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回风余热回收的热泵热风机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09961 阅读:19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00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基于回风余热回收的热泵热风机组,属于新风热泵空调技术领域;包括机组壳体,新风进风口以及回风进风口设置于壳体的同一侧,新风出风口设置于壳体的另一侧,回风出风口设置于壳体的上侧;壳体内部沿着回风进入后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过滤器、新回风换热器、溶液吸热段、溶液再生段和轴流风机;壳体内部沿着新风进入后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过滤器、新回风换热器、热泵冷凝器、送风机;壳体的顶部设置有太阳能集热装置,壳体内部还设置有蒸汽压缩式热泵机组;可以充分利用回风余热,通过新风回风的直接换热、溶液吸热等,从回风中吸热后,再通过热泵从回风中深度取热,制取热风供往室内,以满足生产工艺需求或改善生产环境。环境。环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基于回风余热回收的热泵热风机组


[0001]本专利技术属于新风热泵空调
,具体涉及基于回风余热回收的热泵热风机组。

技术介绍

[0002]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特别是各种精密加工业、服装工厂、粮食加工企业以及商场等场所,需要对工厂厂房或商场进行采暖。在这些区域供暖时,往往需要配套有传统的热泵机组或锅炉和组合式空调机组,运行模式单一,能耗巨大,运行维护成本高。
[0003]在国家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背景下,需要充分回收室内的余热,做好室内排风的余热回收,通过新风和回风的换热后,再结合溶液吸热,通过热泵系统对厂房等大空间进行供暖,从而满足生产工艺的需要或对环境升温。
[0004]在采用空气源热泵供暖的项目中,若空气相对湿度较大,受到室外气象条件影响,空气源热泵会因为结霜及融霜问题,导致供暖水温不稳定,机组制热效率下降,因此如果采用回风余热的深度回收,可以大幅度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保障供暖效果。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专利技术克服了现有技术的不足,提出基于回风余热回收的热泵热风机组;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现有的新风空调机组的不足之处。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0007]基于回风余热回收的热泵热风机组,包括机组壳体,所述机组壳体上分别设置有新风进风口、新风出风口、回风进风口以及回风出风口,所述新风进风口以及回风进风口设置于壳体的同一侧,所述新风出风口设置于壳体的另一侧,所述回风出风口设置于壳体的上侧;所述壳体内部沿着回风进入后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过滤器、新回风换热器、溶液吸热段、溶液再生段和轴流风机;壳体内部沿着新风进入后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过滤器、新回风换热器、热泵冷凝器、送风机;壳体的顶部设置有太阳能集热装置,壳体内部还设置有蒸汽压缩式热泵机组。
[0008]进一步的,所述轴流风机设置于回风出风口的下方,所述送风机设置于新风出风口处。
[0009]进一步的,所述回风进风口设置于新风进风口的上方。
[0010]进一步的,所述过滤器设置于新风进风口以及回风进风口处,所述新回风换热器设置于过滤器远离新风进风口以及回风进风口的一侧。
[0011]进一步的,所述溶液吸热段以及溶液再生段设置于壳体内部的上层,溶液再生段位于溶液吸热段远离回风进风口的一侧。
[0012]进一步的,所述溶液吸热段包括溶液吸热泵、溶液吸热喷淋排、溶液吸热填料以及水池,所述溶液吸热喷淋排设置于溶液吸热填料的上方,所述水池设置于溶液吸热填料的下方,所述溶液吸热泵设置于水池内部。
[0013]进一步的,所述溶液再生段包括溶液再生喷淋排、溶液再生填料、溶液泵、水池,所述溶液再生喷淋排设置于溶液再生填料的上方并且位于轴流风机的下方,所述水池设置于溶液再生填料的下方,所述喷淋泵设置于水池的内部,喷淋泵通过管路与太阳能集热装置的进口相连接,太阳能集热装置的出口通过管路与溶液再生喷淋排相连接。
[0014]进一步的,所述蒸汽压缩式热泵机组包括压缩机、排气管、翅片式冷凝器、干燥过滤器、膨胀阀和钛管蒸发器,所述翅片式冷凝器设置于送风机远离新风出风口的一侧,所述压缩机设置于新回风换热器与翅片式冷凝器之间。
[0015]进一步的,所述钛管蒸发器设置有四个接口,压缩机通过进气管与其中一个接口相连接,第二个接口通过管路与翅片式冷凝器的出口相连接,压缩机通过出排气管与翅片式冷凝器的进口相连接;钛管蒸发器到翅片式冷凝器之间的管路上依次设置有所述膨胀阀以及干燥过滤器。
[0016]更进一步的,所述钛管蒸发器剩余的两个接口分别通过第一溶液取热管路以及第二溶液取热管路与溶液吸热泵以及溶液吸热喷淋排相连接。
[0017]本专利技术相对于现有技术所产生的有益效果为:与现有新风空调供暖机组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回风余热回收的热泵新风机组,可以充分回风余热,通过新风回风的直接换热、溶液吸热等,从回风中吸热后,再通过热泵从回风中深度取热,制取热泵供往室内,以满足生产工艺需求或改善生产环境。本专利技术将新风回风换热技术与溶液吸热相结合,充分高效利用回风余热的资源,提供能源利用效率,大幅度降低了供暖的能源成本,节能环保,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附图说明
