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血液检测用储存管,包括上管、中管、下管、套筒和密封装置,所述上管上螺旋套插有套筒,所述中管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气囊,所述密封装置包括U型板、转动块和支撑块,所述U型板的底壁上铺设有出液软管,所述U型板的一对称内侧壁上开设有倾斜的滑槽,所述转动块的两端中间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转动块两端的限位杆分别卡接在两个滑槽内。本发明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巧妙,操作简单,便于使用,通过密封装置实现下管的打开与关闭,通过堵头堵住出液软管的管口,进而减少细菌感染吸附在出液软管的内壁上;利用套筒实现套筒在上管上的旋转,进而保护气囊不会损坏;通过锥形膜,保证血液不会倒流,因此保证了气囊的作用效果。因此保证了气囊的作用效果。因此保证了气囊的作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血液检测用储存管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血液储存
,尤其涉及一种血液检测用储存管。
技术介绍
[0002]血液是流动在人的血管和心脏中的一种红色不透明的粘稠液体。血细胞包括红细胞和白细胞和血小板三类细胞。血液主要成分为血浆、血细胞、遗传物质(染色体和基因),也是一种特殊的结缔组织,即生命系统中的组织层次。血液中含有各种营养成分,如无机盐、氧以及细胞代谢产物、激素、酶和抗体等,有营养组织、调节器官活动和防御有害物质的作用。血液储存着人体健康信息,很多疾病需要验血,因此血液在抽取后则存在储存管内,以便于检测血液。
[0003]现有的血液储存管不方便对血液样品进行抽取,因此需要血液抽取器或者打开血液储存管,利用抽取器则增加了工具的使用,同时还需要时刻进行对抽取工具消毒处理,血液储存管在打开后,血液裸露在空间中则会被污染,进而影响血液的检测,鉴于此,本专利技术提供种血液检测用储存管。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血液样品在储存管内需要利用血液抽取工具对血液进行抽取,或者打开血液储存管,就会造成血液被污染的风险等缺点,而提出的一种血液检测用储存管。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0006]一种血液检测用储存管,包括上管、中管、下管、套筒和密封装置,所述上管、中管和下管依次连接成管状结构,所述上管上螺旋套插有套筒,所述中管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气囊,所述气囊的顶端连通中管的内腔,所述下管的侧壁上开设有凹槽,所述凹槽内卡接有密封装置,所述密封装置包括U型板、转动块和支撑块,所述U型板的底壁上铺设有出液软管,其中出液软管连通下管的出液口,所述U型板的一对称内侧壁上开设有倾斜的滑槽,所述转动块的两端中间固定连接有限位杆,所述转动块两端的限位杆分别卡接在两个滑槽内,其中转动块的底端挤压接触出液软管的外表面,所述U型板的一端内腔中固定连接有支撑块。
[0007]优选的,所述支撑块的外侧壁中间通过弹性带固定连接有堵头,其中堵头插接在出液软管的管口内。
[0008]优选的,所述气囊的数目不少于两个,所述气囊均匀分布在中管的外侧壁上,所述中管的上端开设有进气通孔,所述进气通孔内固定连接有锥形膜,其中锥形膜的顶端开设有通气孔。
[0009]优选的,所述上管和下管的直径相同,所述中管的外壁直径小于上管的外壁直径。
[0010]优选的,所述上管、中管和下管为一体成型结构。
[0011]优选的,所述套筒的高度大于中管的高度。
[0012]优选的,所述转动块的表面上固定连接有多个防滑条。
[0013]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血液检测用储存管,有益效果在于:本专利技术结构设计巧妙,操作简单,便于使用,通过密封装置实现下管的打开与关闭,进而保证血液储存管在未使用时,不会有血液流出;通过堵头堵住出液软管的管口,进而减少细菌感染吸附在出液软管的内壁上。
[0014]利用套筒实现套筒在上管上的旋转,进而保护气囊不会损坏;通过气囊,实现气囊内的气体可以挤压中管和下管内的血液样品,因此血液样品则会从出液软管的管口流出,进而便于检测血液样品,同时也不需要使用血液抽取工具进行血液抽取操作。
[0015]通过推动转动块,实现转动块对出液软管的挤压,进而实现出液软管的一级密封,再通过堵头卡接在出液软管的管口内,进而实现出液软管的二级密封,以保证血液储存管的密封效果;通过套筒能够对气囊以及出液软管端头的保护。
[0016]通过支撑块能够支撑U型板不会再外力的作用下变形,进而保证结构的稳定性;通过锥形膜,保证血液不会倒流,因此保证了气囊的作用效果。
