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基于电子信息传输的新型线材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13038 阅读:31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基于电子信息传输的新型线材,属于线材技术领域,所述线材包括线芯,以及缠绕于线芯外部的屏蔽层,所述屏蔽层外部包裹有骨架,所述骨架间隙内填充有防啃食层,所述骨架外部包裹有挤压带,所述挤压带内表面有挤压凸台,所述挤压凸台尖端朝向线芯,刺入防啃食层内部,所述挤压带外部包裹有防护套,本发明专利技术的线材可以有效的防止啮齿类动物啃食的同时不降低机械性能。的同时不降低机械性能。的同时不降低机械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基于电子信息传输的新型线材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线材
,尤其涉及一种基于电子信息传输的新型线材。

技术介绍

[0002]电子线材,一般是属于弱电工程,应用于电话通信系统,计算机局域网系统,有线电视信号分配系统,视频、报警系统等与居民密切相关的建设、公安、邮电、广电、消防、电业等行业中,常见的如通信电缆、数据线缆等。线缆常包括作为缆芯的导体以及包覆于导体外侧的保护层两部分,保护层包括包材、屏蔽层、护套等结构,包覆于导体外侧的保护层为了满足弯折电缆也不易破裂等要求,通常采用柔性材料制备。外层的保护层由于散发塑料或塑胶味道容易吸引老鼠类啮齿动物啃食磨牙,暴露内部的导体,进而易于造成电缆或线缆的断裂,导致线路中断等问题的发生。
[0003]目前,为防止老鼠啃食电缆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是直接在电缆护套加工过程中添加具有强烈刺激性的物质如辣椒素,以防止动物啃咬,但是在加工过程中添加辣椒素等强烈刺激性物质会提高工厂车间的防护要求,增加成本。二是在电缆内部开设孔洞,放置驱鼠药等物质,但是老鼠啃食过程中不一定会啃食到放药位置,或者老鼠啃食完防护层时内部线芯已经裸露,仍然有为危险发生。因此,目前急需一种新型的防止老鼠啃食的线材。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电子信息传输的新型线材,可以有效的防止啮齿类动物啃食的同时不降低线材的机械性能。
[0005]本专利技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0006]一种基于电子信息传输的新型线材,所述线材包括线芯,以及缠绕于线芯外部的屏蔽层,所述屏蔽层外部包裹有骨架,所述骨架间隙内填充有防啃食层,所述骨架外部包裹有挤压带,所述挤压带内表面设置有挤压凸台,所述挤压凸台尖端朝向线芯,刺入防啃食层内部,所述挤压带外部包裹有防护套。
[0007]进一步,所述挤压带开设有多个释放孔。
[0008]进一步,所述防啃食层的原料包括:聚酯多元醇、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有机硅油、三亚乙基二胺、二月桂酸二丁基锡、樟脑油、山菅兰根、羊角树根、膨胀珍珠岩、硅酸镁锂。
[0009]进一步,所述防啃食层的制备方法如下:
[0010](1)将山菅兰根、羊角树根晒干,粉碎成微粉,待用;
[0011](2)将膨胀珍珠岩粉碎成粒状,挑选粒度为0.5

0.8mm的膨胀珍珠岩,以10℃/min的温度加热至900

1000℃,保温10

15min后取出,冷却至室温后加入制得的微粉,搅拌后进行振实,随后进行二次搅拌,再进行二次振实,得到振实珍珠岩,随后将振实珍珠岩与硅酸镁锂、水混合均匀,再次加热至120

150℃,保温20

25min,随后取出立即放置于0

10℃的环境中降温,待完全冷却后取出,得到驱鼠颗粒;
[0012](3)将二月桂酸二丁基锡、聚酯多元醇、水混合搅拌均匀,得到A溶液,将聚酯多元醇、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二月桂酸二丁基锡混合搅拌均匀,得到B溶液,在A溶液中加入有机硅油、驱鼠颗粒搅拌均匀后与B溶液混合,加入樟脑油,迅速搅拌,待反应物变稠后转移至模具,于室温下放置30

50min随后于60

70℃的条件下烘烤1

1.5h,得到防啃食层。
[0013]本专利技术的啃食层中添加有驱鼠颗粒,驱鼠颗粒中采用山菅兰根、羊角树根进行驱鼠,老鼠趋避作用达到了100%,选用膨胀珍珠岩作为载体负载有驱鼠物质共同添加于防啃食层,可以有效的防止老鼠进一步啃食线材,导致线材内部受损。在制备驱鼠颗粒时,首先用10℃/min的升温速率打开珍珠岩的孔隙,加入微粉通过多次振实操作将微粉留置于膨胀珍珠岩内部,随后与硅酸镁锂混合后进行二次煅烧,硅酸镁锂起到封端和包裹的作用,同时在120

