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负压设备的一体化泵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32908572 阅读:17 留言:0更新日期:2022-04-07 11:59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无负压设备的一体化泵房,包括泵房本体;所述的泵房本体内设置有无负压罐;所述的无负压罐一侧与市政水网相接,另一侧与泵组相接;所述的泵组与外部管网相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泵组具有若干泵体;所述泵房本体的底部上设置有泵组安装座;所述的泵组安装座相对每个所述的泵体设置有安装位;所述安装位的内侧底部设置有接线槽;所述安装位的两侧设置有引流块;所述的引流块相对泵体一侧设置有密封垫圈。当发生渗漏时,引流款能够隔绝外部液体进入接线槽,杜绝外部液体与电线电缆发生接触,有效提高泵体使用的稳定性。同时,当水滴落至引流块上后,会通过引流通道进入到底部的储水腔;处于储水腔中之后,可以向外排除。可以向外排除。可以向外排除。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无负压设备的一体化泵房


[0001]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泵房,具体涉及一种无负压设备的一体化泵房,属于泵站建筑物


技术介绍

[0002]泵房是指安装水泵、动力机及其辅助设备的厂房。它是泵站建筑物的主体工程。泵房的结构形式很多,按泵房能否移动分为固定式泵房和移动式泵房两大类。固定式泵房按基础结构又分为分基型、干室型、湿室型和块基型四种结构形式。移动式泵房根据移动方式的不同分为浮船式和缆车式两种类型。一、分基型泵房及特点分基型泵房的基础与机组基础分开建筑,属单层结构。其特点是泵房结构和一般工业厂房相似,多为砖混结构且无水下结构,设计简单,施工容易,由于泵房地面高于进水池最高水位,通风、采光及防潮条件都比较好,有利于机组和电气设备的运行和维护,是中、小型泵站最常采用的结构形式。二、干室型泵房及特点当水源水位变幅较大,为了防止高水位时水从泵房四周和底部渗入,将泵房四周墙壁和泵房底板以及机组基础用钢筋混凝土浇筑成不透水的整体,形成干燥的地下室,这种泵房称为干室型泵房。干室型泵房的结构特点是有地上和地下两层结构,地上结构和分基型泵房基本相同,地下结构为不允许进水的干室,主机组安装在于室内,其基础与干室底板用钢筋混凝土浇筑成整体。为了避免水进入泵房,地下二于二室挡水墙的顶部高程应高于进水侧最高水位,底板高程按最低水位和水泵吸水性能确定。另外,和分基型泵房相比,其结构复杂,工程量较大,泵房的通风、采光条件也较差。三、湿室型泵房及特点湿室型泵房的特点是泵房下部有与前池相通的湿室(即进水室),故称湿室型泵房。该泵房一般分为两层,下层为进水层,称为进水室,水泵叶轮淹没于水面以下直接从进水室吸水;上层安装电动机和配电设备,称电机层。有时采用封闭的有压进水室,则泵房分为三层,下层为进水室,中层为水泵层,上层为电机层。湿室型泵房适用于安装口径在900mm以下的立式轴流泵和导叶式混流泵,水源水位变幅较大及站址处地下水位较高的场合。其优点是进水室中充满水,可以平衡部分水的浮托力,增加了泵房的整体稳定性;缺点是泵体淹没于水下,维修保养比较困难。湿室型泵房按其下部结构形式的不同,又可分为墩墙式、排架式、箱式等多种形式。墩墙式湿室型泵房的优点是每台泵有单独的进水室,水流条件好,进水室可设闸门和拦污栅,便于单台水泵检修。四、块基型泵房及特点安装大型轴流泵或混流泵的泵站,由于流量大对进水流态要求较高,为了给水泵提供良好的进水条件,需采用进水流道。同时为了增强泵房的稳定性,将机组基础、泵房底板和进水流道三者整体浇筑在一起,在泵房下部形成一个大体积的钢筋混凝土块状结构,故称块基型泵房。对于安装立式机组的块基型泵房自下而上分为进水流道层、水泵层、联轴器层 (检修层)和电机层。主机组、辅助设备、电气设备均安装在水泵层以上,泵房高度和跨度较大,结构复杂,设备较多。然而在现有的泵房中,管路若是出现渗漏,水容易滴落至泵体与泵房的接线位置,如果长此以往又不能及时进行干燥、排水的话,容易对泵体的接线造成腐蚀,导致泵体的损坏,提高检修或更换成本。因此,有待进一步的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0003]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提供一种无负压设备的一体化泵房,结构简单合理,降低检修频率,延长使用寿命,使用过程稳定,具体方案如下:
[0004]一种无负压设备的一体化泵房,包括泵房本体;所述的泵房本体内设置有无负压罐;所述的无负压罐一侧与市政水网相接,另一侧与泵组相接;所述的泵组与外部管网相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泵组具有若干泵体;所述泵房本体的底部上设置有泵组安装座;所述的泵组安装座相对每个所述的泵体设置有安装位;所述安装位的内侧底部设置有接线槽;所述安装位的两侧设置有引流块;所述的引流块相对泵体一侧设置有密封垫圈;所述的泵组安装座上相对引流块设置有引流通道;所述安装位的底部设置有储水腔;所述的储水腔底部与出水管连通;所述的泵组安装座与泵体之间设置有固定架;所述的固定架上设置有减震组件。