[0017]当需要使用血液储存管时,检查密封装置上的转动块是否处在密封状态,同时检测堵头是否在出液软管的管口内,把需要储存的血液储存在血液储存管内,当需要对血液进行检测分析时,转动套筒,实现套筒沿着上管向上移动,直到气囊裸露,同时出液软管的管口从套筒内滑出,然后把转动块移动到出液软管的一端,其中转动块与出液软管不接触时,再把堵头从出液软管上的管口内拔出,同时操作人员单手握住中管上的气囊,气囊的气压会挤压血液从出液软管的一端流出到待检测仪器上;然后操作员松开中管上的气囊,再推动转动块,而限位杆在滑槽内移动,直到转动块的底端紧密的挤压出液软管时,然后把堵头插接在出液软管的管口内,最后转动套筒,而出液软管紧靠着下管的外侧壁,套筒沿着上管向下移动,实现套筒对气囊以及出液软管的保护。
附图说明
[0018]图1为本专利技术套筒关闭的整体正视结构示意图;
[0019]图2为本专利技术套筒展开的整体正视结构示意图;
[0020]图3为本专利技术中密封装置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1]图4为本专利技术中A
‑
A的剖视结构示意图;
[0022]图5为本专利技术中B处放大结构示意图。
[0023]图中:上管1、中管2、气囊20、进气通孔21、锥形膜210、下管3、凹槽30、套筒4、密封装置5、U型板50、滑槽500、转动块51、限位杆510、支撑块52、堵头53、出液软管6。
具体实施方式
[0024]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0025]参照图1
‑
5,一种血液检测用储存管,包括上管1、中管2、下管3、套筒4和密封装置5,上管1、中管2和下管3依次连接成管状结构,上管1和下管3的直径相同,中管2的外壁直径小于上管1的外壁直径,上管1、中管2和下管3为一体成型结构,能够保证储存管的结构稳定。
[0026]上管1上螺旋套插有套筒4,套筒4的高度大于中管2的高度,方便对气囊20的保护,利用套筒4实现套筒4在上管1上的旋转,进而保护气囊20不会损坏,中管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气囊20,气囊20的顶端连通中管2的内腔,气囊20的数目不少于两个,气囊20均匀分布在中管2的外侧壁上,通过气囊20,实现气囊20内的气体可以挤压中管2和下管3内的血液样品,因此血液样品则会从出液软管6的管口流出,进而便于检测血液样品,同时也不需要使用血液抽取工具进行血液抽取操作。
[0027]中管2的上端开设有进气通孔21,进气通孔21内固定连接有锥形膜210,其中锥形膜210的顶端开设有通气孔,通过锥形膜210,保证血液不会倒流,因此保证了气囊20的作用效果。
[0028]下管3的侧壁上开设有凹槽30,凹槽30内卡接有密封装置5,密封装置5包括U型板50、转动块51和支撑块52,U型板50的底壁上铺设有出液软管6,其中出液软管6连通下管3的出液口,U型板50的一对称内侧壁上开设有倾斜的滑槽500,转动块51的两端中间固定连接有限位杆510,转动块51的表面上固定连接有多个防滑条,能够起到手指与转动块51之间的防滑,通过推动转动块51,实现转动块51对出液软管6的挤压,进而实现出液软管6的一级密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血液检测用储存管,包括上管(1)、中管(2)、下管(3)、套筒(4)和密封装置(5),所述上管(1)、中管(2)和下管(3)依次连接成管状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管(1)上螺旋套插有套筒(4),所述中管(2)的外表面固定连接有多个气囊(20),所述气囊(20)的顶端连通中管(2)的内腔,所述下管(3)的侧壁上开设有凹槽(30),所述凹槽(30)内卡接有密封装置(5),所述密封装置(5)包括U型板(50)、转动块(51)和支撑块(52),所述U型板(50)的底壁上铺设有出液软管(6),其中出液软管(6)连通下管(3)的出液口,所述U型板(50)的一对称内侧壁上开设有倾斜的滑槽(500),所述转动块(51)的两端中间固定连接有限位杆(510),所述转动块(51)两端的限位杆(510)分别卡接在两个滑槽(500)内,其中转动块(51)的底端挤压接触出液软管(6)的外表面,所述U型板(50)的一端内腔中固定连接有支撑块(5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血液检测用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七四专利代理机构,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佰起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