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流体混合用单向阀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11100 阅读:1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2:01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流体输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流体混合用单向阀,其包括第一壳和第二壳,两者连接形成阀腔;该阀腔的第一端面设置有入口,第二端面设置有出口;其还包括位于阀腔内的腔内部件,该腔内部件为:阀芯,其具有密封面和位于密封面相反侧的背面;所述密封面贴合阀腔的第一端面以用于封闭入口;所述背面中心向外突出形成台阶部;垫片,其搁置在台阶部上,且该垫片具有一个或多个流体可通过的通孔;弹簧,其相抵在阀腔的第二端面和垫片远离入口侧表面上,以在流体通入前保持密封面与第一端面的贴合状态;其中,所述第一端面和密封面的表面粗糙度不大于1.6μm;所述弹簧在阀腔内的最小压力不大于1.8N。可在满足阀芯密封性能同时,第一流体轻易推动阀芯进入阀腔。第一流体轻易推动阀芯进入阀腔。第一流体轻易推动阀芯进入阀腔。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流体混合用单向阀


[0001]本技术涉及流体输送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流体混合用单向阀。

技术介绍

[0002]现有技术中的流体混合用单向阀一般包括壳体、阀芯、垫片与弹簧,壳体的内部形成有阀腔;阀腔的两端分别具有入口和出口,阀芯设置在第一流体进入的入口处,出口端具有第二流体的管线,当第一流体通过单向阀时,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即可接触混合或发生反应。但在实际使用中发现,由于出口端与阀腔之间没有隔离结构,第二流体常常会位于阀腔内;此时,若阀芯的密封性能较差,第二流体会在阀芯处于关闭状态下透过入口、进入第一流体的管线或储存第一流体的容器内并污染第一流体。
[0003]为了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常常通过增加弹簧的压力,用更大的力将阀芯的密封面顶压在入口处的端面上以增加密封性能;但在这种技术方案下,在第一流体和第二流体需要混合时,第一流体克服推开阀芯的力也将增大,即第一流体将难以推动阀芯进入到阀腔内,也不易与第二流体混合。
[0004]有鉴于此,特提出本申请。

技术实现思路

[0005]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流体混合用单向阀。
[0006]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0007]一种流体混合用单向阀,其包括第一壳和第二壳,两者连接形成阀腔;该阀腔的第一端面设置有入口,第二端面设置有出口;其还包括位于阀腔内的腔内部件,该腔内部件为:阀芯,其具有密封面和位于密封面相反侧的背面;所述密封面贴合阀腔的第一端面以用于封闭入口;所述背面中心向外突出形成台阶部;垫片,其搁置在台阶部上,且该垫片具有一个或多个流体可通过的通孔;弹簧,其相抵在阀腔的第二端面和垫片远离入口侧表面上,以在流体通入前保持密封面与第一端面的贴合状态;其中,所述第一端面和密封面的表面粗糙度不大于1.6μm;所述弹簧在阀腔内的最小压力不大于1.8N。
[0008]通过台阶部从背面中心向外突出,垫片搁置在台阶部上可以与背面间隙设置;且,密封面受到的力为从垫片和台阶部传递过来的,相较于现有技术中通过弹簧直接将力传递给阀芯,密封面各个区域的受力更加均衡,可有效防止因密封面局部翘起而导致的密封性能不佳;
[0009]通过将第一端面和密封面设置一个小的粗糙度,即提高两个接触表面的光滑度,并结合弹簧给予阀芯的一个小的推力,一方面,在未进行流体混合时,确保第一端面和密封面之间有效密封,防止阀腔内的第二流体绕过阀芯,通过入口进入第一流体管线内;另一方面,在需要进行流体混合时,第一流体可以轻易推开阀芯,并流入阀腔内与第二流体混合,有效克服了本领域技术人员认为仅有增加弹簧压力才能使阀芯密封性好的技术偏见。
[0010]进一步地,所述垫片上圆形阵列设置有5至8个圆形通孔;所述弹簧内侧形成供流体通过的第一流道;所述通孔部分或全部位于第一流道的俯视投影面内。
[0011]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可以使垫片各处受到第一流体的力相同,以避免垫片在使用过程中发生倾斜,进而该垫片将弹簧传递至阀芯的力都为轴向的,可以使密封面更好的对入口进行密封。当所述通孔部分或全部位于间隙流道的俯视投影面内,在进行流体混合时,便于第一流体通过通孔进入第一流道后可快速从出口排出。
[0012]进一步地,所述弹簧包括顶部端面和底部端面,所述顶部端面和底部端面为水平设置;且,所述顶部端面和底部端面相对设置。
[0013]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当弹簧被压缩时,其顶部端面抵压垫片表面,底部端面抵压第二端面,弹簧的螺旋倾斜段表面不会接触到垫片和第二端面,弹簧的两端受力平衡,不会发生倾斜;从而该弹簧对垫片施力方向为轴向,可进一步提高密封面各处受力的均衡性。
[0014]进一步地,设阀腔内径为D1,垫片外径为D3,D1

