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泵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32912471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0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室内调温换热器、室内除湿换热器,在热泵系统处于制冷模式时,室外换热器的冷媒输出侧分别通过第一管路与室内调温换热器连通、通过第二管路与室内除湿换热器连通,在第一管路上沿冷媒流向依次设有第一节流元件、第二节流元件,第二管路上沿冷媒流向依次设有第三节流元件、第四节流元件,第一管路与第二管路之间能够在中间换热器处形成热交换。根据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在中间换热器处使第一管路与第二管路之间形成冷量的传递分配,进而调整室内调温换热器及室内除湿换热器中的冷量,如此可以减少对压缩机频率的调节,减小压缩机功耗,提高系统性能和压缩机使用寿命。提高系统性能和压缩机使用寿命。提高系统性能和压缩机使用寿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热泵系统


[0001]本技术属于空气调节
,具体涉及一种热泵系统。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科技的发展,温湿度独立控制的空调系统相比于传统的空调系统具有更大的优势,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温湿独立控制空调系统中,需要两种蒸发温度的蒸发器以便对空气分别做降温和除湿处理。然而在空调系统实际运行过程中,由于在不同工况下两种蒸发温度的蒸发器的需求目标温度不同,其需要的冷量不同,因此对压缩机的调节也不同。
[0003]相关技术中公开了一种空调系统及空调系统的控制方法,该空调系统包括两个室内侧换热器、一个室外侧换热器和一个三缸变容压缩机,通过对变容缸的状态进行切换实现工作排量的调节,在夏热冬冷地区,7月份湿度较大、温度高,温湿度独立控制的双蒸发温度运行模式可将除湿与制冷分开,由于室外环境温度较高,负责制冷功能的蒸发器负荷较大,此时将压缩机切换为三缸运行模式,与双缸模式相比,增加了制冷流路的制冷剂流量可实现快速制冷;但在7月底到9月初,温度极高,此时运行工况负荷高,需要使用三缸双级补气运行模式。但负荷略小时,需要降低频率运行,由于压缩机电机效率点的设计及转子机本身结构导致的泄漏问题,使得降频运行时,能力大幅衰减、能效降低,此时,需要切换为双缸补气运行模式,该空调系统是通过压缩机气缸的切换来满足不同工况下两个蒸发器的冷量需求的,该系统压缩机结构和切换复杂,导致系统可靠性不高和生产成本增加,不利于大规模推广。