150℃的条件下硬化珍珠岩,使珍珠岩内部微粉不经外力的作用下难以析出,使制备成线缆后驱鼠颗粒才起作用,延长驱鼠颗粒的使用寿命。
[0014]进一步,所述A溶液中二月桂酸二丁基锡、聚酯多元醇、水的质量比为0.1:2:5,所述B溶液中聚酯多元醇、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二月桂酸二丁基锡的质量比为4:2:0.1,所述A溶液与B溶液的质量比为1:(3

3.2)。
[0015]进一步,所述有机硅油与A溶液的质量比为10:1,所述A溶液、B溶液的总质量与驱鼠颗粒的质量比为1:0.2。
[0016]进一步,所述步骤(2)中以300

400r/min的速率搅拌5

6h,进行振实,振动频率为100次/min,振动时间为10min,随后进行二次搅拌,搅拌速率为500

600r/min,搅拌时间为20

30min,再进行二次振实,振动频率为120次/min,振动10min,得到振实珍珠岩。
[0017]进一步,所述珍珠岩与山菅兰根、羊角树根混合成的微粉质量比为1:0.5,所述山菅兰根、羊角树根的质量比为2:1。
[0018]进一步,所述硅酸镁锂与振实珍珠岩的质量比为1:1,进一步,樟脑油的加入量为A溶液和B溶液总质量的0.01。
[0019]进一步,所屏蔽层为铝塑复合带屏蔽层,所述防护套为低密度聚乙烯护套,所述骨架和挤压带为树脂材质。
[0020]本专利技术的线芯可以为多股绞合线芯,也可以是单股线芯,而本专利技术的线材中设置得骨架不仅可以起到支撑、缓冲作用,还可以在线材旋转或扭转时起到保护作用,骨架中间设置有防啃食层,防啃食层内部有制备的驱鼠颗粒。当线材在运输、运送或安装过程中由于触碰或磕碰会使挤压带上的挤压凸台挤压到内部的防啃食层,使驱鼠颗粒中的驱鼠物质通过释放孔释放并充满到防啃食层内部的孔隙内,线缆内部的形成一个全方位无死角驱鼠环境,当老鼠啃食时,通过释放孔释放防啃食层内部的驱鼠物质,起到驱鼠或杀鼠作用,且由于防啃食层具有防水、防潮的发泡结构,还可以通过挤压带穿入其中,进一步起到缓冲作用,可以进一步保护线缆的内部线芯。
[0021]有益效果:
[0022]本专利技术的线缆具有多重缓冲结构,可以使线缆运输的时候受理均匀,避免内部线芯的损坏,且可以进一步提高抗冲击性能,除此之外,本专利技术的线缆内部具有防啃食层,可以有效的趋避老鼠,防止啮齿类动物啃食线缆进一步破坏线缆内部结构。
附图说明
[0023]图1为本专利技术线材的结构示意图;
[0024]图2为本专利技术挤压带的结构示意图;
[0025]图3为本专利技术骨架的结构示意图;
[0026]其中,线芯1、屏蔽层2、骨架3、防啃食层4、挤压带5、释放孔51、防护套6。
具体实施方式
[0027]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
[0028]实施例1:
[0029]线材包括线芯1,以及缠绕于线芯1外部的屏蔽层2,可以采用铝塑复合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基于电子信息传输的新型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材包括线芯,以及缠绕于线芯外部的屏蔽层,所述屏蔽层外部包裹有骨架,所述骨架间隙内填充有防啃食层,所述骨架外部包裹有挤压带,所述挤压带内表面设置有挤压凸台,所述挤压凸台尖端朝向线芯,刺入防啃食层内部,所述挤压带外部包裹有防护套。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子信息传输的新型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挤压带开设有多个释放孔。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子信息传输的新型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啃食层的原料包括:聚酯多元醇、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有机硅油、三亚乙基二胺、二月桂酸二丁基锡、樟脑油、山菅兰根、羊角树根、膨胀珍珠岩、硅酸镁锂。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电子信息传输的新型线材,其特征在于,所述防啃食层的制备方法如下:(1)将山菅兰根、羊角树根晒干,粉碎成微粉,待用;(2)将膨胀珍珠岩粉碎成粒状,挑选粒度为0.5

0.8mm的膨胀珍珠岩,以10℃/min的温度加热至900

1000℃,保温10

15min后取出,冷却至室温后加入制得的微粉,搅拌后进行振实,随后进行二次搅拌,再进行二次振实,得到振实珍珠岩,随后将振实珍珠岩与硅酸镁锂、水混合均匀,再次加热至120

150℃,保温20

25min,随后取出立即放置于0

10℃的环境中降温,待完全冷却后取出,得到驱鼠颗粒;(3)将二月桂酸二丁基锡、聚酯多元醇、水混合搅拌均匀,得到A溶液,将聚酯多元醇、二苯基甲烷二异氰酸酯、二月桂酸二丁基锡混合搅拌均匀,得到B溶液,在A溶液中加入有机硅油、驱鼠颗粒搅拌均匀后与B溶液混合,加入樟脑油,迅速搅拌,待反应物变稠后转移至模具,于室...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邵峙玮张颖张丽李易英彭善峰
申请(专利权)人:中科检测技术服务重庆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