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并网光伏逆变器性能分析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914960 阅读:1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05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并网光伏逆变器性能分析系统,包括并网光伏逆变器转换效率计算模块、并网光伏逆变器可利用率计算模块、光伏电站逆变器输出功率离散率计算模块、光伏逆变器等效利用小时计算模块、光伏逆变器性能损失电量计算模块、光伏逆变器故障停运损失电量计算模块、光伏电站当地辐照度评估模块、电站类型划分模块、逆变器类型划分模块、分析维度确定模块、对比分析模块。本发明专利技术逆变器性能分析指标丰富,相互佐证,配合分析,更能清楚了解设备性能状况;光伏逆变器设备选择维度多样化,从各个层面分类选择设备,分析更精准,避免光照、设备型号不同对指标分析的干扰。备型号不同对指标分析的干扰。备型号不同对指标分析的干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并网光伏逆变器性能分析系统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光伏
,尤其涉及一种并网光伏逆变器性能分析系统。

技术介绍

[0002]近些年来,太阳能发电在全球迅猛发展,光伏逆变器作为光伏系统的重要设备,其性能也备受关注,但是目前的光伏逆变器性能分析方法大多针对单台逆变器,并且分析指标比较单一。然而国内很多集团公司已经建设了许多光伏电站,其包含了多种光伏逆变器类型、厂商型号,故需要一种能够多指标多维度对比分析光伏逆变器性能的方法。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并网光伏逆变器性能分析系统,通过对不同光伏逆变器多指标多维度对比分析,了解所有光伏逆变器性能的优劣,找出性能较差的设备,分析其原因,为光伏电站提质增效提供数据支持。
[0004]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并网光伏逆变器性能分析系统,包括:
[0005]并网光伏逆变器转换效率计算模块,用于计算待分析并网光伏逆变器的转换效率η,即:逆变器不同输入电压下反应中国日照资源特征加权总效率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加权总效率,计算公式如下:
[0006][0007]η=0.02*η1+0.03*η2+0.06*η3+0.12*η4+0.25*η5+0.37*η6+0.15*η7;
[0008]并网光伏逆变器可利用率计算模块,用于计算待分析并网光伏逆变器的可利用率α,即统计周期内,减去逆变器故障停机小时数Ti后的时数与光照达到可发电的时间T比值,用百分比表示,用以反映包含光伏逆变器运行的可靠性,计算公式如下:
[0009][0010]光伏电站逆变器输出功率离散率计算模块,用于计算待分析光伏电站的逆变器输出功率离散率β,计算公式如下:
[0011][0012]通过对逆变器输出功率离散率进行分析,评估每个光伏电站逆变器的出力情况,离散率值越小,设备运行越稳定;
[0013]光伏逆变器等效利用小时计算模块,用于计算待分析光伏逆变器的等效利用小时
t,计算公式如下:
[0014][0015]等效利用小时用于分析评估逆变器的发电能力;
[0016]光伏逆变器性能损失电量计算模块,用于计算待分析光伏逆变器的性能损失电量Q1,计算公式如下:
[0017]Q1=逆变器输入电量