技术实现思路

[0004]因此,本技术提供一种热泵系统,能够克服相关技术的热泵系统为了能够实现不同的冷量输出,压缩机的控制复杂、运行频率调整频率,压缩机损耗较大等的不足。
[0005]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室外换热器、室内调温换热器、室内除湿换热器,在所述热泵系统处于制冷模式时,所述室外换热器的冷媒输出侧分别通过第一管路与所述室内调温换热器连通、通过第二管路与所述室内除湿换热器连通,在所述第一管路上沿冷媒流向依次设有第一节流元件、第二节流元件,所述第二管路上沿冷媒流向依次设有第三节流元件、第四节流元件,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第二管路之间能够在中间换热器处形成热交换,所述中间换热器处于所述第一节流元件与所述第二节流元件之间且处于所述第三节流元件与所述第四节流元件之间。
[000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压缩机为双吸气单排气的双缸压缩机,所述双缸压缩机包括具有第一吸气口的第一气缸及具有第二吸气口的第二气缸,所述第一气缸与所述第二气缸的排气汇总于所述双缸压缩机的排气口,所述双缸压缩机的排气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形成连通。
[0007]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热泵系统还包括四通换向阀,所述四通换向阀具有第一
口、第二口、第三口及第四口,所述双缸压缩机的排气口与所述第一口连通,所述第二口与所述室内调温换热器连通,所述第三口与所述第一吸气口连通,所述第四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连通。
[000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室内除湿换热器与所述第二吸气口之间通过第三管路连通,所述第三管路上设有第一电磁阀。
[0009]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室内调温换热器与所述第二口之间通过第四管路连通,所述第四管路与所述第三管路之间还设有第五管路,所述第五管路上设有第二电磁阀,所述第五管路的一端连接于所述第一电磁阀与所述室内除湿换热器之间的所述第三管路上,且所述第三口通过第六管路与所述第一吸气口连通,所述第六管路与所述第三管路之间通过第三电磁阀形成可选择性地连通。
[0010]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所述室内调温换热器能够与水冷末端热交换。
[0011]本技术还提供一种热泵系统的控制方法,用于控制上述的热泵系统,包括:
[0012]获取热泵系统的运行模式;
[0013]当获取的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时;
[0014]判断所述室内调温换热器以及室内除湿换热器的换热量需求;
[0015]根据所述室内调温换热器以及室内除湿换热器的换热量需求确定是否调整所述双缸压缩机的运行频率以及第一节流元件、第三节流元件的开度并进行对应的调整。
[0016]在一些实施方式中,根据所述室内调温换热器以及室内除湿换热器的换热量需求确定是否调整所述双缸压缩机的运行频率以及第一节流元件、第三节流元件的开度并进行对应的调整包括:
[0017]当所述室内调温换热器以及所述室内除湿换热器的换热量需求皆增大时,控制所述第一节流元件及第三节流元件全开,并升高所述压缩机的运转频率;或者,
[0018]当所述室内调温换热器以及所述室内除湿换热器的换热量需求皆减小时,控制所述第一节流元件及第三节流元件全开,并降低所述压缩机的运转频率;或者,
[0019]当所述室内调温换热器的换热量需求减小、所述室内除湿换热器的换热量需求增大时,控制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减小、保持所述第三节流元件全开,并保持所述压缩机运转频率不变;或者,
[0020]当所述室内调温换热器的换热量需求不变、所述室内除湿换热器的换热量需求增大时,控制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减小、保持所述第三节流元件全开,并升高所述压缩机的运转频率;或者,
[0021]当所述室内调温换热器的换热量需求减小、所述室内除湿换热器的换热量需求不变时,控制所述第一节流元件的开度减小、保持所述第三节流元件全开,并降低所述压缩机的运转频率;或者,
[0022]当所述室内调温换热器的换热量需求增大、所述室内除湿换热器的换热量需求减小时,控制所述第三节流元件的开度减小、保持所述第一节流元件全开,并保持所述压缩机运转频率不变;或者,
[0023]当所述室内调温换热器的换热量需求增大、所述室内除湿换热器的换热量需求不变时,控制所述第三节流元件的开度减小、保持所述第一节流元件全开,并升高所述压缩机的运转频率;或者,
[0024]当所述室内调温换热器的换热量需求不变、所述室内除湿换热器的换热量需求减小时,控制所述第三节流元件的开度减小、保持所述第一节流元件全开,并降低所述压缩机的运转频率。
[0025]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所述热泵系统包括第一电磁阀、第二电磁阀、第三电磁阀及四通换向阀时,所述控制方法还包括:
[0026]当获取的运行模式为制冷模式时,控制所述四通换向阀的第一口与第四口连通、第二口与第三口连通,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导通、第二电磁阀及第三电磁阀截断;或者,
[0027]当获取的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时,控制所述四通换向阀的第一口与第二口连通、第三口与第四口连通,控制所述第一电磁阀截断、第二电磁阀及第三电磁阀导通。
[0028]在一些实施方式中,当获取的运行模式为制热模式时,还控制所述第一节流元件及第三节流元件全开。
[0029]本技术提供的一种热泵系统,通过对所述第一节流元件和/或第三节流元件的开度调节使第一管路与第二管路中的制冷剂冷量产生差异,并在所述中间换热器处使所述第一管路与第二管路之间形成冷量的传递分配,进而调整所述室内调温换热器及室内除湿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热泵系统,包括压缩机(1)、室外换热器(2)、室内调温换热器(31)、室内除湿换热器(32),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热泵系统处于制冷模式时,所述室外换热器(2)的冷媒输出侧分别通过第一管路与所述室内调温换热器(31)连通、通过第二管路与所述室内除湿换热器(32)连通,在所述第一管路上沿冷媒流向依次设有第一节流元件(41)、第二节流元件(42),所述第二管路上沿冷媒流向依次设有第三节流元件(43)、第四节流元件(44),所述第一管路与所述第二管路之间能够在中间换热器(5)处形成热交换,所述中间换热器(5)处于所述第一节流元件(41)与所述第二节流元件(42)之间且处于所述第三节流元件(43)与所述第四节流元件(44)之间。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热泵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压缩机(1)为双吸气单排气的双缸压缩机,所述双缸压缩机包括具有第一吸气口的第一气缸(11)及具有第二吸气口的第二气缸(12),所述第一气缸(11)与所述第二气缸(12)的排气汇总于所述双缸压缩机(1)的排气口,所述双缸压缩机(1)的排气口与所述室外换热器(2)形成连通...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荆莹尚瑞卢莉莎谢玲丘名坤解传军
申请(专利权)人: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