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张琳专利>正文

两用单相两极插头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1565 阅读:156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是一种两用单相两极插头,其基本结构是:插头的插接片的尾部结合一个圆柱体。圆柱体安装在绝缘外壳内的定位槽中,两者摩擦配合。在绝缘外壳前端的端面上开有插接片变位孔(也是插接片的出口),有变位、止档作用。用手拧动插接片时,圆柱体在定位槽内相应转动,可使插接片转至所需角度,靠位到变位孔的边上,两插接片可成平行状或60°夹角状态。从而实现可插入单相二孔插座也可插入带有角度的三孔插座的目的。(*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两用单相两极插头本技术涉及一种插接单相电源插座的两用单相两极插头。目前已知的单相两极插头只能插入单相两孔插座,不能插入单相三孔插座,使用甚为不便。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靠,易于推广的两用单相插头。它既可插入单相二孔插座,也可插入单相三孔插座,即插入接火线和接工作地线的二个孔。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在插头插接片的尾部,结合上一个圆柱体,圆柱体装在绝缘外壳内的定位槽中,两者磨擦配合,在绝缘外壳前端的端面上开有插接片变位孔,变位孔有止档、变位作用,用手拧动插接片,使其靠位到孔的边上,可改变两插接片的角度,形成60°的夹角,从而实现可插二孔插座也可插三孔插座的目的。采用这种方案的两用单相两极插头,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可靠,是当前单相两极插头更新换代的好产品。下面结合附图作进一步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主视图,图2是本技术的右视图(B向)。图中:(1)绝缘外壳(2)圆柱体(3)外壳穿孔(4)接线螺丝旁孔(5)接线螺丝(6)插接片(7)插接片变位孔(6)尾部窄条(7)定位槽(10)接线出口孔(11)变位孔斜边(12)变位孔直边(13)变位孔弧形边。图1中,绝缘外壳(1)由上半壳和下半壳组成,两者用螺丝穿过外壳穿孔(3)固定。绝缘外壳由塑料做成,内有二个定位槽(9),它的作用-->是让两圆柱体(2)在壳内转动。上半壳与下半壳用螺丝固定后,圆柱体(2)与定位槽(9)之间有相当的摩擦力,可使插接片定位后,能可靠地保持其所定的角度状态。绝缘外壳(1)前端面有两个插接片变位孔(7),此孔也是插接片的出口,它有止档、变位作用,图2是它的示意图,每个插接片变位孔(7)均由两个插接片变位孔斜边(11),两个插接片变位孔直边(12),两个插接片变位孔弧形边(13)构成。当两个插接片被拧至紧靠插接片变位孔的直边(12)时,两插接片自然排成相互平行状态,此时可插二孔插座。当两个插接片(6)被拧至紧靠插接片变位孔的斜边(11)时,两插接片即可排成60°夹角状态,此时可插入三孔插座中的两个插孔(接火线和接工作地线的两个插孔)。插接片的后部旋有一个接线螺丝(5),用以固定接线。在插接片(6)的末端做成一个尾部窄条(8),可以插接圆柱体(2),此圆柱体(2)用金属、塑料及橡胶做成,可以做成弹簧状及圆柱状,其中心有一小孔,可使插接片尾部窄条(8)紧配合的插入,圆柱体(2)放入定位槽(9)并受它的控制,即可稳定转动。另在绝缘外壳(1)的尾部开有接线出口孔(1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两用单相两极插头,由插接片及外壳组成,其特征是:插接片(6)的尾部结合一个圆柱体(2),圆柱体(2)装在绝缘外壳(1)内的定位槽(9)中,两者摩擦配合,在绝缘外壳(1)前端的端面上开有插接片变位孔(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两用单相两极插头,由插接片及外壳组成,其特征是:插接片(6)的尾部结合一个圆柱体(2),圆柱体(2)装在绝缘外壳(1)内的定位槽(9)中,两者摩擦配合,在绝缘外壳(1)前端的端面上开有插接片变位孔(7)。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两用单相两极插头,其特征是:插接片变位孔(7),由变位孔斜边(11),变...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琳
申请(专利权)人:张琳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32[中国|江苏]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