于刺破端一侧以相同电性相邻,产生电容补偿效应,而能符合EIA/TIA第6类(Category 6)标准,提高传输质量及效能。附图说明图1A至图1C是本技术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电容补偿效应的第一实施例示意图;图3是本技术电容补偿效应的第二实施例示意图;图4A、图4B是本技术电容补偿效应的第三实施例示意图;图5是本技术电容补偿效应的第四实施例示意图;及图6是本技术电容补偿效应的第五实施例示意图。其中,附图标记说明如下:10                     壳体11                     基座111                    插槽-->12                           盖体20                           电导体21                           第一电导体211                          接触部212                          刺破端22                           第二电导体223                          延伸部23                           第三电导体233                          延伸部24                           第四电导体243                          延伸部25                           第五电导体253                          延伸部26                           第六电导体263                          延伸部27                           第七电导体28                           第八电导体283                          延伸部30                           通讯电缆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所揭示的跳线连接头,请参阅图1A~图1C,包含有壳体10及多个电导体20,壳体10是由基座11及盖体12所构成,且并符合110形式(110-type)的构造,基座11与盖体12间夹持固定而形成容置空间,一端供通讯电缆30置入于容置空间内,另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跳线连接头,用以固定一通讯电缆,其特征是包含有:    一壳体,具有一容置空间,一端可供该通讯电缆进入至该容置空间,另一端具有多个插槽;及    多个电导体,装设于该插槽内,该电导体一端为外露于该壳体的容置空间的接触部、另一端为位于该容置空间内的刺破端,通过该刺破端可接触于该通讯电缆,且该电导体是两两成对而定义为不同电性依序间隔排列,并通过该插槽的限制,使每一对该电导体之间的距离小于相邻不同对的电导体的距离,而其中至少一对的该电导体于该刺破端一侧相互交叉而使得与相邻的该电导体于刺破端一侧以相同电性相邻,使其产生电容补偿效应。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跳线连接头,用以固定一通讯电缆,其特征是包含有:一壳体,具有一容置空间,一端可供该通讯电缆进入至该容置空间,另一端具有多个插槽;及多个电导体,装设于该插槽内,该电导体一端为外露于该壳体的容置空间的接触部、另一端为位于该容置空间内的刺破端,通过该刺破端可接触于该通讯电缆,且该电导体是两两成对而定义为不同电性依序间隔排列,并通过该插槽的限制,使每一对该电导体之间的距离小于相邻不同对的电导体的距离,而其中至少一对的该电导体于该刺破端一侧相互交叉而使得与相邻的该电导体于刺破端一侧以相同电性相邻,使其产生电容补偿效应。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跳线连接头,其特征是该壳体包含有一基座及一盖体。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跳线连接头,其特征是该电导体于刺破端一侧以相同电性相邻并于空间上平行,使其产生电容补偿效应。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跳线连接头,其特征是该对电导体于靠近该刺破端的末端具有一延伸部,通过...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忠信
申请(专利权)人:超迈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