逆变器输出电量;
[0018]光伏逆变器故障停运损失电量计算模块,用于计算待分析光伏逆变器的故障停运损失电量Q2;
[0019]光伏电站当地辐照度评估模块,用于对光伏电站当地辐照度进行评估,将待分析光伏电站按光照条件划分为不同区域;
[0020]电站类型划分模块,用于将电站类型分为集中式、分布式;
[0021]逆变器类型划分模块,用于将逆变器类型分为集中式、组串式;
[0022]分析维度确定模块,用于根据不同区域、不同光伏电站、不同逆变器厂商、不同逆变器型号、不同电站类型、不同逆变器类型确定设备的分析维度;
[0023]对比分析模块,用于针对逆变器转换效率η、逆变器可利用率α、输出功率离散率β、等效利用小时t共4个指标,选择分析维度进行对比分析,得到分析结果;针对逆变器的性能损失电量Q1、故障停运损失电量Q2共2个指标,对同一个区域的设备选择分析维度进行对比分析,得到分析结果。
[0024]借由上述方案,通过并网光伏逆变器性能分析系统,逆变器性能分析指标丰富,相互佐证,配合分析,更能清楚了解设备性能状况;光伏逆变器设备选择维度多样化,从各个层面分类选择设备,分析更精准,避免光照、设备型号不同对指标分析的干扰。
[0025]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合附图详细说明如后。
附图说明
[0026]图1是本专利技术并网光伏逆变器性能分析系统结构框图;
[0027]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第1种至第13种逆变器设备选择维度图;
[0028]图3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第14、15种逆变器设备选择维度图;
[0029]图4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第16、17种逆变器设备选择维度图;
[0030]图5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第18、19种逆变器设备选择维度图;
[0031]图6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第20种至第24种逆变器设备选择维度图;
[0032]图7是本专利技术一实施例中第25种至第30种逆变器设备选择维度图。
具体实施方式
[0033]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描述。以下实施例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但不用来限制本专利技术的范围。
[0034]参图1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并网光伏逆变器性能分析系统,包括:
[0035]并网光伏逆变器转换效率计算模块1,用于计算待分析并网光伏逆变器的转换效率η,即:逆变器不同输入电压下反应中国日照资源特征加权总效率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加权总效率,计算公式如下:
[0036][0037]η=0.02*η1+0.03*η2+0.06*η3+0.12*η4+0.25*η5+0.37*η6+0.15*η7;
[0038]并网光伏逆变器可利用率计算模块2,用于计算待分析并网光伏逆变器的可利用率α,即统计周期内,减去逆变器故障停机小时数Ti后的时数与光照达到可发电的时间T比值,用百分比表示,用以反映包含光伏逆变器运行的可靠性,计算公式如下:
[0039][0040]光伏电站逆变器输出功率离散率计算模块3,用于计算待分析光伏电站的逆变器输出功率离散率β,计算公式如下:
[0041][0042]通过对逆变器输出功率离散率进行分析,评估每个光伏电站逆变器的出力情况,离散率值越小,设备运行越稳定;
[0043]光伏逆变器等效利用小时计算模块4,用于计算待分析光伏逆变器的等效利用小时t,计算公式如下:
[0044][0045]等效利用小时用于分析评估逆变器的发电能力;
[0046]光伏逆变器性能损失电量计算模块5,用于计算待分析光伏逆变器的性能损失电量Q1,计算公式如下:
[0047]Q1=逆变器输入电量

逆变器输出电量;
[0048]光伏逆变器故障停运损失电量计算模块6,用于计算待分析光伏逆变器的故障停运损失电量Q2;
[0049]光伏电站当地辐照度评估模块7,用于对光伏电站当地辐照度进行评估,将待分析光伏电站按光照条件划分为不同区域;
[0050]电站类型划分模块8,用于将电站类型分为集中式、分布式;
[0051]逆变器类型划分模块9,用于将逆变器类型分为集中式、组串式;
[0052]分析维度确定模块10,用于根据不同区域、不同光伏电站、不同逆变器厂商、不同逆变器型号、不同电站类型、不同逆变器类型确定设备的分析维度;
[0053]对比分析模块11,用于针对逆变器转换效率η、逆变器可利用率α、输出功率离散率
β、等效利用小时t共4个指标,选择分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并网光伏逆变器性能分析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并网光伏逆变器转换效率计算模块,用于计算待分析并网光伏逆变器的转换效率η,即:逆变器不同输入电压下反应中国日照资源特征加权总效率的平均值称为平均加权总效率,计算公式如下:η=0.02*η1+0.03*η2+0.06*η3+0.12*η4+0.25*η5+0.37*η6+0.15*η7;并网光伏逆变器可利用率计算模块,用于计算待分析并网光伏逆变器的可利用率α,即统计周期内,减去逆变器故障停机小时数T
i
后的时数与光照达到可发电的时间T比值,用百分比表示,用以反映包含光伏逆变器运行的可靠性,计算公式如下:光伏电站逆变器输出功率离散率计算模块,用于计算待分析光伏电站的逆变器输出功率离散率β,计算公式如下:通过对逆变器输出功率离散率进行分析,评估每个光伏电站逆变器的出力情况,离散率值越小,设备运行越稳定;光伏逆变器等效利用小时计算模块,用于计算待分析光伏逆变器的等效利用小时t,计算公式如下:等效利用小时用于分析...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德兰王娟曹善桥刘岩唐宏芬吴立东张舒翔石如心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大唐集团新能源科学技术研究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