[0005]优选的,所述的泵组安装座的截面呈工字形;所述泵组安装座凸起于所述泵房本体底部的表面;所述泵组安装座的底部设置有法兰盘;所述泵组安装座的底部镂空设置有储水腔安装缺口。
[0006]优选的,所述泵房本体的底部相对法兰盘开设有对应得固定螺孔;所述储水腔安装缺口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插槽;所述储水腔的边沿设置有插接凸沿;所述的储水腔插接于所述的储水腔安装缺口内;所述的储水腔安装缺口位于接线槽的正下方。
[0007]优选的,所述安装位的截面呈凹字形;所述引流块对称设置在安装位的底部两侧;所述引流块的截面为直角梯形;两个所述引流块之间的间距与所述泵体的宽度相当;所述引流块的表面设置有引流槽。
[0008]优选的,所述的密封垫圈为橡胶垫;所述引流块与安装位的侧壁相分离;所述引流通道的入口位置与引流槽的最底端位置对应。
[0009]优选的,所述引流通道贯穿于安装位与储水腔安装缺口之间;所述的储水腔底部设置有电磁阀;所述的电磁阀、泵组与控制机箱电连接。
[0010]优选的,所述安装位的边沿设置有衔接槽;所述的固定架包括设置在衔接槽内的限位杆;所述的衔接槽内设置有角度调节座;所述的限位块一端转动连接于角度调节座内;所述的角度调节座和限位杆上开设有限位孔。
[0011]优选的,所述的限位杆的端部设置有轴孔;所述的轴孔内转动连接有限位座;所述限位杆的截面呈L型。
[0012]优选的,所述的限位座具有中心轴;所述的中心轴通过扭簧连接于所述的轴孔内;所述的限位座的内侧面与泵体棱边抵靠。
[0013]优选的,所述储水腔的上侧设置有换热槽;所述的换热槽包覆于所述接线槽的外侧;所述的换热槽与接线槽接触连接。
[0014]本专利技术通过在泵房本体的底座表面设置泵组安装座,泵组安装座的安装位当中具有引流块。在安装泵体的过程当中,泵体两侧将与引流块内侧的密封垫圈紧密接触,同时用于与泵体接线的接线槽处于安装位的内侧底部,当发生渗漏时,引流款能够隔绝外部液体进入接线槽,杜绝外部液体与电线电缆发生接触,有效提高泵体使用的稳定性;同时,当水滴落至引流块上后,会通过引流通道进入到底部的储水腔;处于储水腔中之后,可以向外排除;也可以对接线槽进行散热;最后,泵体通过限位杆固定于安装位内,限位杆上的限位座
能够吸收泵体工作所产生的震动,进而降低噪音。
附图说明
[0015]图1为泵房本体的结构示意图。
[0016]图2为泵组的结构示意图。
[0017]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内部结构示意图。
[0018]图4为限位杆与泵体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0019]图中,1为泵房本体,2为泵组,3为外部管网,4为泵体,5为泵组安装座, 6为安装位,7为接线槽,8为引流块,9为引流通道,10为储水腔,11为限位杆,12为角度调节座,13为限位座,14为中心轴,15为换热槽,5.1为储水腔安装缺口,6.1为衔接槽。
具体实施方式
[0020]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无负压设备的一体化泵房,包括泵房本体;所述的泵房本体内设置有无负压罐;所述的无负压罐一侧与市政水网相接,另一侧与泵组相接;所述的泵组与外部管网相接,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泵组具有若干泵体;所述泵房本体的底部上设置有泵组安装座;所述的泵组安装座相对每个所述的泵体设置有安装位;所述安装位的内侧底部设置有接线槽;所述安装位的两侧设置有引流块;所述的引流块相对泵体一侧设置有密封垫圈;所述的泵组安装座上相对引流块设置有引流通道;所述安装位的底部设置有储水腔;所述的储水腔底部与出水管连通;所述的泵组安装座与泵体之间设置有固定架;所述的固定架上设置有减震组件。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负压设备的一体化泵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泵组安装座的截面呈工字形;所述泵组安装座凸起于所述泵房本体底部的表面;所述泵组安装座的底部设置有法兰盘;所述泵组安装座的底部镂空设置有储水腔安装缺口。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无负压设备的一体化泵房,其特征在于:所述泵房本体的底部相对法兰盘开设有对应得固定螺孔;所述储水腔安装缺口的内侧壁上设置有插槽;所述储水腔的边沿设置有插接凸沿;所述的储水腔插接于所述的储水腔安装缺口内;所述的储水腔安装缺口位于接线槽的正下方。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负压设备的一体化泵房,其特征在于:所述安装位的截面呈凹字形;所述引流块对称设置在安装位的底部两侧...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葛利亚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通一水泵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