D3≤0.5mm,可利于垫片装入阀腔内的同时,限制垫片径向运动的距离;所述台阶部上突出设置有中心柱,所述垫片上设置有与中心柱相适配的中心孔;所述中心柱插入中心孔中以使阀芯与垫片可同步运动,进而限制阀芯径向运动的距离,避免密封面无法罩设入口。
[0015]进一步地,设阀腔内径为D1,弹簧外径为D2,D1

D2≤0.25mm;可利于垫片装入阀腔内的同时,限制弹簧偏心摆动而导致垫片受到的压力不均衡。
[0016]进一步地,所述弹簧的截面为矩形,该截面形状的弹簧在同一空间的截面面积更大,吸收的能量也更多。从而可使弹簧更加稳定,不容易发生倾斜。同时,本实施例中的弹簧截面面积为8mm2,从而进一步增加了弹簧的稳定性。
[0017]进一步地,所述密封面为环状设置,设密封面的宽度为W,则1.8mm≤W≤2.8mm。
[0018]通过该技术方案,可以将密封面的宽度限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可以在保证密封面与第一端面贴合稳定性的情况下增长阀芯的使用寿命。
[0019]进一步地,所述背面为引导气体向阀腔中心线方向运动的导向斜面设置。
[0020]通过以上技术方案,可以使从间隙流道中的气体便于向阀腔的中心运动,防止流体在阀腔内侧产生湍流现象,同时,倾斜设置的斜面可将压力转化为推力,使阀芯结构更为稳定。
[002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壳和第二壳通过螺纹旋接;且该第一壳和第二壳其一具有环形凸部,另一具有环形凹槽;当第一壳和第二壳完全旋接后,环形凸部与环形凹槽过盈配合。
[0022]如此设计,可以保证阀腔的密封性能,防止第一流体或第二流体通过第一壳和第二壳之间的间隙泄露至单向阀外侧。
附图说明
[0023]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涉及本技术的一些实施例,而非对本技术的限制。
[0024]图1是实施例一的总体结构示意图;
[0025]图2是图1的爆炸图;
[0026]图3是图1中第一壳的结构示意图;
[0027]图4是图1中第二壳的结构示意图;
[0028]图5是图1中阀芯的结构示意图;
[0029]图6是图1中垫片的结构示意图;
[0030]图7是实施例1中弹簧的结构示意图;
[0031]图8是图7中弹簧的俯视图。
[0032]附图标记:
[0033]1.第一壳;11.入口;12.第一腔;13.第一端面;14.环形凸部;15.第一接头;16.第一开口;2.第二壳;21.出口;22.第二腔;23.第二端面;24.环形凹槽;25.第二开口;26.第二接头;3.阀芯;31.主体部;32.密封面;33.台阶部;34.中心柱;35.背面;4.垫片;41.中心孔;42.通孔;5.弹簧;51.顶部端面;52.底部端面;53.间隙流道.S1.阀腔。
具体实施方式
[0034]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各种不同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流体混合用单向阀,其包括第一壳和第二壳,两者连接形成阀腔;该阀腔的第一端面设置有入口,第二端面设置有出口;其特征在于:其还包括位于阀腔内的腔内部件,该腔内部件为:阀芯,其具有密封面和位于密封面相反侧的背面;所述密封面贴合阀腔的第一端面以用于封闭入口;所述背面中心向外突出形成台阶部;垫片,其搁置在台阶部上,且该垫片具有一个或多个流体可通过的通孔;弹簧,其相抵在阀腔的第二端面和垫片远离入口侧表面上,以在流体通入前保持密封面与第一端面的贴合状态;其中,所述第一端面和密封面的表面粗糙度不大于1.6μm;所述弹簧在阀腔内的最小压力不大于1.8N。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混合用单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垫片上圆形阵列设置有5至8个圆形通孔;所述弹簧内侧形成供流体通过的第一流道;所述通孔部分或全部位于第一流道的俯视投影面内。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流体混合用单向阀,其特征在于,所述弹簧包括顶部端面和底部端面,所述顶部端面和底部端面为水平设置;且,所述顶部端面和底部端面相对设置。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流体混合用单向阀,其特征在于,设阀腔内径为D1,垫片外径为D3,D1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贾建东谢海红
申请(专利权)人:杭州科百特过滤器材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