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农业循环秸秆捆扎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32909233 阅读:23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1:5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农业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农业循环秸秆捆扎装置,包括有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之间连接有捆扎链条,第一固定杆内设置有便于固定和拆卸的对接机构,第二固定杆上设置有对接组件。本技术方案目的是为了实现秸秆的捆扎过程,设计了以捆扎链条为基础的捆扎装置,相比现有技术来看,本发明专利技术采用了链条作为捆扎的基础,链条具备强度高且本身弯曲折叠方便,而且在单方向上不会存在错位等情况,以上的技术能够实现快速打包和捆扎的过程,同时利用链条端部设计的对接机构和对接组件能够快速拆卸和脱离,在卸料以及装料的过程中以端部为受力端可以作为基础很好地固定,具有很好的市场应用前景。具有很好的市场应用前景。具有很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农业循环秸秆捆扎装置


[0001]本技术涉及农业
,具体为一种农业循环秸秆捆扎装置。

技术介绍

[0002]农业是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产业。农业属于第一产业,研究农业的科学是农学。农业的劳动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获得的产品是动植物本身。农业是提供支撑国民经济建设与发展的基础产业。秸秆是成熟农作物茎叶(穗)部分的总称,通常指小麦、水稻、玉米、薯类、油菜、棉花、甘蔗和其他农作物(通常为粗粮)在收获籽实后的剩余部分,农作物光合作用的产物有一半以上存在于秸秆中,秸秆富含氮、磷、钾、钙、镁和有机质等,是一种具有多用途的可再生的生物资源,秸秆也是一种粗饲料。
[0003]为了改善农村焚烧秸秆带来的环境污染及提高秸草的利用质量,现在会将田地里的秸秆挤压、捆扎、打包,现有技术下的秸秆在打包捆扎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结实度不高,在运输或者搬运的过程中容易存在炸开或者断裂的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0004]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农业循环秸秆捆扎装置,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
[0005]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农业循环秸秆捆扎装置,包括有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所述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之间连接有捆扎链条,所述第一固定杆内设置有便于固定和拆卸的对接机构,所述第二固定杆上设置有与对接机构相配合的对接组件,所述第二固定杆上固定安装有固定环扣。
[0006]优选的,所述捆扎链条的数量为二到四根,第一固定杆和第二固定杆的侧壁上设置有安装环,捆扎链条的两端套接在安装环上。
[0007]优选的,所述对接机构包括有对接槽,第一固定杆的内部设置有与对接槽连通的活动槽,活动槽的内部活动设置有卡块。
[0008]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杆的内部设置有内腔,内腔和活动槽相连通,对接机构还包括有转动安装在内腔内部的中心柱,中心柱的两端设置有两节螺纹段,内腔的内部设置有内杆,内杆上设置有螺纹环,螺纹环套接在中心柱上并与螺纹段配合连接。
[0009]优选的,所述卡块的一端延伸至对接槽内,卡块上开设有嵌槽,内杆的一端插接在嵌槽内,内杆的这一端和嵌槽内底面之间设置有弹簧。
[0010]优选的,所述对接组件包括有对接块,对接块和对接槽一一对应,对接块上开设有卡槽。
[00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方案目的是为了实现秸秆的捆扎过程,设计了以捆扎链条为基础的捆扎装置,相比现有技术来看,本专利技术采用了链条作为捆扎的基础,链条具备强度高且本身弯曲折叠方便,而且在单方向上不会存在错位等情况,以上的技术能够实现快速打包和捆扎的过程,同时利用链条端部设计的对接机构和对
接组件能够快速拆卸和脱离,在卸料以及装料的过程中以端部为受力端可以作为基础很好地固定,具有很好的市场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技术装置结构示意图;
[0013]图2为图1中A处放大图;
[0014]图3为图1中B处放大图。
[0015]图中:捆扎链条1、第一固定杆2、对接槽3、活动槽4、卡块5、嵌槽501、弹簧502、内腔6、内杆7、螺纹环8、中心柱9、第二固定杆10、对接块11、卡槽1101、固定环扣12。
具体实施方式
[0016]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
[0017]请参阅图1至图3,本技术提供一种技术方案:一种农业循环秸秆捆扎装置,包括有第一固定杆2和第二固定杆10,第一固定杆2和第二固定杆10之间连接有捆扎链条1,捆扎链条1的数量为二到四根,第一固定杆2和第二固定杆10的侧壁上设置有安装环,捆扎链条1的两端套接在安装环上。
[0018]第一固定杆2内设置有便于固定和拆卸的对接机构,每根第一固定杆2上设置有两组对接机构,对接机构包括有对接槽3,第一固定杆2的内部设置有与对接槽3连通的活动槽4,活动槽4的内部活动设置有卡块5,第一固定杆2的内部设置有内腔6,内腔6和活动槽4相连通,对接机构还包括有转动安装在内腔6内部的中心柱9,中心柱9的一端贯穿第一固定杆2的顶面,且这一端上设置有转动盘,中心柱9的两端设置有两节螺纹段,内腔6的内部设置有内杆7,内杆7上设置有螺纹环8,螺纹环8套接在中心柱9上并与螺纹段配合连接,转动中心柱9端部的转动盘可使得中心柱9转动,进而可控制内杆7上下移动,卡块5的一端延伸至对接槽3内,且这一端设置有斜面结构,卡块5上开设有嵌槽501,内杆7的一端插接在嵌槽501内,内杆7的这一端和嵌槽501内底面之间设置有弹簧502。第二固定杆10上设置有与对接机构相配合的对接组件,对接组件包括有对接块11,对接块11和对接槽3一一对应,对接块11上开设有卡槽1101。第二固定杆10上固定安装有固定环扣12,固定环扣12可方便将秸秆固定在运输工具上。
[0019]工作原理:将捆扎链条1置于打包成捆的秸秆上,然后通过将第一固定杆2和第二固定杆10相对接,将对接块11对齐插接在对接槽3的内部,当对接块11接触到卡块5的端部斜面时,卡块5被挤压进活动槽4内,弹簧502压缩,当对接块11完全插入对接槽3内后,弹簧502回弹使得卡块5插接在卡槽1101内,即可将第一固定杆2和第二固定杆10固定在一起,捆扎链条1可将秸秆包裹起来,对秸秆进行加固,防止秸秆发生炸开的情况;通过转动中心柱9,中心柱9上的螺纹段与螺纹环8配合连接,可使得内杆7向两端移动并推动卡块5,使得卡块5从卡槽1101内移出,即可将第一固定杆2和第二固定杆10分离,操作方便。
[0020]尽管已经示出和描述了本技术的实施例,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
可以理解在不脱离本技术的原理和精神的情况下可以对这些实施例进行多种变化、修改、替换和变型,本技术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及其等同物限定。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农业循环秸秆捆扎装置,包括有第一固定杆(2)和第二固定杆(10),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固定杆(2)和第二固定杆(10)之间连接有捆扎链条(1),所述第一固定杆(2)内设置有便于固定和拆卸的对接机构,所述第二固定杆(10)上设置有与对接机构相配合的对接组件,所述第二固定杆(10)上固定安装有固定环扣(12)。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业循环秸秆捆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捆扎链条(1)的数量为二到四根,第一固定杆(2)和第二固定杆(10)的侧壁上设置有安装环,捆扎链条(1)的两端套接在安装环上。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农业循环秸秆捆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机构包括有对接槽(3),第一固定杆(2)的内部设置有与对接槽(3)连通的活动槽(4),活动槽(4)的内部活动设置有卡块(5)。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农业循环秸...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邓旭霞邵学亮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工程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