[0018]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整体的结构示意图;其中,1为新风进风口、2为回风进风口、3为过滤器、4为壳体、5为太阳能集热装置、6为第二溶液取热管路、7为溶液吸热喷淋排、8为溶液吸热填料、9为回风出风口、10为轴流风机、13为溶液再生喷淋排、14为溶液再生填料、15为水池、16为溶液吸热泵、17为溶液泵、18为第一溶液取热管路、19为压缩机、20为排气管、21为翅片式冷凝器、22为送风机、23为新风出风口、24为干燥过滤器、25为膨胀阀、26为钛管蒸发器、27为新回风换热器。
具体实施方式
[0019]为了使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专利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实施例及附图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但保护范围不被此限制。
[0020]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提供了基于回风余热回收的热泵热风机组,包括机组壳体4,所述机组壳体4上分别设置有新风进风口1、新风出风口23、回风进风口2以及回风出风口9,所述新风进风口1以及回风进风口2设置于壳体4的同一侧,所述新风出风口23设置于壳体4的另一侧,所述回风出风口9设置于壳体4的上侧。新风从壳体4的新风进风口1进入并从新风出风口23流出,回风从壳体4的回风进风口2进入并从回风出风口9流出。
[0021]所述壳体4内部沿着回风进入后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过滤器3、新回风换热器27、溶液吸热段、溶液再生段和轴流风机10;壳体4内部沿着新风进入后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过滤器3、新回风换热器27、热泵冷凝器、送风机22。新风从新风进风口1进入,回风从回风进风口2进入,都依次经过过滤器3以及新回风换热器27,然后新风再经过热泵冷凝器,最后通过送风机22从新风出风口23处输出;然后回风再经过溶液吸热段、溶液再生段,最后通过轴流风机10从回风出风口处输出。
[0022]所述壳体4的顶部设置有太阳能集热装置5,用于对溶液加热,用于溶液的再生。壳体4内部还设置有蒸汽压缩式热泵机组,所述热泵冷凝器位于蒸汽压缩式热泵机组的内部。
[0023]所述轴流风机10设置于回风出风口9的下方,用于将壳体4内部的回风从回风出风口9处流出;所述送风机22设置于新风出风口23处,用于将壳体4内部的新风从新风出风口23处流出。
[0024]所述回风进风口2设置于新风进风口1的上方,所述过滤器3设置于新风进风口1以及回风进风口2处,进入壳体4内部的新风以及回风均首先经过过滤器3的过滤。所述新回风换热器27设置于过滤器3远离新风进风口1以及回风进风口2的一侧。
[0025]所述溶液吸热段以及溶液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基于回风余热回收的热泵热风机组,其特征在于:包括机组壳体(4),所述机组壳体(4)上分别设置有新风进风口(1)、新风出风口(23)、回风进风口(2)以及回风出风口(9),所述新风进风口(1)以及回风进风口(2)设置于壳体(4)的同一侧,所述新风出风口(23)设置于壳体(4)的另一侧,所述回风出风口(9)设置于壳体(4)的上侧;所述壳体(4)内部沿着回风进入后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过滤器(3)、新回风换热器(27)、溶液吸热段、溶液再生段和轴流风机(10);壳体(4)内部沿着新风进入后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有过滤器(3)、新回风换热器(27)、热泵冷凝器、送风机(22);壳体(4)的顶部设置有太阳能集热装置(5),壳体(4)内部还设置有蒸汽压缩式热泵机组,热泵冷凝器位于蒸汽压缩式热泵机组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回风余热回收的热泵热风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轴流风机(10)设置于回风出风口(9)的下方,所述送风机(22)设置于新风出风口(23)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回风余热回收的热泵热风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回风进风口(2)设置于新风进风口(1)的上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回风余热回收的热泵热风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3)设置于新风进风口(1)以及回风进风口(2)处,所述新回风换热器(27)设置于过滤器(3)远离新风进风口(1)以及回风进风口(2)的一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回风余热回收的热泵热风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液吸热段以及溶液再生段设置于壳体(4)内部的上层,溶液再生段位于溶液吸热段远离回风进风口(2)的一侧。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基于回风余热回收的热泵热风机组,其特征在于:所述溶液吸热段包括溶液吸热泵(16)、溶液吸热喷淋排(7)、溶液吸热填料(8)以及水池(15),所述溶液吸热喷淋排(...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俊彪孙宁志黄德祥
申请(专利权)人:臣功北京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